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教版的高中語文教材是將課文與寫作指導獨立開來的,但在筆者看來,課文是最好的寫作契機與平臺,如果能有效地利用課文指導學生寫作,豈不是一舉兩得。
關鍵詞:教材課文;寫作指導;寫作方法
目前,人教版的高中語文教材是將課文與寫作指導獨立開來的,但在筆者看來,課文是最好的寫作契機與平臺,如果能有效地利用課文指導學生寫作,豈不是一舉兩得,因此,在教學中我做了一些嘗試。
一、 借鑒好詞好句
由于部分學生的課外閱讀數量有限,因此教師在教學課文時可盡量兼顧到這類同學,引導學生吸收課文中的好詞好句,如在教學《沁園春 長沙》時可引導學生欣賞作者從不同角度所看到的湘江景象,并引導體悟“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等詩句中動詞“擊”和“翔”的感染力以及詩句“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中修飾語“萬”“遍”“層”“染”“漫”“透”等詞語所蘊含的意境特點。
教學《荷塘月色》《故都的秋》亦如是,讓學生勾畫出自己喜歡的文句并分析文句的妙處,重在對動詞以及修飾語的賞析,對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賞析,體悟文章的語言特色。如對于通感句的感悟——“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和“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引導學生體悟通感手法的妙處并引導仿寫,讓學生將解讀文本落到實處。
每次解讀完文本后,就可趁熱打鐵,引導學生選擇一處景象進行描寫,要求錘煉動詞與修飾語,利用修辭手法,寫出大自然的生機與活力。培養學生關注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操。
二、 借鑒寫作方法
教材中的許多經典課文都有其特有的寫作方法,如《荷塘月色》融情于景,《囚綠記》托物言志,《小狗包弟》以小見大,《記梁任公先生的演講》正、側結合,《咬文嚼字》舉例論證,《勸學》《寡人之于國也》舉例論證、比喻論證等。教師在引導學生賞析完課文的手法后,隨即可以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如運用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的手法來寫景抒情,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來記一件物,利用以小見大的手法來記一件小事,利用側面描寫或細節描寫的手法來記一個人,運用各種論證方法來論證一個鮮明的觀點等。這樣圍繞課文進行訓練,以喚起學生對課文的閱讀興趣,實現閱讀與寫作的有機融合,進行了課文知識的遷移。
三、 借鑒篇章結構
眾所周知,寫作也重在作謀篇布局的訓練。文章的結構形式在為內容服務,結構將內容層層推進,每一個段落雖不是作者刻意為之,但也各有妙處,如有的總領,有的過渡,有的總結。因此,學習文章的結構形式,引導學生在寫作中謀篇布局尤為重要。如教學《咬文嚼字》,引導學生注意議論文結構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議論文寫作中注重引——議(聯)——結。實踐證明,引導學生運用從課文中總結出來的這些結構方法進行訓練是行之有效的。
四、 借鑒文體特點
不同的文體還有不同的特色,如記敘文重情,議論文重理。引導學生賞析不同的文體,要注意抓文體特色,如教學《就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講話》《我有一個夢想》時,著重引導學生體悟演講稿的三大特性——針對性、鼓動性、情感性,感悟演講稿的特色,從而引導學生學會寫富有感染力的演講稿。教學《咬文嚼字》《說木葉》《六國論》時,引導學生注意議論文的特點,教學《囚綠記》《故都的秋》《項脊軒志》時,引導學生注意記敘文中敘與情的關系。
五、 展開豐富的聯想
教材中有的作品結尾意猶未盡,有的情節發展有很多可能性。于是在教學這類文章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進行創作。如教學《邊城》,結尾是“這個人也許明天回來,也許永遠不回來”。結局充滿了不確定性,就像故事里人物的命運一樣充滿不確定。那學生會怎么看待呢?他們認為儺送會回來嗎?可引導他們展開聯想續寫《邊城》,既調動了學生的創作熱情,又能讓學生在創作中形成獨到的人生體悟。如教學《荊軻刺秦王》,其中有一個情節,荊軻在易水邊待客俱去,可太子丹卻疑其有改悔,致使荊軻最終怒而離去。此時,可引導學生展開聯想,荊軻之客何人也?如果他等到了客,故事將朝何處發展?均可引導學生創作,培養他們的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
六、 提煉寫作素材
教材中有許多素材有待教師引導學生去挖掘提煉,運用于寫作中。如學習了《離騷》,可引導學生將屈原的精神品質運用于愛國情懷、對崇高理想的執著追求、對人生價值的探索等話題。學習了《滕王閣序》,其中眾多典故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可引導學生運用于人才與時代、窮且益堅、伯樂的重要性等話題。學習了《廉頗藺相如列傳》,可引導學生運用于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知過而改,善莫大焉;團結協作,共同發展等話題。
由此可見,課文中的素材還有很多很多,有寫景類、抒情類、說理類。有正例也有反例,教材里的課文是鍛煉學生寫作能力的源頭,立足課文,挖掘教材,利用課文指導學生作文是學生作文水平的一種有效途徑。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切忌舍本逐末,舍近求遠,應充分發揮課文的范例作用,將教材課文作為最好的寫作工具,找到課文與寫作的聯系,踏踏實實地做好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一定會讓學生的寫作增彩。
當然,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他們對文本的解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在寫作上的創造能力,引導學生多角度思維,多方面表達,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甚至有必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分興趣教學,注重對學生創作能力的培養,讓每一個學生都在寫作的道路上找到屬于自己的方向與天地。
除此以外,在引導學生對知識接受的同時還有必要引導學生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將自己的生命體驗融入學習與創作中,日積月累,長此以往,定能增加感悟,有所提升。因此,語文教師一定要在熟悉教材文本的基礎上,帶領學生感悟生活,注重能力,學會創新,創作佳作。
參考文獻:
[1]史丁方.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寫作教學內容研究[J].課外語文,2017(3).
[2]張迎春.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和拓展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32).
[3]楊輝國.小組合作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吉林教育,2017(34).
作者簡介:
包艷,貴州省貴陽市,北師大貴安新區附屬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