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實驗教學的開展格外重要。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應當緊密結合新課改理念,積極開展課堂趣味實驗、引導學生在實驗室開展物理實驗、布置課外實驗作業等形式,強化實驗教學的重要作用,為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奠定基礎。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對策
物理是一門建立在實驗基礎之上的學科,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對學生個人素質的評價,已經不再局限于所掌握知識的多少,而是在于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以及創造能力。實驗作為提升學生實踐操作技能、提升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理應受到教師的足夠重視。這就要求教師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應當立足教學實際,積極開展實驗教學,通過實驗教學,實現學生物理綜合能力的提升,深入貫徹落實素質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教育理念,為實現好的教學效果奠定基礎。本文中,筆者立足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重要性,探索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 實驗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性
談到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重要性,我們不得不反思一下傳統的物理教學。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不注重實驗教學,只注重知識的灌輸和傳授。而針對課本教材中所安排的一些實驗課程,教師要么一帶而過,要么讓學生死記硬背相應的流程、器材以及實驗結果等等。這種應試化的教育思維和教育模式,已經和新時代的教育觀完全不相符。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學中開展實驗教學顯得格外重要:
(一) 有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物理實驗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這是毋庸置疑的。首先,在物理實驗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動手、動腦、動眼,即要親自動手操作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要認真思考,并且需要觀察實驗的發生和發展。這樣的實驗過程,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其次,物理實驗的開展,需要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方能完成,并不是單人的實驗。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合作、溝通、協調等,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合作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由此可見,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開展實驗教學,有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二) 有利于改革創新初中物理教學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初中物理實驗處于邊緣化的地位。究其原因,在于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注重物理理論知識的傳授,注重重點和考點內容的講解,卻忽視了學生的技能、思維等能力培養。而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物理實驗被放在了比較重要的位置。尤其是新課程改革三維教學目標的提出,更加強化了學生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而實驗教學的開展,正好可以實現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目的,改變教師只注重知識傳授的教學模式,促進初中物理教學的改革創新。
(三) 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
中國有個成語叫做:學以致用。學生學習的目的,應當是為了很好地運用于指導生活,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因此,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教師應當改變應試化的教育思想,提升學生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的能力。物理實驗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開展,能夠幫助學生很好地將理論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能夠激發學生探索生活中物理現象和物理規律的興趣,進而達到激發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目的。
二、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開展的有效性對策
綜合以上分析可見:物理實驗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開展,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物理學習興趣、促進初中物理教學改革具有積極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應當積極開展物理實驗,提升物理實驗的效率:
(一) 開展物理趣味實驗,激發學生實驗興趣
對于一些實驗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實驗條件不太好的學校,趣味實驗的開展就顯得格外必要。一方面,趣味實驗開展所需要的器材簡單,實驗過程簡單;另一方面,趣味實驗蘊含著豐富的物理現象,能夠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科學知識的熱情和興趣。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應當在教學中積極開展趣味實驗,達到激發學生實驗興趣的目的。例如,筆者在給學生講解《光的折射》該章節的知識時,就給學生做了一個趣味小實驗,名稱“神奇的分身術”,實驗器材:透明玻璃杯,硬幣一枚,水。實驗過程:在透明的玻璃杯底放硬幣一枚,后加水,把杯子端到眼睛的高度,再慢慢下移到某一個位置時,可以看到兩枚硬幣。學生看到這樣的物理現象,自然覺得新奇,卻不知其中所蘊含的物理知識。這種趣味實驗的開展,是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激發學生實驗興趣的有效途徑。
(二) 開放物理實驗室,滿足學生實驗需求
初中階段的學生,往往會有較強的動手欲望。因此,教師在物理教學中,對于一些有條件做的物理實驗,應當引導學生走進物理實驗室,滿足學生的動手實驗需求。在實驗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幾點要素:首先,學生應當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實驗,在合作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其次,在學生開展物理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自身的引導作用,適當“提點”一些實驗方向發生偏差的學生,引導學生正確做實驗,為實現好的實驗效果奠定基礎;第三,科學點評學生的實驗效果,以組為單位,科學評價,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并在后續的物理實驗中再接再厲。
(三) 布置課外實驗作業,激發學生探索物理知識的興趣
物理實驗的開展,不應當局限在課堂之內,而應當有所創新和拓展,本著從課內到課外的原則,不斷提高物理實驗的廣度和深度。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教師除了課堂上開展物理實驗、實驗室中開展物理實驗之外,還可以通過布置實驗作業的方式,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驗。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大氣壓強相關知識時,就布置了一道作業:讓學生回家用吸管、水杯完成一個小實驗,即學生用手堵住吸管的上端,將水從A杯移往B杯,在此過程中,學生觀察所產生的物理現象,并分析其原因。這樣的課外作業,遠比讓學生反復做題更有意思,同時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浩.初中物理實驗探究的教學策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
肖方建,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