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艷陽
摘要:本文根據項目情況,進行闡述。
關鍵詞:無砟軌道;施工;質量控制
一、工程概況
無砟軌道施工起點里程為K1386+600.031,終點里K1397+228.225全長10.627Km。橋梁3座,長度為9.925Km;路基1段,長度0.702Km。
BLTJ-5標范圍內共有曲線兩段,其中K1386+600~K1387+066段曲線半徑為11004.6m,超高值為55mm,曲線長度465.5m;K1392+518~K1397+228段曲線半徑為8004.6m,超高值為75mm,曲線長度4710.7m;無砟軌道線間距4.6m,道床板設計寬度2800mm。
直線地段橋梁無砟軌道結構厚470mm,其中道床板厚約260mm,支承層厚210mm;路基無砟軌道結構厚560mm,其中道床板厚約260mm,支承層厚300mm;曲線地段的橋梁超高設置在底座板上實現。
二、無砟軌道施工工藝
1排架法施工工藝
1.1施工程序
軌排法施工,主要施工步驟如下:
第一步:對施工后沉降和梁體收縮徐變情況進行評估,滿足設計要求時,可進行無砟軌道施工;
第二步:復測CPⅠ、CPⅡ控制點并布設測量加密樁控制點,布設測量CPⅢ控制網,并進行控制網分段測量、評估;
第三步:路基支承層、橋梁底座施工;
第四步:散布軌枕;組裝軌排;調整軌排;綁扎鋼筋及安裝模板;
第五步:道床板混凝土施工;
第六步:數據采集。
1.2施工前準備
現場準備
①支承層、底座板進行測量驗交,驗交合格后方可進行施工;
②支承層、底座板清理,用鐵鍬、掃把將要施工的部位進行清理,,然后采用電力吹風機清除表面塵土,確保支承層、找平層表面清潔;
③現場電力線路架通,對起始施工區段布設照明系統和動力系統,滿足正常施工作業。
⑵物流準備
各類物資設備進場,按施工需要進行現場擺放,盡量減少二次轉運距離。
1.3清理基底
在無砟軌道施工前,支撐層和底座板須用吹風機清理干凈。
在進行道床板施工前,全面進行檢查驗收底座板頂面及路基支承層頂面,確保滿足鋪設無砟軌道的要求。橋梁地段在清理完成后進行隔離層和彈性墊層施工。隔離層平鋪置于砼底座上,底座邊緣用膠帶將土工布固定;隔離層鋪設要平整,無褶皺,接縫采用對接,不得重疊。彈性墊板粘貼于凹槽的側面,不得有鼓泡、脫離現象,縫隙采用薄膜封閉。
1.4底層鋼筋安裝
⑴測量放線
采用全站儀放樣邊線和中線點,邊線點和中線點采用紅藍鉛筆標注,邊框線可以墨線畫出,用鋼卷尺量出底層鋼筋間距,縱向×橫向,用記號筆標記。
⑵布置底層鋼筋
按照底層鋼筋設計圖紙鋼筋數量和型號,將每板底層鋼筋用量均勻分布在板內。凹臺鋼筋采用Φ12mm絕緣鋼筋,施工時按設計圖紙進行施工,其與道床板鋼筋接頭位置,也必須采用結緣卡進行固定。
1.5軌排組裝
在底層鋼筋擺放時。排架根據選擇的物流方式從養護區倒運至散枕區,排架就位時應根據測量所提供的位點初步就位。待排架就位后應及時將軌枕和排架組裝成軌排。
1.6軌排的粗調
粗調利用軌道排架的絲杠支腿(調整高程和水平)和軌向鎖定器(調整軌道中心)完成,其中軌距1435mm為定值不調。高低、水平由左右支腿螺栓調整,軌向由左右軌向鎖定器調整,調整時按先中線后標高再復核中線及標高的順序進行。
高程和水平采用精調小車調整,軌向調整采用自制分中規吊垂球的方法測量。待一組軌排調整完成后緊固支撐螺桿和軌向鎖定器。一般情況下,調整后的高度應低于設計標高0~-5 mm,軌道至設計中線位置5mm。重復2次測量確認軌排準確定位以后,安裝魚尾夾板,縱向連接工具軌。
1.7鋼筋綁扎、接地焊接
在每一組軌排粗調到位后,進行道床板縱橫向、及接地鋼筋安裝。結構鋼筋之間采用絕緣卡子絕緣,并綁扎絕緣扎絲,詳見圖8、9。接地鋼筋采用“L”型鋼筋焊接,單面焊接長度不得小于10cm。每一接地單元用三根縱向上層鋼筋φ20鋼筋與一根橫向φ16鋼筋進行焊接。接地端子采用焊接方式固定在道床靠水溝側、防撞墻或接觸網基礎側的接地鋼筋上。路基道床板接地均每100米形成一個接地單元,接地單元中間部焊接一個絕緣端子與“貫通地線”單點“T”形可靠連接,接地單元間的接地端子不連接。橋梁每約6.5m范圍內形成一個接地單元,接地單元間的接地端子相互連接且每100m范圍內與防撞墻處接地端子采用T型可靠連接。
