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海燕
[摘要] 目的 探討骨化三醇對糖尿病腎病患者蛋白尿及微炎癥的治療效果。方法 2014年2月—2017年1月間該院接收的患有糖尿病腎病患者一共有8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對照組對患者采取常規治療,觀察組對患者骨化三醇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FPG、FBG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DN患者采取骨化三醇進行治療的效果顯著,可以使蛋白尿癥狀得到明顯改善,同時可以對患者機體當中的微炎癥反應給予有效控制,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 骨化三醇對;糖尿病腎病;蛋白尿;微炎癥;治療作用
[中圖分類號] R587.2;R692.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2(a)-0176-02
現如今,中國已經成為WHO的DM大國,因為國內已經邁入老齡化結構,人們飲食結構發生改變,低運動量以及高熱量的飲食已經成為當今國內人們的生活方式,然而也是2型DM的主要誘因。然而DM如果發展到一定程度,會引發多種并發癥,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DN(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腎臟功能隨著DM進程的日益受損,一直到產生蛋白尿,最終導致腎功能衰竭[1]。為探討骨化三醇對糖尿病腎病患者蛋白尿及微炎癥的治療效果,現分析2014年2月—2017年1月間在該院接收的糖尿病痛病患者176例的臨床資料,報道如。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院接收的糖尿病腎病患者一共有84例,84例患者全部符合美國DM協會制定的相關診斷標準[2]。隨機分為兩組,當中,觀察組男28例,女14例。年齡在40~71歲,平均為(52.3±1.5)歲。病程在1~12年,平均為(6.2±1.4)年;對照組男30例,女12例。年齡在42~73歲,平均為(53.6±2.1)歲。病程在2~14年,平均為(7.1±1.8)年。兩組患者的相關資料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對患者采取常規治療,其中包含口服降糖藥物、胰島素皮下給藥或者口服-皮下注射聯合治療,一定要將患者的空腹血糖在7.0 mmol/L以下,餐后2 h血糖在10.0 mmol/L以下,同時維持在14 d以上。另外,嚴格低鹽、低脂以及低(優質)蛋白飲食,蛋白質日攝入量在0.8 g/kg體質量(以下)、日攝入食鹽在6 g(3 g)以下,并且禁止進行劇烈運動。除此之外,對患者的血壓的給予有效控制,坎地沙坦酯片每日4 mg(8 mg),使患者血壓穩定在125/75 mmHg以下,同時維持>14 d。如果單一采取坎地沙坦酯無法將血壓達標,可以聯合其他相關藥物降低血壓[3]。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之上采取骨化三醇進行治療,0.5 μg/次,1次/d,連續治療3個月。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FPG、FBG、24 h尿蛋白定量以及治療效果變化情況。
1.4 治療效果判定標準
顯效:其相關癥狀完全消失,腎功能指標有顯著好轉或者接近正常;有效:其相關癥狀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腎功能指標有一定程度的好轉;無效:其相關癥狀無任何改善,或者進一步加重[4]。
1.5 統計方法
該研究中搜集所得的所有數據資料均應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相關計量資料均應用(x±s)表示,兩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進行組間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各項觀察指標改善情況對比
