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潔 許倩
一、調查背景
1.調查背景
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和“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為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重大歷史機遇,這必然要求電商物流跨區域、跨經濟體延伸,提高整合境內外資源和市場的能力。通過高效、合理的物流管理,可以大大的降低企業活動成本,直接或間接的增加利潤,提高企業服務水平,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2.青島出口跨境電商物流行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青島出口跨境電商物流保持較快增長,企業主體多元發展,經營模式不斷創新,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1)企業主體多元發展。企業主體從快遞、郵政、運輸、倉儲等行業向生產、流通等行業擴展,與電子商務企業相互滲透融合速度加快。
(2)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第三方物流、平臺型類似的組織模式加快發展。服務空間分布上有同城、異地、全國、跨境等多種類型;服務時限上有“限時達、當日遞、次晨達、次日遞”等。可提供預約送貨、網訂店取、網訂店送、智能柜自提等多種服務。
(3)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企業信息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發展步伐加快。條形碼、無線射頻識別、電子數據交換、移動支付技術等得到廣泛應用,提升了行業服務效率和準確性。
二、數據分析
1.描述性統計
調查對象中,50人-200人的企業最多,達到了總體的一半以上。其次企業規模分別是200人-500人,0人-50人。500人以上的企業很少。因此,中小型跨境電商企業占據主導地位。
調查結果顯示經營服裝的企業最多,為45個,經營食品和工程類的企業也相對較多,分別為38個和32個,經營電子產品和化妝品的很少。由此推斷,青島市2017年的跨境電商在輕工業產品的出口中占據優勢,對電子產品和化妝品的出口能力相對薄弱。
調查結果中跨境電商企業最青睞的平臺是亞馬遜,選取eBay和速賣通的企業數量差不多,分別為34個和33個,這三種平臺的選擇數量達到了總體的四分之三左右。至于蘭亭集勢和Wish平臺,目前也較受歡迎,但使用還不廣泛。選擇敦煌平臺的企業最少,只有一個。還有11個跨境電商企業選擇了其他平臺。
企業目前采用較多的物流渠道為海外倉和鐵路聯運,占到了總體的40%左右。選擇其他渠道、國際專線和國際小包的都占到了總體的10%以上。采用郵政小包的占9.3%,采用國內快遞的占5.1%,最少的是國際快遞,只有3.9%。
跨境電商企業曾經采用過比較多的物流渠道為國際小包、國際快遞、郵政小包。對海外倉、國際專線、鐵路聯運的選取還是比較少的。
在被調查的企業當中,有98個企業想過要對當前物流渠道進行改變,接近3/4,只有52個企業沒想過對當前物流渠道進行改變。
在調查中,56%的企業在境內并沒有配套的倉儲設備,44%的企業有。可以看出,大部分企業還是較偏向于雇傭專門物流團隊,進行流通。
大部分跨境電商企業物流渠道成本占總成本的15%-30%,其次是15%以下占22.7%,僅有3.3%花費的物流成本占總成本的45%以上。
從企業角度出發,考察物流方面資金流向。企業將資金主要用于運輸方面,其次用于倉儲方面,包裝成本略大于售后成本,位于第三位。對企業來說,對物流渠道影響最大的因素是企業資金狀況(54%),其次是物流地位(20.7%),公司規模和員工規模影響較小。
從客戶角度出發,考察影響物流渠道選擇的因素。從客戶角度出發,物流渠道的安全性(37.7%)和快捷性(35.1%)是其最關注的方面,其次重要的是方便性(18.8%),客戶貌似不大看重物流的個性化服務和客戶滿意度。
當前跨境電商物流渠道存在不足。各個國家的標準不統一(27.4%)和技術不完善(23.8%)是企業認為當前跨境電商物流渠道存在的最大不足,其次是成本問題(21.8%)和人才匱乏問題(20.2%),當然相關政策法規的不完善也亟待改進。
2.因子分析
