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新常態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逐漸由以前的高污染、高能源消耗方式向以信息化技術為基礎,以集約化生產為主的新型方式轉變,這對我國企業的傳統發展模式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因此,本文從分析新常態、新經濟下我國企業發展的現狀入手,深入了解新常態下企業發展轉型存在的主要問題,最終提出了在新常態下,企業轉型升級的幾點思路。
關鍵詞:新常態;企業轉型;經濟發展
目前,我國已進入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企業要想得到長遠發展,就必須轉變傳統的發展理念,充分認識并適應新常態經濟,主動轉型升級,堅持走新型的企業發展道路,不斷優化企業的發展結構,促進企業向高精尖的多元化方向發展,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才能適應新的發展環境,滿足社會的發展要求。
一、新常態、新經濟下我國企業發展的現狀分析
1.企業轉型升級的國內外競爭環境日趨激烈
當前,隨著世界各國經濟的變化和發展,各個國家之間將形成新的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進而對全球的供給和需求結構、進出口格局帶來重要的影響,這直接導致各個國家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而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將分割世界其他各國的經濟利益,他們勢必會阻撓我國經濟的發展。因此,在這種背景下,我國企業的發展將面臨著更加嚴峻的形勢。
2.我國企業的多元化發展趨勢日益增強
在新常態背景下,受經濟轉型升級與結構調整的雙重影響,我國企業逐步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現狀。很多企業難以繼續維持傳統單一的業務,企業在發展原有業務的同時,他們都開始主動的、積極的去拓展主要業務以外的業務來增加企業收入,可見,多元化的業務發展方式正受到企業的青睞。
3.資源環境制約日漸突出
由于我國以前在發展經濟時主要以資源和能源密集型產業為主,這種經濟結構和出口結構使得我國在經濟得到發展的同時,也對我國的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因此,以消耗能源、污染環境為代價的經濟增長方式將不再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新要求,在資源、能源緊張和環境保護的多重因素制約下,特別是一些制造企業,他們將不得不重新考慮通過資源重組、企業合并等方式進行轉型升級,因此,這些企業急需通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來獲得全新的發展。
二、新常態下企業發展轉型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我國經濟發展迅速,總體形勢良好,在今后的發展中,企業要跟上我國經濟發展的結構調整方向,把企業的發展質量放在首位,及時調整經濟發展速度,才能更好的適應我國經濟新常態形勢。目前,在長期的快速發展中,我國企業積累的各種問題也十分明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的發展結構不夠優化
在過去的改革發展中,我國的經濟結構總體調整進度較慢,存在著投資與消費比例失衡,第三產業比重不高,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不強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企業的轉型和發展。目前,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從高速向中高速方向轉變,這更加劇了我國企業的產業結構、區域結構不合理等問題。
2.企業轉型發展的資金不足
資金支持是企業轉型發展的重要保障,但目前很多企業在轉型中遇到的主要障礙就是資金不足。特別是一些中小型企業往往難以獲得銀行貸款,對于一些國有企業、大中型企業來講他們的資質較好,企業的社會聲譽和信譽度也較高,這些企業較容易獲得貸款,但是對于一些中小型企業來講,他們的盈利能力和社會信譽度較低,往往難以得到銀行貸款,因此,獲得資金支持的渠道也較少。
3.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不斷上升
多年來,我國經濟都保持著較快的發展速度,企業由此面臨的人力成本也在不斷上升。很多企業在轉型升級中,普遍感覺到缺乏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而高端人才就需要企業付出更高的人力成本,因此,在我國勞動密集型的人力背景下,企業提高用工成本,就會加重企業轉型的壓力和成本。
4.企業的產品創新不足
企業的產品質量、產品類型等將直接決定企業的未來和發展,特別是近年來,全社會人們的節能意識和環保意識都越來越強,而企業的很多產品仍沒有及時的更新換代,這就難以滿足社會對產品的新需求。特別是對一些建材、鋼鐵、化工等行業的要求更高,因此,這些企業在短期內要加大對產品的研發、環保成本的費用等方面的支出,這將影響到企業的短期經營收入,所以,有些企業為了獲得短期利潤,就不注重對企業新產品的研發和投入。
