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的學習效率主要是受學習方式的影響,大數據背景下,給數學教學帶來深刻的影響。高中數學課程提倡有機地整合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運用信息技術,對數學學習中的重難點進行呈現。通過對各種數學教育技術平臺的充分運用,以促進學生高效學習。經過調查顯示,農村高中學生數學學習方式并不樂觀。如何在大數據背景下,轉變農村學生學習方式,加強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結合,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是本文重點探討的課題。
關鍵詞:農村學生;大數據背景;高效學習
學習習慣是一種自主化的學習行為方式,是學生為了滿足個體需要經過反復練習形成的。在“互聯網+”時代,農村學生該如何構建高效的的學習方式,以更好地適應大數據時代的需求呢?本文對此進行了探究。
一、 農村學生數學學習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通過相關調查顯示,目前農村和城市相比,還具有相對較差的教學條件。教師和學生對大數據時代的概念模糊,缺乏清晰的認識,教師、學生的學習的方式相對滯后,主要表現在:
1. 缺乏明確的學習動機
農村的一些學生,因為自身的學習基礎薄弱,缺乏學習興趣。在遇到新知識和難題時,沒有想方設法去弄懂,認為只要掌握課本知識就足夠了。不能運用互聯網等多種途徑,對課外學習資料主動收集,不會對學習資源進行有效整合。
2. 對網絡學習興趣不大
多數學生還能夠接受目前老師的傳統授課方式,對借助網絡學習知識,缺乏濃厚的興趣。認為教師課堂講的內容已經夠用,并且認為網絡學習對自己的幫助不大。
3. 學生自控能力差
在農村很多高中生都是在校住宿,每周回家一次,不方便上網。所以獲取知識的唯一通道,就是在校學習,利用網絡學習的機會不是很多。同時,由于學生具有較差的自控能力。在周末回家有條件上網或者是在學校提供網絡時,又不會有效利用。僅僅是對網絡游戲迷戀,對相關的學校內容不去涉獵。
4. 缺乏網絡資源基礎設施和條件
由于學生來自農村,和城市相比,農村家庭經濟收入低,對子女也具有極少的教育投入,為子女提供學習機、電腦等學習工具非常有限。同時,由于許多網絡資源是收費的,對于昂貴的網絡學習費用,學生無力承擔,因此也不愿意借助網絡學習。
二、 原因剖析
1. 家庭因素
農村的一些家長是文盲,或者自身具有淺薄的文化知識,對學生的學習不重視。還有一些父母外出打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不關注,也不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和方式的培養。
2. 學校因素
與城市教育相比,目前大部分農村地區在教學方式和師資力量等方面,差距還很大。農村具有相對落后的教育方法,在短時間內,還難以改變教師重知識輕方法、“題海戰”“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久而久之,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也會使學生逐步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在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缺乏穩定的工作,也不能靜下來心研究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方法。
三、 大數據背景下農村學生高效學習的路徑
1. 加大農村教育資源的投入,提高教師師資隊伍建設
首先,為了與“互聯網+”時代創新、融合發展要求相適應,農村學校也要加大教育網絡建設,同時,教育部門也要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力度,對“人人通”空間應用工作大力開展。其次,開展城鄉教師之間的合作和交流,加強農村師資隊伍水平的建設。農村教師需要對城市教師先進的教學經驗學習和借鑒,對教學方式不斷學習和改進,對教學內容不斷拓展和豐富。能夠利用網絡指導學生學習和批改作業,運用網絡,進行授課、備課和研修工作。指導學生普遍應用網絡空間,開展自主學習。
2. 積極開展家長培訓,提高對現代教育技術的認知
為了形成學校、家庭和社會齊抓共管的局面,應增強家長對現代教育技術的認知,提高家長教育學生的能力,能為學生利用網絡學習積極創設條件。通過有機地整合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資源,形成共同培育學生、齊抓共管的新格局。
3. 利用網絡環境,讓學生主動捕捉數學問題
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對知識發生過程直觀體驗。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使學生能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分析,對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行自主的解決。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抽象的數學問題提供了更多的素材。使學生意識到,數學和生活之間的聯系非常密切,生活處處有數學。借助于網絡,讓學生對社會實際問題更多地熟悉和了解。為了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出來,教師也應主動為學生創設探究知識的情境。如《隨機抽樣—簡單隨機抽樣》一課中,讓學生與實例相結合,體會抽樣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進而對抽樣的規則和基本方法了解。由于農村學生與社會有限的接觸,不能很好地理解這些方法。教師在教學中,可對網絡充分運用,對生活化情境進行創設。如人大代表的選舉、食品衛生檢驗等等,使學生初步認識抽樣存在的重要意義,以及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4. 利用網絡交互性,讓學生多渠道學習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更多的渠道。首先,為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教師可讓每堂課都具有新鮮感。對課堂結構進行優化,促進課堂利用率的提高。使學生更好地吸收知識,提高思維品質的優化率,增強數學教學機智。其次,開展正面教育,通過對一些小型的適度的競賽活動的實施,發現典型,并大力培育。以典型開道、先進引路、輻射帶動,讓學生學習觀念和學習方法逐步轉變。能夠積極參與網絡自主學習,提升學習效率,并對成功經驗及時總結推廣。
四、 結論
農村學校教育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效率,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好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效率是成正比的。在大數據時代,農村學生只有將原來的學習方式轉變,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李會敏.初中數學生活化的教學實踐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5,06.
[2]張艷榮.如何培養學生實踐探究能力[J].新課程學習(中),2015,05.
[3]孫繼藝.高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探究[J].考試周刊,2015,69.
[4]曹霞.關于初中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系的意義與實踐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20.
[5]曹晨艷.以信息技術提升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效能的實踐探究——以“面對新媒體”為例[J].新校園(中旬),2015,08.
作者簡介:
劉忠慶,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武威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