對照組46例,FPG為(7.57±2.31)mmol/L,PBG為(8.75±1.42)mmol/L,24 h尿蛋白定量為(2.16±1.36)mg/24 h,觀察組46例,FPG為(6.52±1.35)mmol/L,PBG為(8.87±1.94)mmol/L,24 h尿蛋白定量為(1.12±1.04)mg/24 h,觀察組病人的FPG、FBG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腎病在臨床當中屬于一種常見的合并癥,為DM所特有,是DM患者死亡的主要誘因。根據相關研究表明[5],這種疾病的發生與發展是多個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包含高血壓、代謝功能紊亂、高血糖以及細胞因子異常表達等之間的相互作用。糖尿病腎病的發病機制上主要為血糖以及脂肪代謝功能紊亂,造成血脂以及血液黏稠程度明顯增高,血液黏稠程度增高會造成微血管血液流動明顯減緩,血管壁受損,造成血管病理改變,造成毛細血管當中形成血塊,同時基底膜明顯增厚和結節性腎小球硬化等,使尿蛋白大量漏出,大部分預后不良。其相關癥狀主要為DM的基礎之上引發蛋白尿或者高血壓,進而(腎功能受損,腎小球濾過率下降)發展成為(腎臟衰竭以及氮質血癥)(可該為:腎功能衰竭)。蛋白尿不但是腎臟損害的標志,同時還會使其進程進一步加深,尿蛋白持續≥1 g/24 h,是顯示腎功能不全快速進展的標志。所以,降低蛋白尿的排泄,能夠使腎功能下降得以有效延緩,使發生并發癥的幾率明顯減少,同時脂代謝紊亂也是DM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
臨床當中糖尿病腎病如果進展到蛋白尿階段,則無法避免會引發終末期腎臟衰竭,然而如果可以在初期階段采取相對應的藥物進行治療,則有望逆轉或者進一步延遲糖尿病腎病的發展。根據相關研究表明[6],骨化三醇是人體當中維生素D3的核心代謝活性物之一,這種物質在肝臟當中能夠被催化合成OH(25-D),同時在腎臟當中合成1.25-雙井維生素D,其生物活性相對比較強,可以充分優化細胞增生以及分化,分化人體免疫狀態等相關活性作用。活性維生素D首先可以立即優化腎臟鈣磷代謝功能,使血液當中的鈣濃度在同一時間遏制血液當中的磷濃度明顯提高,同時可以拮抗腎上腺素的生理生化活性,對腎單位功能給予有效保護。在DM患者常規對血壓和血糖水平給予有效控制以及調節的同時,加入骨化三醇能夠明顯保護腎小球濾過膜結構蛋白,充分優化腎小管的重吸收功能,使蛋白質利用尿蛋白路徑的流失明顯減少。除此之外,骨化三醇在人體當中生成的活性維生素D可以明顯遏制機體當中炎癥因子的過度表達,拮抗免疫細胞增殖活化,最大程度的遏制腎小球遭受的炎癥損傷,使腎臟單位得到有效保護。對DM患者采取骨化三醇能夠明顯增加血鈣水平,對血磷水平給予有效遏制,進而使尿蛋白癥狀明顯減輕,同時不會增加肝臟功能的負擔,不會導致甲狀腺旁功能異常,并且加入骨化三醇以后,患者機體當中的炎癥因子水平也得到明顯改善,對腎功能受損給予有效遏制。該文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46例,FPG為(7.57±2.31)mmol/L,PBG為(8.75±1.42)mmol/L,24 h尿蛋白定量為(2.16±1.36)mg/24 h,觀察組46例,FPG為(6.52±1.35)mmol/L,PBG為(8.87±1.94)mmol/L,24 h尿蛋白定量為(1.12±1.04)mg/24 h,觀察組患者的FPG、FBG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與上述相關報道相一致。
綜上所述,對DN患者采取骨化三醇進行治療的效果顯著,可以使蛋白尿癥狀得到明顯改善,同時可以對病人機體當中的微炎癥反應給予有效控制,在臨床當中得以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翠蘭,劉華,程錦繡,等.骨化三醇聯合羥苯磺酸鈣對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癥及營養狀態的影響[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 2017,45(3):67-70.
[2] 劉翠蘭,劉華,程錦繡,等.骨化三醇聯合羥苯磺酸鈣對糖尿病腎病維持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癥、營養狀況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7,26(11):1179-1181.
[3] 李艷紅,黎艷,李莉,等.維生素D聯合鹽酸吡格列酮干預對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清炎癥因子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6,37(1):125-127.
[4] 劉正剛,葉應春,葉銳良,等.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治療對糖尿病腎病患者微炎癥及營養狀態的影響[J].廣東醫學院學報,2015,33(5):577-580.
[5] 劉天惠,毛代平,瞿力,等.微炎癥狀態對 MHD 患者動脈硬化和透析相關指標的影響及骨化三醇的干預效果[J].山東醫藥, 2016,56(24):86-88.
[6] 劉翠蘭,劉華,程錦繡,等.骨化三醇聯合羥苯磺酸鈣治療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氧化應激及營養狀態的臨床觀察[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16,3(s2):90-91.
(收稿日期:2017-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