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育,戴巧容
(1.深圳市大鵬新區生態環境保護監測站;2.深圳市大鵬新區生態資源環境綜合執法局,廣東 深圳 518120)
由圖1可以看出,2013-2017年,大鵬新區空氣質量優良率整體呈上升趨勢,由2013年的92.6%上升到2017年的97.5%,其中2016年達到最高98.6%,可見近年來大鵬新區環境空氣質量逐漸好轉。

圖1 2013-2017年大鵬新區空氣質量優良率變化
由表1可以看出,2013-2017年大鵬新區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平均濃度均達到空氣質量一級標準,污染物濃度相對穩定;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整體呈下降趨勢,2013-2015年年平均濃度達到空氣質量二級標準,2016-2017年年平均濃度達到空氣質量一級標準;細顆粒物濃度整體呈下降趨勢,2013年細顆粒物濃度為36 μg/m3,超過空氣質量二級標準,2014-2017年達到空氣質量二級標準;一氧化碳濃度逐年下降,年均值由2012年的1.2 mg/m3下降到2017年0.7 mg/m3,日均值全部達到空氣質量一級標準;臭氧濃度整體呈上升趨勢,年平均濃度由2012年的48 μg/m3上升到2017年69 μg/m3,臭氧小時濃度部分時段超出空氣 質量二級標準,超標率為0.17%[1]。

表1 2013-2017年大鵬新區大氣污染物統計
大鵬新區2013-2017年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一氧化碳和臭氧濃度月均值變化曲線如圖2所示。大鵬新區空氣污染物濃度較低月份出現在5-7月,臭氧濃度最高月份出現在10月份,一氧化碳濃度最高出現在1月份,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和細顆粒物濃度最高出現在12月份,整體呈現出秋冬季高、夏季低的季節特點。

圖2 2013-2017年大鵬新區空氣污染物濃度月變化
大鵬新區2013-2017年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臭氧和一氧化碳小時濃度變化如圖3所示。二氧化硫全天濃度波動較為平緩。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日變化存在兩個峰值,第一個峰值出現在上午7:00-9:00,第二個峰值出現在18:00-20:00,這與人們正常的作息時間及上下班高峰時間明顯相關[2]。細顆粒物和一氧化碳全天濃度波動不大。臭氧小時濃度呈明顯的單峰型,14:00-16:00前后明顯高于其他時段,這主要是由于在較強太陽輻射下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等臭氧前體物易發生化學反應,致使臭氧濃度明顯上升。
2013-2017年大鵬新區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如圖4所示,臭氧、細顆粒物和可吸入顆粒物的單項指數較高,是大鵬新區前三大污染物。2013 -2014年大鵬新區首要污染物是細顆粒物;2015-2017年臭氧濃度上升,取代細顆粒物成為大鵬新區的首要污染物,2016-2017年大鵬新區空氣質量超標均為臭氧濃度超標導致。2013-2017年大鵬新區污染物超標天數統計情況如圖5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2013-2017年葵涌站點的臭氧濃度上升了105.7%,南澳站點上升了9.8%,由此可知,大鵬新區臭氧濃度變化主要是葵涌站點臭氧濃度上升導致。可吸入顆粒物和細顆粒物濃度均是南澳站點比葵涌站點下降明顯,因此提升大鵬新區環境空氣質量的關鍵是降低葵涌站點臭氧和顆粒物濃度。
葵涌站點周邊建筑工地多,2013-2017年,葵涌站點周邊500 m半徑范圍有3個大型建筑工地施工,2000 m范圍有7個大型建筑工地施工,工地土方開挖、地基建設階段帶來了較大的揚塵污染;南澳站點半徑2000 m范圍內5年內均無建筑工地施工,工地揚塵污染較少,故顆粒物濃度下降較為明顯。

圖3 2013-2017年大鵬新區空氣污染物濃度小時變化

圖4 2013-2017年大鵬新區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年變化

圖5 2013-2017年大鵬新區污染物超標天數統計
由表3可以看出,2013-2017年春節期間,大鵬新區細顆粒物平均濃度比春節后一周平均濃度高6 μg/m3,可吸入顆粒物平均濃度高10 μg/m3;清明節期間細顆粒物平均濃度比清明節后三天平均濃度高8 μg/m3,可吸入顆粒物平均濃度高9 μg/m3。這說明特殊節假日(春節、清明節)顆粒物污染問題較突出。

表2 各站點主要大氣污染物濃度統計

表3 2013-2017年特殊節假日期間顆粒物平均濃度統計
臭氧污染是二次污染,主要是臭氧的前驅物(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在陽光照射下,通過光化學反應產生。治理臭氧污染,重點是減少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近年來,大鵬新區臭氧濃度比深圳市區上升明顯,2013-2015年臭氧濃度上升了29.2%,除了污染物外來傳輸的影響外,大鵬新區本地的污染也應引起重視[3]。2013-2015年,大鵬新區工業污染源氮氧化物年排放量上升了52.3%,占全市的比重由6.1%上升到16.3%,如圖6所示,氮氧化物主要來源于大鵬新區轄區內的兩個電廠排放。

圖6 2013-2016年大鵬新區工業污染源氮氧化物排放
根據2013年大鵬新區第一次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源總量普查調查結果及近年來大氣污染的治理情況,大鵬新區主要工業企業的揮發性有機物基本采取治理措施后排放。但是,不少汽車維修單位和餐飲企業揮發性有機物廢氣未采取任何處理設施直接排放,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未得到有效控制,機動車增多帶來的氮氧化物和顆粒物污染也應引起重視。
制訂揚塵污染控制方案,加強源頭防治,工地設置標準化密閉圍擋,出入口地面需硬化并沖洗,車輛出工地前應覆蓋密閉,工地土方開挖、地基建設階段采用小型霧炮裝置噴水抑塵,占地5000 m3及以上工地出口必須安裝TSP在線自動監測和視頻監控裝置。加強城市道路動態保潔和考核工作,采購揚塵移動監測車對重點道路進行巡查和實時監測,加強揚塵執法,嚴厲查處泥頭車超高超載運輸和沿途灑漏行為。
全面開展工業企業和汽車維修業的檢查,取締違法涂裝線,淘汰高揮發性原輔材料,使用溶劑型原料的生產線必須全密閉,有機廢氣收集率、凈化率均應不低于90%。餐飲企業全部安裝油煙處理設施并定期維護,加大露天燒烤的查處力度。
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加強機動車尾氣檢測和節假日交通疏堵管理,控制車用汽油儲存、運輸過程的有機廢氣泄漏,加油站、儲油庫及新增油罐車配備油氣回收裝置。
加速推進大鵬新區電廠的深度脫硝工作,進一步減少燃氣發電機組氮氧化物的排放。
加強宣傳,呼吁市民支持禁售禁燃煙花爆竹的決定,不購買、不儲存、不燃放煙花爆竹,鼓勵市民向公安機關舉報非法銷售、運輸、儲存、燃放煙花爆竹的行為。同時,在特殊節假日來臨前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和收繳打擊行動,嚴密查堵煙花爆竹的來源渠道,嚴厲查處銷售、儲存、運輸、燃放非法煙花爆竹行為。
參考文獻
1 靳秋萍,張 然.試析城市的大氣環境質量保護措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9):134.
2 寧 淼,孫亞梅,劉 偉.城市大氣環境質量達標判定技術方法研究[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7,(1):154-157.
3 楊 凱,陸鐵剛.城市大氣環境質量的保護方法探析[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5,(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