5.政府對企業轉型發展的支持不足
企業的轉型和發展離不開各級政府的支持,但目前,我國政府在協調企業發展轉型的資金支持上還存在增長比例不協調、不穩定的現狀,特別是缺少對中小型企業的幫扶和支持,沒有充分調動起企業轉型的內在潛力。
通過對我國現行經濟結構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企業在發展中積累了很多的矛盾和問題,企業在轉型中也面臨著重重危險,但同時這也可以“危”中有”機”,這也是我國企業轉型升級的好機遇。
三、新常態、新經濟下促進我國企業轉型發展的思路
為了更好的適應國內外激烈的競爭環境,我國企業急需轉型升級,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所以,在新常態的發展背景下,為了企業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提出了以下幾點思路:
1.企業要制定系統而科學的發展戰略
在經濟新常態下,企業要轉變發展理念,密切關注國內外市場經濟發展趨勢,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強調內外平衡,同時,要主動地制定和完善企業治理機制,在深入了解企業發展實際的基礎上,明確企業的發展戰略和發展前景,盡可能選擇與企業已有資源相關聯的發展方向,科學處理原有業務和新業務的關系,促進企業的協調和快速發展。企業只有深刻認識到經濟新常態的內涵,才能將企業發展理念和我國經濟發展形勢相融合,最終才能促進企業轉型升級。
2.企業要拓寬融資渠道
企業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無論是選擇走新型的專業化道路,還是強化多元化的發展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因此,企業必須從各個方面完善融資渠道。一方面,企業自身要在轉型中提高經營水平,提升企業形象,逐漸向國家支持的行業去發展和創新,努力轉變行業觀念,使企業走上正確的發展道路,才能贏得政府和銀行的關注,從而為后續融資打下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政府也要繼續出臺適合不同規模、不同類型企業的有利政策,才能幫助各大企業不斷創新經濟發展的融資渠道模式。
3.企業要進行持續創新
持續創新是企業快速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因此企業要想得到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不斷的創新產品、創新人才、創新管理等各個方面的內容。首先,企業要根據新的發展規劃,不斷創新產品、創新技術以及企業的商業模式等方面,以此來滿足客戶的多方面需求,這也是企業獲得轉型升級成功的前提和基礎;其次,企業要持續創新管理模式。一個企業的管理模式對于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所以,企業要根據我國新經濟、新常態的現狀和要求,及時調整和創新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技術水平,積極學習和借鑒先進的國內外管理模式,才能充分發揮企業的競爭優勢。這也是衡量我國企業轉型升級是否成功的重要標準;再次,企業要不斷創新人力資源結構。我國企業在升級過程中,要緊跟社會對人力資源結構的要求,不斷優化人力資源結構,全面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提升人力績效,從而做到人盡其才,為企業的發展打好人才基礎。
4.充分發揮政府職能
政府在企業的轉型和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政府的支持力度將直接影響企業轉型升級的成敗,因此,政府機構要在履行好自身的經濟職能基礎上,通過不斷提升政府部門人員的工作能力、業務水平、服務態度等方面,從而提高政府辦事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水平,提高辦事效率,從而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四、結束語
在我國經濟新常態發展背景下,企業除了要轉變自身的發展理念,創新企業產品、管理方式以及人力資源績效管理方式等,還要積極加強與政府、銀行之間的互動和溝通,及時了解全球經濟新趨勢、國家政策支持和鼓勵的發展方向,只有這樣,企業才能順利度過增速換擋期,盡快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縮短企業升級轉型周期,才能盡快進入平穩發展期,進而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甘金龍,張秀生.經濟新常態下的多元化增長動力研究[J].學術交流,2016(06).
[2]童長鳳.增長動力轉變、創新驅動與經濟發展方式轉型[J].社科縱橫,2016(07).
[3]李建強.發揮龍頭企業在轉型升級中的作用探究[J].中國市場,2017(20).
[4]錢棟玉.企業轉型升級模型(CTU-Model)[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7(11).
作者簡介:金鑫,男,35歲,職稱:中級會計師,單位:鶴慶北衙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