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甜甜,遲義坤,許萌萌,韓曉艷,張永麗,劉學蔚,劉 菁,王曉慧,范 迪
(泰山醫學院口腔醫學院,山東 泰安 271000)
隨著口腔醫學的不斷進步和義齒加工企業的不斷涌現,口腔醫學技術專業人員及相關教育人員市場需求也在不斷增加。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口腔醫學技術教育起步較晚[1],所以義齒加工企業專業技術人員所占比例偏低[2],有資格從事口腔醫學技術教育的人員更是少之又少。據調查,我國每年有大量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畢業生[3],但愿意從事相關行業工作的人較少,遠遠不能滿足目前的市場需求[2]。例如,我院2013年招收第一屆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本科生,但2017年畢業時從事口腔醫學技術相關工作的學生比例不足30%。為初步探究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及解決方法,本文對我院2014、2015級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本科生進行培養模式滿意度調查。
選取泰山醫學院2014級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本科生30人,平均年齡(21.73±0.99)歲;2015級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本科生41人,平均年齡(20.93±0.87)歲。所有學生均對調查內容知情且自愿參與。
問卷調查主要分兩部分,第一部分調查學生對目前的培養方案是否滿意。根據2014級和2015級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本科培養方案的不同設計11個問題,均采用“是”或“否”來回答。第二部分調查學生對以后就業的看法,參考張華坤[2]、宋衛華[4]等的研究結果設計5個問題,均采用“是”或“否”來回答。
應用SPSS19.0軟件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本研究所得數據經檢驗均符合正態分布。對2014級和2015級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本科生的調查結果進行卡方檢驗,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2014級和2015級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學生對課程安排的滿意度見表1。對實驗課時安排,2014級口腔醫學技術專業23.3%的學生滿意,2015級48.8%的學生滿意,兩個年級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2014級口腔醫學技術專業26.7%的學生對課程安排滿意,2015級51.2%的學生對課程安排滿意,兩個年級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表1 兩個年級學生對課程安排的滿意程度(%)
2014級和2015級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本科生對畢業后是否會從事對口工作的統計分析結果見表2。2014級口腔醫學技術專業53.3%的學生畢業后會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2015級78.0%的學生愿意從事專業相關工作,兩個年級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在可能影響學生就業選擇的因素中,工作環境、工資、工作性質統計分析結果顯示,無顯著相關性(P>0.05)。2014級口腔醫學技術專業53.3%的本科生認為培養模式會影響工作選擇,而2015級75.6%的本科生認為培養模式會影響工作選擇,兩個年級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表2 兩個年級學生對就業的看法(%)
2014級口腔醫學技術專業23.3%的本科生認為實驗課時充足,2015級48.8%的本科生認為實驗課時充足,兩個年級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2014級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實驗課時占總課時的38.7%,2015級實驗課時占總課時的45.0%,說明兩個年級目前實驗學時均不足,增加實驗課時可以提高學生滿意度。此外,在開設開放性實驗方面,兩個年級絕大部分學生認為應該開設更多開放性實驗,這與學生認為現有實驗課時不足相一致。郭曉嵐等也認為應“盡量開放實驗室,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基本操作練習,利于實用型人才培養”[5]。
2014級口腔醫學技術專業26.7%的本科生對課程安排滿意,2015級51.2%的學生滿意,兩個年級比較有顯著性差異。在我們設置的12個與培養模式有關的問題中,只有兩個年級學生對實驗課時的滿意度有顯著性差異,可以看出,實驗課時安排會影響學生對整體課程安排的滿意度。這也提示我們應該增加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實驗課時,增加學生動手機會,符合“以實踐教學為中心”的要求[6]。
在這一問題上,2014級口腔醫學技術專業53.3%的本科生選擇“是”,2015級78.0%的本科生選擇“是”,兩個年級比較有顯著性差異。從設置的4個可能影響學生就業選擇因素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培養模式會影響學生就業選擇,這與郭艷玲等[7]認為的“職業認同的教育始于專業教育階段”一致,劉顯洪[8]也認為“在課程編排上,我們也要搞清楚受眾群體”“應積極引導學生提高對本專業的興趣,幫助學生自我發展”。對2015級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培養模式進行調整,有利于提高學生職業認同感,促進學生對口就業。
專業課學校與義齒加工廠合作教學得到了大部分學生的認可。我院自2013年開辦口腔醫學技術專業以來,借鑒其他高職高專院校辦學經驗,積極推行學校—義齒加工廠聯合教學。到目前為止雖未形成成熟的校企合作教學模式,但該模式已得到學生認可。這提示我們要加快構建適合我校實際情況的校企合作培養模式。
在通識教育課安排上,兩個年級學生看法一致:可適當增加通識教育課。通識教育課可解決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學生存在的缺乏上進心、學習興趣不高、紀律意識不強、缺乏勞動觀念等問題[9],有利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利于其職業道德的培養。這為我們進一步完善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本科培養模式提供了參考。
從調查結果看,大部分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本科生認為大一開設專業課更好。我院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學制4年,2014級開設專業基礎課14門、專業課11門,其中理論課786學時、實驗課497學時;2015級開設專業基礎課11門、專業課10門,其中理論課554學時,實驗課454學時。可以看出,我院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本科生所學內容雖有精簡,但專業課集中在大二、大三學習,對于學生來講學習壓力較大,且短時間內接收大量知識容易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掌握不牢固。此外,我國口腔醫學技術專業開設較晚,大部分學生對該專業了解不透徹,大一開設部分專業基礎課可幫助學生了解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提高職業認同感,調整學習心態。
實驗課時是否充足會影響學生對課程安排的滿意度,進而影響其就業選擇。為更有效地培養口腔醫學技術高精尖人才,使更多接受過正規教育的學生畢業后投入口腔醫學技術行業建設與發展中,我們要增加實驗學時,提高學生對培養方案的滿意度。此外,大一開設部分專業基礎課能幫助學生了解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加快構建適合我校實際情況的校企合作培養模式、適當增設通識教育課等也可提高學生對培養方案的滿意程度。
參考文獻:
[1]謝麗娜,李鵬,馮貴芝.淺談口腔工藝技術教學改革的迫切性及策略[J].衛生職業教育,2009,27(5):16-17.
[2]張華坤,歐祥林,楊東東,等.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的調查研究[J].教育觀察,2014,25(3):83-85.
[3]何勇,李月.關于高職院校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檔案資料建設工作的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3):23-25.
[4]宋衛華.口腔工藝學生的就業狀況調查及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7):145.
[5]郭曉嵐,黃強生,于錫良,等.中職口腔工藝技術專業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初探[J].衛生職業教育,2008,26(13):28-29.
[6]孫韞,曹霞.美國12所牙醫學院與上海交大口腔教育的比較[J].醫學教育探索,2009,8(4):399-402.
[7]郭艷玲,牟星,王琳,等.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學生面臨的困惑與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15):121-122.
[8]劉顯洪.提高高職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教學質量的幾點經驗[J].科教文匯,2015(15):95-96.
[9]胡潔,唐岳鵬.高職院校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現狀調查及規正對策探析[J].時代教育,2016,10(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