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 于善波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15JYB15);佳木斯大學社科類基金培育項目(2016JDGP03);黑龍江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1710222027)
摘 要:我國的經濟迅速發展階段,保障經濟發展質量,要全方位的考慮,結合我國的發展現狀制定有利于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一帶一路”經濟戰略的提出,為我國的經濟繁榮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在這一環境下我國和俄羅斯的經濟貿易就更為重要。本文先就中國和俄羅斯貿易的現狀以及貿易的潛力估計加以闡述,然后就貿易的影響因素和發展的措施詳細探究,希冀能借此理論研究,為我國和俄羅斯的貿易發展提供相應參考依據。
關鍵詞:“一帶一路”;經濟貿易;貿易潛力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是加強區域整治互信以及經濟融合以及文化包容的重要戰略構想,經濟帶所涉及到的國家數量多達六十多個,其中俄羅斯國家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這對我國和俄羅斯國家的經濟貿易的進一步推動就起到了促進作用,對提高兩國的經濟開放互利發展有著積極意義。
一、中國與俄羅斯貿易現狀
1.中俄貿易規模現狀
我國和俄羅斯長久以來都是交易合作的伙伴,并且是俄羅斯最大的貿易伙伴。2014年我國和俄羅斯貿易額增長了6.8%到952.8億美元。在我國的“一帶一路”經濟戰略的提出和實施過程中,預計在2020年我國和俄羅斯間的經濟貿易在“一帶一路”政策支持下,將有達到兩千億美元作為支撐,屆時就會促進中俄兩國整體的經濟貿易深化發展。俄羅斯在擺脫了經濟危機后,正開始逐步的恢復增長,經濟市場的發展也需求活躍,在2001年時候我國和俄羅斯的貿易額就突破了百億大關,隨著貿易的逐步深入,從2002年—2014年之間,中國和俄羅斯間的貿易額就從120億美元增長到了952.8億美元,基本都處在增長的發展態勢。經濟的全球化特征愈來愈明顯,各種因素影響下,在2017年的中國和俄羅斯國家的貿易額為760.63億美元,全年的貿易額超過800億美元,根據當前中俄兩國的國內情勢以及關系有利因素來判斷,在“一帶一路”的經濟戰略的實施下,兩國的貿易將會大幅度的增長。
2.中俄貿易問題情況
中國和俄羅斯國家的經濟貿易在“一帶一路”戰略環境下,迎來了發展的機遇,但是當前中俄貿易間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有待解決,這些問題體現在貿易的服務體系還沒有完善化,中俄兩國的銀行直接結算的規模相對較小,信用證項下結算的比例還有待提高,并且缺少合理公正以及有效仲裁機制,這些都會影響中國和俄羅斯國家雙邊貿易的正常化和質量。將中俄雙邊貿易服務體系發展進行完善,就成為促進雙邊貿易的重要舉措,對此問題就要詳細和針對性的解決。
中俄相互投資在規模上小,投資合作帶動貿易發展的影響力還需要加大。我國對俄羅斯國家的投資從整體上看是上升態勢,總量不是很大但是上升的速度是比較可觀的。但是從俄羅斯對中國的投資情況能夠看出,呈現出下降的趨勢,使得中俄相互投資的關系發展不協調,這就需要在未來的貿易投資發展中,要保持貿易的投資協調。
3.中俄貿易前景
中國和俄羅斯的貿易合作有著廣闊的前景,主要體現在地緣優勢上,在“一帶一路”經濟戰略的提出下,使得俄羅斯和中國的經濟貿易關系更加的密切,兩國的經濟貿易發展有著廣闊的天地。兩國有4300多公里長的邊界,對俄的經濟貿易口岸比較充足,經濟貿易不只是在邊境貿易,更有多種形式的經濟技術合作等,這些多元化的經濟貿易方式,對促進中俄兩國的經濟貿易發展打下了基礎,“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也使得兩國的走出去戰略的實施更加便捷。再者,中俄兩國的經濟互補性,為兩國經濟貿易關系的發展提供了良好動力。我國糧食以及肉類和蔬菜等農產品比較豐富,在俄市場的競爭能力比較突出,這對擴大在俄羅斯的市場就有著重要意義。中俄兩國的經濟貿易合作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有著歷史性的突破。
二、“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與俄羅斯貿易潛力估計
