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波
摘 要物理觀察,是在既定條件下,已知覺物質及其運動中的物理因素、形象、變化及其相互關聯為目的的一種觀察。物理觀察主要依賴機體感官完成。物理觀察能力是指準確、迅速、深入、全面的捕捉對象的能力,是善于覺察事物典型而不顯著的特征的能力,如何培養物理觀察能力?本文介紹了幾種措施。
關鍵詞物理;觀察能力;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3.7,R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0-0086-01
物理觀察,是在既定條件下,已知覺物質及其運動中的物理因素、形象、變化及其相互關聯為目的的一種觀察。物理觀察能力是指準確、迅速、深入、全面的捕捉對象的能力,是善于覺察事物典型而不顯著的特征的能力,如何培養物理觀察能力?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注意培養觀察的漸進性,目的性和有序性
教師應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的觀察實驗,耐心等待學生的感知實踐。如果急于進行細致的解說,表面上似乎是加速了學生從直覺到感知的過程,實際上,是以教師的思維代替了學生的觀察思維,將學生從直覺到感知的變化過程淹沒了,這等于取消了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
觀察應針對要解決的問題,明確觀察目標,采用什么觀察方法,是耳聞?目睹?還是手摸、鼻嗅、舌嘗?應記錄哪些數據?觀察前應有明確的安排,做到有計劃觀察,避免觀察時手忙腳亂,自覺的觀察態度來自明確的觀察目的。根據實驗的性質、內容、進程以及教學目標,教師應幫助學生明確的各種不同的觀察目的。
觀察的有序性角度不同而不同,如按時間順序,是從先到后;空間位置是由遠到近,從左到右;按客體結構是由外到內或由內到外,由部分到全體或由全體到部分。在觀察實驗儀器時,一般按其結構由部分到全體或由全體到部分。在觀察物體運動時,一般按時間順序觀察,注意運動過程按階段劃分;各階段的始末時刻以及相應的物理量,對于這些運動過程則應劃分若干側面,而對每一個側面的觀察要以時間為序。
二、注意觀察活動與注意聯想等心理過程的配合
科學觀察中既需要具有能夠專注,即持久的定向注意的特點,也需要有良好的注意分配。沒有專注的能力根本不可能進行有效的觀察,但沒有適當的注意分配能力,則往往會放過專注視線外的某些細微變化或其它有關細節。教學中不但要學生注意對課堂上展現的物理現象的觀察,還要多要求學生善于隨時隨地注意觀察身邊的事物所反映的物理意義,在物理教學中,可用責任感來約束學生注意力;靠學科的內在魅力來誘發學生注意力;提出耐人尋味的有趣問題來激勵學生的注意力;以適當的節奏來保護學生的注意力;以排除干擾來保證學生的注意力。
觀察會引起聯想,例如,觀察引入電壓的定義的實驗時,由電壓會聯想到水壓,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時聯想,使之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三、要教會學生掌握基本的觀察方法
方法是能力結構中的核心,它貫通知識與技能融匯轉化能力。(1)重點觀察法,就是對實驗目的有關的事物和現象進行觀察??勺裱烧w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或先一般了解全貌,在集中觀察某一現象。(2)連續觀察法,不是一次性的,即觀察隨時間而進行,觀察的目的在于發現某一個物理過程各階段的規律。(3)對比的觀察方法,我們認識事物現象往往是通過對兩個事物現象的對比,或把某一現象發生變化的前后情況進行比較來實現的。對比觀察有利于把握現象的特征,以及它與其他類似現象的區別。(4)歸納的觀察方法,是有利于把握現象實質的方法,在研究一些涉及變化因素較多的問題,或總結一些現象的一般規律時,通過個別現象分別進行觀察,得到一些個別的結論,再通過歸納觀察一般規律,此外,還有分析綜合的現象方法,程序化的觀察法等,都有必要使學生掌握。
教育學生掌握觀察方法的同時,必須發展學生的語法和思維能力,并在運用各種觀察方法的過程中,加速感性認識、感性認識的轉化,使物理觀察進行得更為理智、正確、高效;從而全面、深刻、迅速的把握事物的整體與各部分特征。
四、要培養學生觀察物理現象的興趣和熱情
教師可介紹前輩物理學家勤于觀察,數十年如一日的動人故事,為學生樹立觀察的榜樣;教師應自己樂于觀察,善于觀察,以實際行動供學生效仿,還要精心安排課堂演示,與課外觀察的內容,使之協調,將實驗觀察與自然觀察結合起來,使學生逐步養成觀察物理學的習慣,在初中培養觀察興趣的基礎上,還要不失時機的培養持久觀察的毅力和習慣,教師要精心組織,讓學生能夠清醒地準確地觀察到成功的實驗現象,尤其是那些極不顯著而又非常重要的屬性和特性,從而使學生產生并提高觀察興趣,啟發學生對周圍的物理現象多問為什么?例如:天空為什么會出現彩虹?鳥兒在電線上為什么不觸電?這樣可以誘導學生積極觀察并探究物理知識。
五、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如果學生不能描述所觀察到的物理現象,就等于沒有觀察。只有觀察與思維并重,才有價值,才有意義。為了幫助學生提高觀察能力,教師可讓學生用口頭或文字描述觀察到的物理現象,這樣,不僅有利于強化學生的觀察方法,鞏固所學到的物理現象,而且還能及時調控學生的觀察效果,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可采用課堂提問與課外作用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同時鼓勵學生寫觀察日記,定期進行檢查評比,并對觀察方法不當,條理不清,敘述不正確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必要時通過集體講座的方式進行觀察能力的培養,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提高觀察能力,而且也能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可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觀察是創新的基礎,學生的創新意識來源于對生活的感悟,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