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昌濱 木 仁
(1.茅臺學院,貴州仁懷 564500;2.黔南民族師范學院,貴州都勻 558000)
養牛業在世界畜牧業生產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肉牛更是養牛業重要的組成部分[1]。肉牛業也是我國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肉牛生產發展迅速[2]。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占人們日常生活中肉類的比例不斷上升,這與社會的發展進程相對應。從這個角度來說,肉牛養殖是非常有前景的,可是現實中經常聽說的是養殖戶虧本、牛場倒閉等;他們除了管理不當、飼養技術不過關、飼料成本過高等原因外,最主要原因在肉牛業中養殖環節風險是最高,而單位時間利潤是最低的,故稍有不慎就虧本。
結合現階段我國肉牛銷售鏈的情況,為了便于說明銷售鏈中利潤分配情況,本文把它分成(育肥)牛場或養殖戶、牛販、屠宰場、批發商、牛肉販和消費者共六個環節。
一頭600kg(在此以600kg計算)左右的育肥牛不論是自繁自養的,還是購買架子牛育肥的,其成本在10000~12000元左右(在此以11000元計算)。無論是西門塔爾,還是利木贊、夏洛萊和安格斯牛在600kg的凈肉率在47%~52%(在此以50%計算)。600kg育肥牛市場在22~26元/kg,具體價格各地各有不同(在此以23元計算);牛肉的市場價在60~80元/kg,南方和沿海地區甚至超過80元/kg(在此以70元/kg計算)。
為了簡單明了的說明育肥牛從牛場出售到消費者過程中的利潤分配情況,在此建立一個數學公式:利潤=牛肉總售價-成本費用,即f=mwp-c。
對公式f=mwp-c的說明;f指利潤、m指育肥牛活重(m=600)、w指凈肉率(w=50%)、p指市場上牛肉價格(p=70)、c指育肥牛出售價格(c=11000)。
那么一頭600kg的育肥牛從出售到消費者過程中的利潤f由數據計算出是f=600*50%*70-11000=10000,那個在這10000元的利潤在各個階段中是如何分配的呢?
第一環節、養殖場或養殖戶的利潤:f1=600*23-11000=2800,牛場在按市場價23元/kg出售600kg育肥牛,扣掉11000元成本,利潤是2800元。
第二環節、牛販的利潤:f2=600*2=1200,牛販在收集育肥牛給屠宰場時,有2元/kg(一般是在1~3元/kg)的利潤,所以牛販的利潤是1200元。在這里的1200元沒有扣除運輸過程中的損耗和車油等費用,如果除去這些費用的話,一般只有600元左右的利潤了。
第三環節、屠宰場的利潤:f3=100,各個地方屠宰場屠宰一頭牛的費用不一樣,有80元/頭、也有100元/頭、也有180元/頭、甚至200元/頭,在此假設屠宰費用是100元。
第四環節、批發商的利潤:f4=600*50%*56-600*25-100=1700,牛肉從屠宰場批發給牛肉販的批發價在50~60元/kg之間,在此以56元/kg計算,其利潤是1700元。
第五環節、牛肉販的利潤:f5=600*50%*70-600*50%*56=4200,牛肉販以70元/kg把牛肉出售給消費者時,扣掉其批發成本其利潤是4200元。
從對育肥牛出售到消費者購買牛肉整個過程的分析中可知,每個環節的利潤不同,并且呈現兩頭高中間低的“U”型分布(圖1);但是以單位時間利潤計算,養殖場或養殖戶的利潤最底。隨著具體深入分析會發現,在現實中銷售路徑往往不是按這六個環節,一個連一個流通下去的,而是直接跳過中間一個或幾個環節,形成八種不同的銷售路徑模式(圖2);在這八種模式中(沒包括肉牛企業自養自銷模式),牛肉販從養殖場或養殖戶處購買育肥牛屠殺直接出售牛肉的利潤是最高的,而其他模式或銷售環節分配到的利潤相對較低。同時,圖二也從理論方面說明大型肉牛養殖公司為何會自建屠宰場、自己銷售牛肉,甚至有自己牛肉深加工公司或牛肉餐館的原因了。
從銷售環節中發現,要想提高利潤,除了降低損耗、運輸、人工等成本外,最根本和有效的方法應該減少流通環節;每減少一個環節,其利潤就疊加到下一個環節中去,對整個產業來說就是提高了效率,這必成肉牛產業的發展趨勢。

圖1 各個銷售環節中利潤分配情況

圖2 現實中各種牛肉銷售途徑模式
雖然在各個環節利潤分配成“U”型分布,但是養殖環節風險最大、時間最長,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養殖環節是利潤最薄弱的部分。其他環節基本沒有風險,而且時間段,單位時間利潤高,這也導致部分人愿意販牛、賣肉,而不愿意養殖。
如果資金允許,建議養殖場或養殖戶自養自銷以提高單位時間利潤;如果是大企業從事肉牛產業,建議把養殖、屠宰、銷售和餐飲,以及旅游觀光等聯結起來自己做,以提高產品附加值。
參考文獻
[1]Thomas G Field,Robert E Taylor.肉牛生產與經營決策(第4版)[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5.
[2]莫放.肉牛育肥生產技術與管理[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