端子預留口處需配置專用塑料蓋保護,防止混凝土澆筑時進入混凝土。接地端子的焊接應在軌道精調完成后進行,焊接時保證其牢固不移位,端口密貼道床板縱向模板。
道床板鋼筋綁扎并焊接完成后,應進行絕緣性能測試,檢測采用高電阻測試儀。鋼筋之間的絕緣電阻必須不小于2MΩ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1.8模板安裝
⑴縱向側模板安裝
模板采用廠家提供的配套模板,側模板按長短分為接頭模板和中間模板兩種,接頭模板和中間模板間用插銷聯結成組合體,側模采用扣件固定。模板表面在澆筑混凝土前應涂刷脫模劑。
⑵安放橫隔板
路基每個施工循環長度為120m,每循環混凝土澆筑前在端頭安裝端頭模板,模板垂直于線路中線及道床頂面。端頭模板位于兩塊軌枕間中心位置。橋梁上按設計分段進行安裝橫隔板。
1.9軌道排架精調
全站儀采用自由設站法定位,通過觀測前后各4個連續CPⅢ基標上的棱鏡,自動平差、計算確定位置。改變測站位置,必須至少交叉觀測后方利用過的4個控制點,并復測至少已經完成精調的一組軌排,如偏差大于2毫米時,須重新設站,每次設站點應保證在作業面的統一端和線路的同一側。全站儀測量軌道精測小車頂端棱鏡,小車自動測量軌距、超高,精調小車顯示屏上顯示軌道水平、高低所需調整量。軌道精調完成后,應采取防護措施,嚴禁踩踏和撞擊軌排,盡早澆筑混凝土。
為了得到較為準確的測量數據,使用軌道檢測小車進行測量時,距離測站7~70m的長度范圍內數據具有較高的準確度,搭接測量段和順接段長度宜在9~20m之間(一般取10m),具體長度根據測量距離和兩次測量數據比較確定;測量時,測站位置、數據記錄和數據的分析判斷很重要,必須綜合考慮。
如果軌道放置時間過長,或環境溫度變化超過15℃,或受到外部條件影響,必須重新檢查或調整后,才能澆筑混凝土。精調時需與上次或前一測站重疊至少9根軌枕,先調整偏差較大處,相鄰幾對螺桿調整器要同時進行調整。
1.10拆除軌排及模板
混凝土初凝后可拆除軌道排架,先拆掉扣件螺栓,然后排架拆除采用吊裝設備倒運至散枕區。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能保證混凝土完整時可拆除模板,具體拆除時間應根據試驗確定。排架和模板拆除后應及時進行清理。
道床混凝土未達設計強度75%前,嚴禁各種車輛在道床上通行、碰撞或放置重物。
1.11養護及成品保護
⑴混凝土養護
在砼澆筑完成12小時內灑水養護,后期養護(拆除軌道排架后)采用土工布覆蓋噴水保濕方式,養護時間一般不少于21天,具體實際時間可以根據溫度情況確定?;炷帘砻娉跄?,覆蓋物不能直接接觸混凝土表面,直至混凝土終凝為止。
⑵成品保護
道床板砼澆筑完畢后,模板、排架拆除后,全面清理道床表面,鏟除灰渣,各部位清掃干凈,使軌枕表面沒有殘留物,同時注意保護混凝土成品不被破壞,以及軌枕塊不被破壞,WJ-8B型扣件或同性能扣件不被破壞和被盜。
1.12軌道數據采集
當道床板混凝土強度達到75%以后重新安裝工具軌,利用精調小車采集軌道最終參數。通過對軌道最終參數的分析,總結出施工過程中軌道精度的影響因素并制定相應措施以提高后續無砟軌道施工精度控制水平。
參考文獻
[1]徐秀川,花向紅,鄒勇,李程春,范曉敏.京滬高鐵軌道板精調相關技術問題研究及對策[B].測繪信息與工程,2011,36(1):47-49.
[2]高峰.無砟軌道道下揭板試驗施工技術[B].中國西部科技,2010,(33):33-35.
[3]欒心國.無砟軌道水泥乳化瀝青砂漿的配制與灌注施工[B].鐵路標準設計,2011,(2):15-18.
[4]中鐵三局無砟軌道施工小結
(作者單位:中鐵三局集團有限公司運輸工程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