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學計算題一直是困擾高中學生的一大難題,在考試中,一旦遇到計算題,很多學生會出現膽怯心理,正常的思路很容易被打亂,影響學生的正常發揮。其實,只要我們對經常出現的計算題類型進行分析,就會發現,很多計算題的解決是有技巧的,其中利用最多的就是守恒規律。守恒規律之所以應用廣泛,原因是其使用時不需要糾纏于細枝末節,重點關注始態和終態,尋找從始態到終態過程中存在的守恒關系和有用的信息,進而建立簡單的等量關系,大大減少了解題的冗余步驟,提高了做題的準確率。
關鍵詞:質量守恒;電子轉移;量守恒
守恒規律主要有以下幾種:質量、原子(原子團)、物質的量、電子轉移、電荷守恒。我們分別予以舉例證明:
一、 質量守恒
化學反應從宏觀的角度來考察:參加反應的物質總量和生成物的總量是恒等的。
例1由Na2S、Na2SO3、Na2SO4組成的混合物中,測得氧元素為22%,則其中含硫元素約為()
A. 32%B. 46%
C. 78%D. 無法確定
解析:混合物中不管以任何比例混合,Na和S的原子個數之比總是2∶1,所以質量比為23∶16。因為氧的質量分數為22%,所以Na和S的總的質量分數為78%,可以求出硫的質量分數為32%。
例2把7.4gNa2CO3·10H2O和NaHCO3組成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其中Na+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6 mol/L;若把等質量的混合物加熱到恒重時,殘留物的質量是。
解析:分析題意可知,最后剩余物質只有Na2CO3且Na+的物質的量為0.06 mol,由Na+守恒可求出Na2CO3的質量為3.18g。
二、 原子守恒
其本質仍然是質量守恒定律,只不過是從微觀上來,可以理解為“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原子質量前后沒有變化”。
例3已知有反應2NO+O22NO2,今在體積為VL的密閉容器中通a mol NO和b mol O2。反應后的容器中氮原子和氧原子個數之比是()
A. a/bB. a/2bC. a/(a+2b)D. a/(2a+2b)
解析:由于該反應在密閉容器中進行,氮原子和氧原子的數目始終不變,可由初始狀態求出氮原子和氧原子個數之比為a/(a+2b)。
例4某溫度下,1L密閉容器中加入1 mol N2和3 mol H2,使反應N2+3H22NH3達到平衡。測得平衡混合物中N2、H2、NH3的物質的量分別為M、N、Q。如果溫度不變,只改變初始物質的加入量,而要求M、N、Q維持不變,則N2、H2、NH3的加入量用x、y、z表示時,應滿足條件:
(1) 若x=0,y=0,則z=。
(2) 若x=0.75 mol,則y=,z=。
(3) x、y、z應滿足的一般條件是(用含x、y、z的方程式表示)。
解析:此題為等效平衡的題目,一般采用極限轉化法求解。如果從原子守恒的角度考慮,該題也比較容易解決。由題意得,容器內加入物質應始終含有2 mol N原子和6 mol H原子。
若x=0,y=0,則N、H原子全部存在于NH3中,求出z=2 mol;
若x=0.75 mol時:
由N原子守恒得:z=2 mol-0.75 mol×2=0.5 mol
由H原子守恒得:y=6 mol-3×0.5 mol2=2.25 mol
(3) 由N原子守恒得:2x+z=2,由H原子守恒得:2x+3z=6。
三、 物質的量守恒
例5向一定量的Fe、FeO、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00 mL 1 mol/L的鹽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224 mL(標準狀況下)的氣體。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無血紅色出現,混合物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A. 68.6%B. 77.8%C. 81.4%D. 無法計算
解析:該題乍看起來好像條件不足,仔細分析會發現可以由守恒規律求解。分析題意得,混合物由鐵和氧兩種元素組成,且所得溶液溶質只有FeCl2。由Cl-守恒得到,n(FeCl2)=0.05 mol,求出鐵的質量為2.8 g。再分析混合物中氧的最終產物是H2O,由氫元素守恒可以求出n(H2O)=0.04 mol,進而求出氧的質量為0.64 g。最后算出鐵元素的質量分數為81.4%。
四、 電子轉移守恒
氧化還原反應是高中化學學習的主要線索,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和還原劑得失電子的數目是相等的,電子守恒在氧化還原反應中的應用為高考的熱點問題。
例624 mL濃度為0.05 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與20 mL濃度為0.02 mol·L-1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應,已知Na2SO3可被K2Cr2O7氧化為Na2SO4,則元素Cr在還原產物中的化合價為()
A. +2B. +3C. +4D. +5
解析:在反應中,硫元素失電子化合價升高,而鉻元素得電子化合價降低。設元素Cr在還原產物中的化合價為x,由電子得失守恒得24×0.05 mol·L-1×2=20×0.02 mol·L-1×2×(6-x);解得x=3。
五、 電荷守恒
主要應用于溶液中離子濃度之間的關系,溶液中陽、陰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總數相等,即電解質溶液呈電中性。
例7某溶液中僅含有Na+、Mg2+、SO2-4、Cl-四種離子,其中離子個數比為Na+、Mg2+、Cl-=4∶5∶8,若設Na+為4n個,則SO2-4個數可能為()
A. 2 nB. 3 nC. 6 nD. 8 n
解析:電解質溶液中,所有陽離子帶的正電荷總數和所有的陰離子帶的負電荷總數相等,即正負電荷總數守恒。根據題給的三種離子個數比可知,當Na+為4n個時,Mg2+、Cl-個數應分別為5n和8n個,若設SO2-4個數為x個,則根據電荷守恒可得:4n+2×5n=8n+2x,求得x=3n。
守恒規律貫穿整個高中化學,是一種常用的解題方法,適用于解決一些運算較復雜的題目。但是,守恒法解題要求學生本身具有較高的化學水平,因此在使用時切忌按圖索驥,必須真正理解題意才能做到省時省力。
作者簡介:
李福龍,山東省濟南市,山東省濟南市歷城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