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要] 目的 對抗凝聯合降血脂治療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療效及預后效果進行研究分析。方法 選擇該院2016年4月—2017年3月間收治的104例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患者,隨機分為參照組和觀察組各52例,參照組采用阿司匹林行抗凝治療,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療。對兩組患者的斑塊厚度和IMT(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島素(FINS)以及血脂水平和生活質量變化進行對比。結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斑塊厚度和IMT對比無明顯區別(P>0.05),治療后觀察組斑塊厚度和IMT均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兩組患者在治療前FPG和FINS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治療后觀察組上述水平改善情況均明顯優于參照組(P<0.05);在血脂相關水平改善比較上觀察組明顯佳于參照組(P<0.05);同樣觀察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也顯著佳于參照組(P<0.05)。結論 在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的治療中采用抗凝與降血脂聯合治療,可顯著提升其臨床療效和預后效果,有較高的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 抗凝;降血脂;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1(a)-0176-02
由糖尿病患者機體中氧化產物的變多,致使其抗氧化防御系統能力降低,進而讓機體出現氧化應激狀態。 而此狀態正是糖尿病、胰島素抵抗與心血管疾病等的發病機制,并會參與斑塊破損、血栓和動脈粥樣硬化等產生的全過程[1]。故,糖尿病病患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的現象會多于健康人群。在對糖尿病合并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治療中,不但需要作降血糖和抗動脈粥樣硬化的治療,而且還需行抗氧化和降血脂的治療。因此,該院2016年4月—2017年3月間特對此類患者采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聯用治療,旨為研究分析其對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的療效以及預后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該院接收的104例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患者,隨機分為參照組和觀察組各52例,參照組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齡53~80歲,平均(60.3±4.9)歲;病程3~20年,平均(8.2±3.5)年。觀察組男性31例,女性21例;年齡54~81歲,平均(61.1±4.7)歲;病程3.5~21年,平均(7.92±3.8)年。所選患者都經影像學和實驗室檢查確診為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疾病,已排除肝腎功能嚴重異常以及心律失?;颊?。該次研究都經病患與其家屬同意,且簽訂同意書。兩組普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參照組患者行抗凝治療,給予1次/d,100 mg/次阿司匹林(批準文號:H13023716),觀察組在參照組基礎上增加阿托伐他?。ㄉa批號:H19990258)治療,1次/d,20 mg/次,療程兩組都為6個月。
1.3 觀察指標和療效判定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斑塊和IMT厚度;于早晨病患空腹時采集靜脈血,以檢測其FBG和FINS水平情況;對其血脂TG(甘油三酯)、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TC(總膽固醇)等指標進行檢測對比。應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對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情況作評分,分值越高其改善越佳,共分4個項目,每項總分100分[2]。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斑塊厚度和IMT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斑塊厚度和IMT對比無明顯區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斑塊厚度和IMT均顯著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FPG和FINS水平對比
兩組治療前后FPG和FINS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治療后觀察組上述水平改善情況均明顯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在血脂相關水平改善比較
觀察組明顯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在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對比
觀察組各項功能評分均顯著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糖尿病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疾病之一,在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其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也發生著變化,導致糖尿病也在不斷地呈上升趨勢,已成為除腫瘤和心血管疾病以外的又一重大疾病。給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會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壓力。此疾病是屬于病程遷延的終身慢性疾病,可導致較多的并發癥,如心臟、皮膚、眼睛、神經系統障礙以及動脈粥樣硬化等,臨床治療中多以應用胰島素和降糖藥物為主,以達到控制患者血糖的目的,進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但是在此治療基礎上還應行抗氧化治療,以控制動脈粥樣硬化。
糖尿病患者發生動脈粥樣硬化主要是由于其糖代謝功能異常而致,長時間的高血糖現象造成血脂代謝的異常,從而促進了血清TG水平上升形成血脂血癥,最終引發動脈粥樣硬化。再有脂質代謝和胰島素分泌失常等也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3]。所以,在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治療中,除了對患者血糖水平進行管控外,還需作抗氧化治療。有文獻報道[4],抗凝結合降血脂治療,可較好地改善患者高氧化應激狀況,減少心血管病的危害程度,提高其治療和預后成效。該文觀察組通過應用聯合治療,在治療前兩組患者的斑塊和IMT厚度對比無明顯區別,治療后觀察組上述情況均明顯優于參照組;觀察組患者經治療后的FPG和FINS水平改善情況均顯著優于參照組;在血脂TG、HDL-C、LDL-C以及TC水平改善情況對比較,觀察組均優于參照組;而且患者生活質量顯著提升,同樣佳于參照組。上述結果同相關文獻報道結果相近[5],其說明對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行和阿托伐他汀分別進行抗凝、降血脂、降血糖和降胰島素治療有著理想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斑塊厚度以及血流動力學,讓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生活質量得到提升。阿司匹林是臨床治療中常用的抗血體和心絞痛藥物,其能較好地阻制血小板的積聚,并防止感染,可有效阻抑粥樣硬化而致的抗糖基化物,進而起到防止粥樣斑塊生成的作用[6]。阿托伐他汀是臨床中常用的降脂藥物,其可提高內皮細胞的纖維蛋白分解功能,以達到避免血栓生成的目的。并且此藥可較好的管控病患膽固醇和HMG-CoA水平,有利于減少LDL-C和TC水平,再加上其抗感染、增強免疫功能和保護神經功能的作用,最終改善了胰島素抵抗和高血糖現象[7]。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粥樣硬化患者的治療中采用抗凝結合降血脂,有利于改善其血糖、胰島素以及血脂水平,進而緩解動脈硬化狀況,預防并發癥發生,最終提高病患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解其華.抗凝聯合降血脂治療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的療效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15):162-163.
[2] 朱薇.抗凝聯合降血脂治療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的療效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24):253.
[3] 曹寧.阿司匹林抗凝聯合阿托伐他汀降血脂對治療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療效[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12):246.
[4] 鄒芃,項昆,展朋雷,等.抗凝聯合降血脂治療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臨床效果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 4(49):9575-9576.
[5] 葉衛明.阿司匹林抗凝聯合阿托伐他汀降血脂治療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效果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7):21,23.
[6] 馬芙蓉.阿司匹林抗凝聯合阿托伐他汀降血脂對治療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療效[J].醫藥前沿,2017,7(29):156-157.
(收稿日期:2017-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