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娜
[摘要] 目的 通過隨訪方式研究中青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的危險因素。方法 選擇2016年9月—2017年9月中青年糖尿病患者124例,其中,患有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患者數為62例,僅患有糖尿病為62例。根據《空腹血糖標準》與《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作為診斷標準,分析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年齡、病程及BMI等基本數據,同時,對比中青年糖尿病血脂各項指標,比較患者血液甘油三酯、膽固醇、尿酸、高密度脂蛋白含量。結果 表明中青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致病因素與年齡、病程與BMI值具有正向關系。中青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患者患高甘油三酯血癥、高膽固醇血癥、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癥、高尿酸血癥、心肌梗死、腦卒中比例明顯增高,死亡率也高于未合并高血壓癥的糖尿病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壓病的危險因素較多,在臨床中應予以控制。
[關鍵詞] 中青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 R5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2(a)-0082-02
現階段糖尿病及高血壓病患病人群均呈現出年輕化趨勢,成為影響中青年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糖尿病及高血壓病癥均同遺傳和環境具有緊密聯系,也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元兇[1]。因此,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成為當前心血管疾病研究領域的重要課題。該文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通過對比分析中青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124例的危險因素,并對其進行隨訪,從而為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臨床防治提供數據保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中青年糖尿病患者124例,其中,患有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患者數為62例,僅患有糖尿病為62例。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17例。最小年齡18周歲,最大年齡59周歲,中位年齡為(38.2±6.9)周歲。研究對象選擇排除患有腎臟病變、血管病變、細胞瘤、惡性腫瘤、甲狀腺病及醛固酮增多等疾病。
1.2 方法
根據《空腹血糖標準》與《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作為診斷標準,其中糖尿病診斷以空腹血糖超過7.0 mmol/L、餐后2 h血糖超過11.1 mmol/L為標準,判斷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2]。BMI計算采用公式BMI=體重(kg)/身高2(m2),其結果顯示患者體質指數,其中,正常值范圍為18.5~23.9、超重范圍為24.0~27.9、過重范圍為28.0~31.9[3]。高血壓癥診斷標準為:患者空腹血液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超過1.7 mmol/L,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超過5.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超過3.3 mmol/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于1.0 mmol/L,男性患者肌酐(Creatinine,Cre)超過133 μmol/L、女性超過124 μmol/L[4]。對參與研究的患者進行全面體檢,記錄下患者血壓、血脂、血糖、心電圖等相關數據,并了解患者糖尿病及高血壓癥病史。對比中青年糖尿病血脂各項指標,分析兩組患者血液甘油三酯、膽固醇、尿酸、高密度脂蛋白含量。
1.3 統計方法
將中青年糖尿病患者數據信息錄入SPSS 19.0統計學軟件,患者年齡、病程及BMI等基本數據行t檢驗方式,以(x±s)表示。高甘油三酯血癥、高膽固醇血癥、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癥、高尿酸血癥、心肌梗死、腦卒中及死亡數據信息行χ2檢驗,并通過[n(%)]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中青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致病因素
分析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年齡、病程及BMI數據,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未合并高血壓患者上述數據結果與參照組相比,其年齡較大、病程較長、BMI值趨向于肥胖標準,見表1,其結果表明中青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致病因素與年齡、病程與BMI值呈正相關。
2.2 中青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的危險因素
比較糖尿病患者高甘油三酯血癥、高膽固醇血癥、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癥、高尿酸血癥、心肌梗死、腦卒中及死亡數據信息,結果表明中青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患者患高甘油三酯血癥、高膽固醇血癥、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癥、高尿酸血癥、心肌梗死、腦卒中比例明顯增高,死亡率也高于未合并高血壓癥患者,見表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中青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高危因素較多。
3 討論
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患者,其心血管類疾病的發病率較高,該研究結果表明,中青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患者心血管類疾病發病比例遠高于非合并高血壓病患者,這也是威脅中青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患者生命安全的首要原因[5]。同時,筆者針對相關文獻加以分析,并結合臨床實際情況,了解到患者隨著糖尿病病程的延長,其高血壓病情隨之而發展,心血管類疾病發病比例有所提升,明顯高于非合并高血壓病患者。因此,在臨床治療及護理過程中,應聯合改善患者的血壓及血糖指標,從而控制患者生命體征,轉變患者心血管疾病高發因素。首先,應控制中青年患者體重水平,多項臨床研究證實,肥胖是造成血壓升高的首要原因,尤其針對糖尿病患者而言,需管理自身體重,降低患者BMI值,積極進行科學減肥,將自身體重水平控制在正常值范圍(BMI=18.5~23.9)之內,不僅能夠控制血壓水平,同時也有利于患者的血糖管理質量,對于保障患者身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6]。其次,患者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中青年糖尿病患者無論是否患有高血壓病,都應采取戒煙、戒酒措施,改掉以往不良生活習慣,合理控制飲食結構,提升自身免疫力。尤其是已經患有高血壓病的患者,其血壓與血糖波動極易致使患者心血管受到侵害,因此,需嚴格控制生活及飲食習慣,并隨著病程的延長,采取合理的血糖、血壓治療方案,促進患者身體健康。最后,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對于中青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患者,應引導其了解糖尿病及高血壓病實際情況及治療特點,一方面,提升患者對于疾病的重視,避免因認知缺失造成患者沒能及時采取相應的手段控制病情;另一方面,針對部分過于恐慌及焦慮的患者,通過適當的教育與疏導,也能轉變其情緒與心態,使其正確看待疾病。
在中青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患者危險因素方面,通過該研究可明確看到,合并癥患者心肌梗死及腦卒中的比例明顯高于非合并癥患者,心肌梗死與腦卒中是當前成年人猝死的首要原因,也是成年人致殘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患者的身體健康前景不容樂觀。造成上述現象主要原因在于高血壓及高血糖會造成靶器官損害,其靶器官主要在于心血管、腦血管、腎臟等等,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對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的研究,發現亞洲患者腦卒中比例較高,西方患者心肌梗死比例較高,這與種族差異性靶器官損害存在直接聯系[7]。
綜上所述,該研究通過對124例中青年糖尿病患者進行分析與隨訪,分析研究結果發現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病合并癥的患者,其甘油三酯、膽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尿酸等指標均高于非合并癥患者,其心肌梗死及腦卒中發病率較高。因此,應重視中青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患者的治療及護理工作,對患者全面情況加以綜合評價,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并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工作,嚴格控制患者血糖及血壓指標,使患者生命體征保持在正常值范圍之內,進而避免患者因血糖、血壓波動而侵害靶器官,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鳴鳳.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的危險因素及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5(26):178.
[2] 白露,傅漢菁,袁申元,等.北京社區糖尿病前期合并高血壓患者管理三年效果分析:北京社區糖尿病研究13[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5,14(6):422-426.
[3] 姜明霞.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高血壓危險因素調查[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6,36(4):490-491.
[4] 呂敏.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壓的危險因素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5(7):134-136.
[5] 王慧芳.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危險因素及出院隨訪策略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5(12):235-236.
[6] 梁祖巧.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降壓治療用藥研究[J].醫學信息,2015,28(51):253.
[7] 李芳,李樹芬.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治療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80-82.
(收稿日期:2017-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