為了分析出口跨境電商企業選擇物流渠道的影響程度,擬應用因子分析方法針對性的進行渠道選擇研究。
因子分析的首要條件是變量之間的相關性,因此首先要進行相關性檢驗。通過相關系數矩陣以及相關性分析表可以得出,任意兩個變量之間存在相關性。
根據KMO和Bartletts球形性檢驗結果可以得出,KMO值為0.742,Bartletts球形性檢驗的顯著性P值0.000<0.05,綜合來看兩個指標,說明變量之間存在相關性,因此適合做因子分析。
由于變量共同度較高,表明變量中大部分信息能被因子所提取,說明因子分析的結果有效。
根據主成分分析的結果,選擇“特征值”大于1的成分作為主成分。
前三個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而且三個合計能解釋71.032%的方差所以我們可以抓住主要矛盾,提取1、2、3(分別為運輸成本、管理成本、產品屬性)作為主成分,其余成分包含的信息較少,故棄去。
因此,企業在選擇自己的物流渠道時,可以主要從運輸成本、管理成本、產品屬性方面進行考慮。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
通過對青島市2017年出口跨境電商物流渠道選擇的調查與分析,愈加突出了物流渠道選擇的重要性。
(1)大部分企業希望能改變當前的物流渠道,體現了一部分企業對當前物流現狀仍然不太滿意,物流渠道的不足影響了跨境電商企業的發展。
(2)過去國際小包、郵政小包等傳統物流受青睞,但在快節奏、快生活的今天,傳統物流速度慢使得傳統物流渠道的發展受到了限制。
(3)當前海外倉和鐵路聯運占主要優勢,占比總體的40%左右,據此可以判斷在物流渠道的選擇過程中,企業對物流成本的控制以及運輸的快捷性更為看重,而海外倉和鐵路聯運可以更好的節省時間和成本。
(4)客戶更加關注物流的安全性和快捷性,所以企業在選擇物流渠道時,需要關注客戶關心的問題,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客戶對企業的好感度更能帶來潛在客戶。
(5)造成物流渠道選擇現狀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與傳統物流渠道相比,現代物流價格更高,而大部分中小型跨境電商的資本有限,這使得企業更愿意使用傳統物流渠道;另一方面,國家標準不一以及技術不完善也影響了物流渠道的選擇。
(6)預期中資金狀況和企業規模對物流渠道選擇的影響程度最大,而實際調查中企業資金對物流渠道的選擇影響最大,因此企業在選擇渠道時不僅要考慮快捷性,還要從企業自身出發,考慮資金情況。
總之,物流渠道的選擇是跨境電商發展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2.建議
(1)完善全渠道物流建設,重點關注海外倉。實現物流渠道優化,創新模式,建立全渠道物流體系。抓住全渠道物流全程、全面、全線的特點,突顯該模式下消費者體驗升級的優勢,拉近與客戶、消費群體之間的感情。物流環節在整個貿易過程中是直接與消費者接觸的一環,順應消費者的需求建立全渠道物流體系對企業的遠期發展、企業資源優化、相關效益乃至品牌塑造都有積極意義。
(2)大力吸收專業人才。在當今跨境物流渠道轉型的大趨勢下,完善新物流模式并加快其應用于實際經營管理中,是企業發展競爭中的必然舉措。然而專業人才的稀缺仍是“硬傷”。
(3)精準選擇跨境電商平臺。現主要的電商平臺分別是亞馬遜、eBay與速賣通,競爭與機會強烈、鮮明。更具品質的電商平臺,在問題的溝通與處理會令顧客有更強的信任感,行業服務效率與準確率更高。
(4)增加物流資金比重。跨境電商的物流渠道由傳統轉型,是一次較長時間的行業改進,影響大,同時也面臨經驗與資金的較多困難。企業不僅需要專業人才提供經驗,也應在資金方面對物流給予支持,增加投資資金中物流方面的比重;尤其是滿足海外倉這一“剛需”,基于優質的標準,在使用中保證安全、穩定與便利,減少企業的后顧之憂。
(5)境內外物流公司合作。現在跨境物流的追蹤問題往往出現在境外。在跨境包裹的多次轉運中,包裹破損與丟包給賣家與客戶均帶來了損失。要在當地有強大的合作伙伴,才能更好的實現國內外物流信息的無縫對接。
參考文獻:
[1]單琴琴,呂紅.我國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建設研究[J].對外經貿,2017(08).
[2]劉曉紅,趙宏.我國出口產品海外倉建設障礙及對策[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