1.貿易互補競爭性分析
“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和俄羅斯國家之間的貿易更為密切,而為進一步促進中國和俄羅斯國家的經濟貿易的深入開展,就要對其貿易的潛力詳細分析。中俄經濟貿易的潛力在互補性以及競爭性層面的分析就顯得比較重要。首先就要從進出口的比率方面加以分析,對商務部國別報告數據當中進行查詢了相應的數據信息,從2011年—2016年海關分類二十類進出口額的比較,通過進出口比率計算的引進,對中俄兩國的經濟貿易互補競爭性進行判斷,這就使得進出口的比率成為一個關鍵指標。根據實際的數據能夠發現,俄羅斯對中國的出口產品比從中國進口產品比值,活動物以及動物產品和纖維漿值超過1,從這一比值就能夠發現,俄對中出口大于中對俄出口產品,說明我國在這一方面就處在劣勢位置。其他的方面我國出口優勢就比較突出。而從行業面而言,動植物產品以及纖維素漿紙漿等我國的劣勢突出,紡織類以及賤金屬和制品的優勢比較突出,從實際的數據對比分析能夠看到,中國和俄羅斯的進出口產品的互補競爭性是比較突出的。
2.中俄貿易產業內指數簡述
中俄兩國的各行業間都可能存在經濟貿易行為,同行業之間的市場競爭也會比較激烈,這就使得同行業的貿易優勢比較就顯得比較重要。同行業的貿易中生活必需品是重要一環,根據商務部貿易國別報告的查看能夠發現,中俄的貿易中行業競爭是相對比較薄弱的,需要進行引入產業內貿易指數,從而進行衡量貿易產品競爭互補性,這也是判斷競爭互補的一個重要指標。當前的國際分工愈來愈專業化的情況下,特別是比較發達的國家,產業內貿易為主,有的形成雙邊貿易為主形式。而從我國和俄羅斯國家的產業內貿易水平來看,和發達的國家相比還有著很大的差距。中俄經濟結構主要受限于國民消費偏好。我國經濟結構中三大產業排名是第二、第三、第一產業,其中的第二產業以加工制造為主。而俄羅斯的資源決定其資源開采為主,這樣就使得在經濟的結構上存在很大差異,使得產品的差異性比較大。
3.貿易潛力的測算分析
為對中俄的貿易潛力進行準確的把握,要通過潛力測算的方式實施,需要將引力模型加以引入,貿易潛力測算當中的引力模型,是脫胎于物理學研究使用的萬有引力方程。國家經濟規模的大小就對國家國際貿易中專業分工程度有著決定作用。國家生產商品專業化程度水平高,那么貿易商品就比較豐富,規模也比較大。距離近的國家雙邊貿易的開展就比較方便,貿易的規模做大的可能性就愈大,根據引力模型的提出以及使用,其經濟的含義就是兩國貿易量和商品需求能力成正比的關系,距離成反比。引力模型在中俄兩國的貿易潛力測算過程中,選擇進口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以及出口國國內生產總值等等。雙方的國內生產總值差值得絕對值對貿易流量影響的模型就是:
■
Tij為被解釋變量,是代表兩國進出口總額的,而Gij是雙方的國內生產總值絕對值差。從這一模型就能夠看到,兩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系數是正,所以能夠促進貿易量。而兩國的距離越大貿易的成本就會加大,對雙方的貿易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三、中國與俄羅斯貿易影響因素分析
1.俄方影響因素
造成中國和俄羅斯國家貿易不暢的因素中,俄羅斯的國內宏觀因素是比較重要的。由于當前的俄羅斯國家的經濟體制還處在轉型發展時期,市場環境還存在諸多的問題,對企業的合法利益保護力度還有待加強,政府機構的工作效率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國內比較缺少完善的銀行結算體系,貿易的交流不暢現象突出等,這些都會影響中俄雙方的經濟貿易發展。
2.中方影響因素
我國在實施對外開放之后,對國外資本的利用比較充分,從而在短時期內得到了迅速發展。但是在經濟貿易發展中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在我國和俄羅斯的貿易發展下,對于俄羅斯市場的重視度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外貿企業要對此充分重視。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有的中國商人就趁著國內的經濟混亂等,向俄羅斯進行出口低質量商品,這對俄羅斯消費者看待中國的商品和企業就有著負面影響,對當前的中俄雙邊的貿易發展就會產生不利影響。
3.灰色清關影響因素
