王正芹
[摘要] 目的 探討分析醫院-社區-家庭護理干預模式對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的效果。方法 選取該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18例,按照不同護理方式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給予對照組患者傳統的護理干預,研究組患者在傳統護理干預基礎之上進行醫院-社區-家庭護理干預模式控制其飲食情況,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在干預前后飲食攝入達標率,血脂指數,糖化血紅蛋白以及體質指數。結果 對兩組患者經過12個月的護理干預之后,研究組患者在飲食結構攝入率上明顯優于對照組;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血脂指數,糖化血紅蛋白以及體質指數,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各項指標都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給予2型糖尿病患者醫院-社區-家庭護理干預模式方式進行飲食控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指數,糖化血紅蛋白以及體質指數,具有顯著的效果,值得在臨床護理上推廣使用。
[關鍵詞] 醫院-社區-家庭護理干預模式;飲食管理;2型糖尿病;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2(a)-0160-02
根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的糖尿病發病率已經達到9.7%,還有將近14.9%的人群出現血糖調節受損情況[1]。患者出現糖尿病大血管等并發癥會直接導致其出現殘障,甚至會導致患者死亡,治療期間患者需要承擔巨額的醫藥費,當前糖尿病癥狀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糖尿病疾病具有較長的隱秘期,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處理糖尿病慢性疾病[2]。根據某些學者的研究結果顯示,需要按照實際特點對糖尿病患者進行社區管理,并且需要注重規范化,對患者進行針對化地護理干預。現階段,臨床上認為治療糖尿病的最有效措施是“五駕馬車”的管理。而最基礎的就是飲食控制,對糖尿病患者進行飲食控制的宣講活動效果不明顯,需要醫護人員采取直接有效的措施進行飲食管理。該次研究主要是探討分析醫院-社區-家庭護理干預模式對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的效果,選取該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1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118例2型糖尿病康復出院患者,按照不同護理方式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共有患者59例,其中,對照組中,男性32例,女性27例,最小年齡19歲,最大年齡74歲,平均(45.3±1.8)歲;實驗組中,男性35例,女性24例,最小年齡18歲,最大年齡78歲,平均(47.5±1.3)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經過臨床診斷確診為2型糖尿病患者,意識清楚,可以進行基本交流溝通,患者及其家屬同意此次研究。排除標準:急性并發癥患者;眼底病變患者,腎病患者。
1.3 方法
①兩組患者都需要接受基本的營養護理:醫院需要建立醫院-社區-家庭護理小組,小組成員有主治醫生,營養師,社區醫護人員以及糖尿病專科護士等。要求社區護士需要在社區門診進行全天服務,主要是收集患者的臨床資料,主治醫生主要是對護理效果進行分析評估,但是不負責對患者進行直接護理,在護理期間患者的病情產生變化,主治醫生需要及時調整患者的治療方案。該小組成員都需要進行專業培訓,并且需要進行專業考核[3]。
患者在進行護理研究時需要征得患者及家屬同意、配合,專科護士需要在患者住院期間評估患者的飲食結構,并且創建病患檔案資料,醫院的營養師需要定期為患者講解健康飲食的重要性,主要是指導患者控制自身體重,糖尿病患者的飲食結構,此外還需要對每一位患者發放飲食建議書。在患者出院時需要留下患者的聯系方式以及基本信息。專科護士需要將患者的個人信息移交到社區護士。在患者回到社區之后,社區護士需要定期通知患者參加社區體檢活動。在進行護理干預之后,專科護士需要評估患者病情,還需要定期對患者進行隨訪,測量患者的血糖指數,體質指數以及血壓指數等[4]。其次,患者還需要檢測生化指標,醫院需要制定膳食問卷調查患者的飲食情況,將以上檢測結果和評估結果都需要記錄到患者的病例檔案中。
