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強
摘 要:21世紀后,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對社會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電子商務在這段時期得到了迅速發展,將大量的貿易從線下轉移至線上,成為我國經濟增速的新引擎,國家也為電子商務貿易開拓綠色通道,在許多城市開展電商服務的試點工作,重慶作為目前我國唯一的全業務跨境電商試點城市,對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本文簡要分析了重慶市跨境電商發展的現狀,指出了重慶市跨境電商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旨在通過對重慶跨境電商發展情況的研究,對我國電子商務貿易發展提供經驗總結和方案參考。
關鍵詞:重慶;跨境電商;B2B;海關
電子商務在新時期已經成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有逐漸取代線下貿易的趨勢,具有非常高的發展潛力;跨境電子商務作為國際貿易和商務活動的新興渠道,在未來大宗商品的跨國貿易中必將占據更多的市場。我國在2012年將重慶市作為跨境電子商務的首批試點城市之一,2013年夏獲得海關統一批復。截止2017年第四季度,重慶的跨境電子商務貿易額已超過上海位列全國第一,跨境電商發展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然而總體而言,重慶跨境電商的發展依然存在著許多問題,總體管理水平仍需提升,作為我國跨境電商的試點城市,通過研究重慶跨境電商的發展情況,對我國跨境電商貿易進步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重慶市跨境電商發展現狀
1.跨境電商貿易額顯著增長
重慶市政府為推動跨境電商的發展,在2014年初正式推出了跨境綜合服務平臺,當年跨境交易額達到7000萬元人民幣;到2015年,重慶的跨境電商貿易就突破10億元,僅一年的貿易額就增長了1428%,被稱為“重慶奇跡”,到2016年第一季度,重慶的跨境貿易額達到了150億元,僅一個季度的貿易額就超過去年總貿易額的10倍以上,重慶跨境電商指數級的增長標志著試點工作的成功,同時預示著我國跨境電商貿易已進入高速發展期,重慶市政府已經擬定了2018年的發展目標:截止2018年底,重慶的綜合跨境電商產業體系完全建成,且年度貿易額突破700億元。
2.吸引大批外資進入我市
重慶不僅是我國西部地區的首批電商試點城市,同時也是全國唯一的多元化跨境電商試點城市,具有其他城市所不具備的政策優勢。截止2016年初,重慶已在全市4個區開展了跨境電商實驗開發區,其低稅低壓的區位優勢不僅吸引大批電商企業在此落戶,還促使60余家境外企業進入重慶,除我們常見的天貓、京東等B2C電商平臺外,在兩江新區內,已有超過429家企業在工商局備案,國內外電商企業的入駐不僅加快了產業體系的建設,還有效帶動了沿線地區的線下經濟發展,商品范圍涵蓋了日用百貨、食品醫藥保健品、服裝和化妝品等30多種門類,同時重慶本土的電商企業在外資的帶動下也取得了迅速發展,重慶兩江特區采用獨特的O2O綜合發展模式,將線上平臺與線下實體店進行生態銜接,電子商品和服裝類商品在該模式下貿易額年均實現增長70%以上。
3.跨境物流取得進步
跨境電商發展的基本因素是價格和物流,而物流系統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也會間接影響到商品價格,為了提升物流效率,加快境內外商品流通,在重慶市多部門的聯合策劃下,重慶市已初步形成了綜合性物流系統,組建了多家線下商品集散地和儲存倉,并在其他國家開展了海外倉試點,新加坡、荷蘭、阿聯酋等地都開放了海外倉綜合集散地試點工作,有效提升了境外與重慶的物流效率,在“一帶一路”提出的背景下,海外倉和多渠道物流通道的建設使重慶進入歐洲的商品平均節約了14天的運輸時間,單位物流成本降低了1.1美元,跨境物流的進步為重慶電商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二、重慶市跨境電商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監管水平亟待提高
網絡貿易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成為了假冒偽劣商品的庇護所和代名詞,在2014年重慶電商跨境平臺上線的試驗階段,平臺全年受理的電商投訴和舉報事件就已達569起,隨著貿易額的迅速增長,平臺每年受理的投訴事件也在顯著提升。截止2017年,重慶市電商綜合服務平臺受理的投訴事件達到1785起,年均增長27%,其中虛假宣傳占到了總投訴次數的30%以上;每逢“6.18”、“雙十一”、“雙十二”購物節,舉報和投訴事件更為集中,質量差、物流慢、實際商品與宣傳差異大、售后服務態度差成為了阻礙跨境電商發展的主要障礙。