影響中俄雙方貿易發展的因素當中,灰色清關也是比較關鍵的影響因素。我國出口商在很長時間內,向俄羅斯出口商品委托俄清關公司辦理清關手續,這就免去辦理的繁瑣程序,但是在這一過程中清關公司是否就是按照實際的數量以及種類進行保管納稅等等,就存在著很大的疑問。我國的出口產品缺少合法報關文件,不能進入俄羅斯高檔消費市場,產品附加值相對比較低有著被查抄的風險。這些層面對中俄雙邊貿易的深化開展也有著不利影響。
四、中國與俄羅斯貿易發展措施
1.加強優化中俄貿易結構
為促進“一帶一路”背景下中俄的貿易良好發展,就要注重將貿易的結構進行優化。中俄貿易的互補性特征比較突出,這也是貿易發展的重要潛力,要能從貿易的結構優化層面著手實施。我國在這一方面要做出積極的措施,將出口產品質量檔次提高,注重產品的品牌建設等。要進行組建有實力大型外貿企業集團,從而來提高我國的企業在俄市場的風險抵御能力和影響力,注重商品結構的升級優化,只有如此才能保障中俄貿易的深化開展。
2.加強中俄貿易多邊合作戰略實施
“一帶一路”經濟戰略實施背景下,中國和俄羅斯要把握好這次發展的機遇,充分的將自身優勢加以體現。當前正是中俄兩國關系的最好發展時期,要進一步深化全面戰略協作合作關系的升級。我國要在貿易合作發展中,發揮政府的積極作用,從國家層面來進行推動中俄的多邊合作,建立自由貿易區和能源合作伙伴關系,簽訂互惠投資貿易協定等,這些都有助于中俄雙方貿易的可持續發展。
3.加強中俄貿易的規范秩序
促進中俄經濟貿易的發展,就要從整體的環境上進行優化,中俄雙方要共同努力,加強貿易秩序的規范化實施,將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在兩國的經濟貿易當中充分的加以應用。加強中俄的金融領域合作發展,為雙方貿易發展提供方便,注重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可行性的研究工作,為實踐工作的開展打下基礎。再有就是要積極的為企業開拓俄羅斯市場提供服務,鼓勵建立企業協會保障會員合法協議。
綜上所述,中國和俄羅斯的經濟貿易合作發展,是促進雙方共同發展的重要舉措,在“一帶一路”經濟戰略的逐步實施下,兩國之間的經濟合作的機會增加,屆時就會成為雙方經濟貿易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契機。通過此次對中俄貿易潛力的理論研究,就能從理論上進行深化,更為的為實踐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參考文獻:
[1]李傳勛.俄羅斯“入世”對中俄區域經貿合作的影響[J].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16(10).
[2]宣亞南,陳濤.中國—新西蘭部分農產品貿易競爭與合作研究[J]. 國際貿易問題,2016(09).
[3]葉菁菁.中俄雙邊貿易的國際貿易理論實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6(08).
[4]王準,謝春林.貿易結構與中國進出口貿易:基于引力模型的理論與實證研究[J].未來與發展,2017(06).
[5]錢國根,丁劍平.“一帶一路”的經濟聯系效應與區域差異化特征——基于省際雙邊支付數據的經驗分析[J].上海金融,2017(03).
[6]周念利.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國雙邊服務貿易流量與出口潛力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0(12).
[7]王英.中國貨物貿易對于服務貿易的促進作用——基于服務貿易引力模型的實證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2010(07).
[8]李練軍.“金磚四國”服務貿易發展現狀及競爭力比較研究[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1).
[9]崔金梅,石微巍.新時期中俄貿易影響因素實證分析[J].歐亞經濟,2017(06).
作者簡介:李博(1996- ),女,佳木斯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學生,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于善波(1969- ),男,佳木斯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研究方向:區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