②給予研究組患者醫院-社區-家庭護理干預模式控制患者的飲食結構。具體操作如下:專科護士需要在社區門診部門干預和控制患者的飲食結構,主要是在患者回到社區1個月,5個月以及12個月。在對患者進行首次隨訪時,需要按照手測量法則指導患者的飲食結構,指導患者每天的攝入水果的體積與拳頭大小相似,攝入蔬菜的量需要按照自身雙手捧起情況為準。此外,護理人員還需要邀請患者到社區門診體驗標準的飲食結構,還需要指導患者飲食的制作方法,就餐方式等,專科護士對患者進行第3次隨訪時,需要對患者的體質指數,質量,身高等指標進行評估,還需要對患者每天攝取的總熱量進行計算,并根據患者的情況制定針對性的飲食廚房,還需要定期檢查患者飲食日記的記錄,對表現良好的患者給予充分肯定和鼓勵,針對沒有完成相應飲食結構標準的患者,專科護士應當幫助患者分析原因,并且為患者制定標準的飲食結構,這樣可以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社區護士需要幫助患者完成飲食計劃,并且在此期間監督患者的飲食結構,對患者產生的問題耐心解答,還可以指導患者良好飲食結構的制作方式,鼓勵患者的家屬共同監督患者飲食結構執行情況。
1.4 評價方法
①營養師以及護理人員需要在患者干預前后對患者的飲食行為進行調查,主要是通過24 h膳食回顧法實現。此外還需要記錄患者3 d之內食物攝取情況,主要分為油脂類食物,豆類食物,蛋類食物等類別。以上食物的計量單位為g,將患者3 d之內連續攝取量/3,這樣就可以得到患者每天的食物攝取量。將計算結果與“膳食寶塔”進行對比分析,達標標準:患者每天食物攝入量與推薦量的差值在±10%;不達標標準:患者每天食物攝入量與推薦量的差值大于或者小于±10%之內。②比較生化指標:在護理干預前后需要檢測患者的三酰甘油,總膽固醇,體質指數,高密度脂蛋白以及低密度脂蛋白等各項指標。
1.5 統計方法
對所有患者數據資料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食物日均攝入達標率
在護理干預之前,檢測兩組患者油脂類食物,豆類食物,蛋類食物等類別食物的日均攝入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兩組患者經過12個月的護理干預之后,研究組患者在飲食結構攝入率上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在護理干預前后生化指標
在對兩組患者的生化指標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組患者的體質指數為(6.01±2.29),三酰甘油(2.86±1.64)mmol/L,總膽固醇(4.79±1.31)mmol/L,高密度脂蛋白(2.33±1.24)mmol/L,低密度脂蛋白(2.81±1.49)mmol/L,糖化血紅蛋白為(7.13±0.29)%;對照組患者的體質指數為(8.11±3.39),三酰甘油(4.79±3.31)mmol/L,總膽固醇(5.72±1.83)mmol/L,高密度脂蛋白(1.41±1.11)mmol/L,低密度脂蛋白(4.22±1.81)mmol/L,糖化血紅蛋白為(6.59±0.35)%,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的各項指標明顯差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對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醫院-社區-家庭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糖,降低患者的治療費用以及住院時間,根據有關資料顯示,患者經過飲食結構控制之后,也會相應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專業護士為患者制定針對化的飲食結構,并且指導患者每天記錄自己的飲食情況,有利于促使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綜上所述,給予2型糖尿病患者醫院-社區-家庭護理干預模式方式進行飲食控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指數,糖化血紅蛋白以及體質指數,具有顯著的效果,值得在臨床護理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余方珍,吳曉霞.醫院-社區-家庭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的影響[J].中國健康教育,2017,33(1):82-84.
[2] 王燕萍.醫院-社區-家庭護理干預模式對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和血糖的控制效果[J].山西醫藥雜志,2017,46(7):757-760.
[3] 黃淑嬌,溫衛東,黎輝敏.醫院-社區-家庭一體化管理模式對糖尿病患者的應用價值[J].中醫臨床研究,2016,8(9):59-61.
[4] 唐雪菲.實施醫院-社區-家庭護理干預模式對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及生化指標的影響[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6,30(6):80-82.
(收稿日期:2017-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