2.產業結構轉型壓力大
隨著重慶市跨境電商平臺的高速發展,每年都有新進入市場的企業及產品,商品門類已基本覆蓋全部網絡,其中重慶市傳統的制造業和能源產業面對線上電子商品的競爭顯得力不從心,化工產業、材料企業、汽車制造業在境外企業的競爭壓力下被壓縮了大量的市場空間,傳統支柱產業亟待轉型;此外,重慶市在2014年后孕育的本土跨境電商企業盡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互聯網貿易的特殊性,主要市場份額依然被亞馬遜、天貓、京東等巨頭控制,對消費者而言沒有過多的機會接觸到本土平臺,使得這些中小型電商企業的發展遭遇了瓶頸。
3.人才團隊建設不足
電子商務發展與傳統行業發展的最大區別在于,電子商務貿易是基于互聯網平臺產生的新興產業,是在市場化道路中自然形成的朝陽產業,并沒有通過科學的理論支持和系統的研究做經驗指導,這使得電商行業的發展呈現出多元化和高淘汰率的現象,在競爭異常激烈的跨境電商市場,需要有足夠經驗和創新能力的團隊在決策和管理上對企業發展進行指導,但這種人才是無法通過教學培養的市場性人才,因此重慶每年都面臨著大量的電商人才缺口,限制了跨境電商的發展。
三、針對重慶市跨境電商發展問題提出的對策
我國在2015年提出了“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重慶市作為我國西南地區的重要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在跨境電商的發展方面具有天然的區位優勢,結合在試點期間重慶市跨境電商暴露出的一些問題,本文提出了未來重慶市跨境電商平臺發展的建議。首先,要高度利用重慶的政策優勢和區位優勢,一方面擴大產業園的招商規模,吸引更多外資進入重慶;另一方面將重慶產業園的品牌推廣出去,將“一帶一路”上途徑的國家和地區作為重要的潛在市場加以開發和聯系,為重慶市跨境電商的長遠發展做好鋪墊;其次,進一步完善物流體系和供應鏈建設,增強和供應商及物流企業的協作交流,做好信息的無差異溝通,分享先進技術及理念,實現跨境電商貿易的雙向發展;最后,加強市場監管力度,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場監管體制,優化跨境電商服務平臺建設,引導工商局等更多政府部門進入監管體系,召開擴大會議,研討制訂統一的線上貿易管理標準,避免商務糾紛,規范市場環境,杜絕惡性競爭,對違規企業施加重稅和處罰金,定期進行商品質量的核查和物流管理調度的監管,使整個供應鏈和跨境貿易電商體系處于可控的范圍,推動我市跨境電商良性發展;此外,還要加強對本土跨境電商企業的培育和維護,適當采用貿易保護政策對中小企業進行扶持,打造本土化的精英品牌,構建品牌效應。
四、結論
重慶市是我國首批跨境電商貿易的試點城市,多年來在中央和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跨境電商貿易取得了十足的進步,交易額年均增長超過300%,每年吸引大量外資進入市場,在跨境物流和監管模式創新方面取得了突破;然而,重慶跨境貿易在高速發展的背后還暴露出一些問題,例如人才緊缺、制度不完善、產業轉型壓力大等問題,對跨境電商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新時期,重慶市政府應當順應“一帶一路”的發展潮流,加大投資力度,推動市場模式轉型,為本土化品牌提供足夠的培育空間,營造生態化的可持續發展環境。望本文得到相關機構和企業的重視,積極推動市場結構創新,完善供應鏈建設,為我市跨境電商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參考文獻:
[1]張燦.重慶跨境電商發展現狀分析及對策建議[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8(5):57-59.
[2]孫秋子,閔惜琳,何苑妮,等.揭東“淘寶村”跨境電商的現狀分析和對策建議[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6,18(1):47-51.
[3]孫桂娥,喬豐娟,袁林.重慶跨境電商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J].電子商務,2017,24(4):27-28.
[4]耿世慧.重慶跨境電商的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12):79-80.
[5]莫順花.重慶保稅港區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17,33(25):68-70.
[6]石瑞麗,顏穎.重慶市農村電商企業發展現狀調研分析及對策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6,14(35):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