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錫巖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加深,我國企業也通過全球價值鏈分工的方式成為國際貿易中的一員,隨著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出口產品由于技術含量不足,在價值鏈中逐漸處于下游地位,因此,加強全球價值鏈的升級成為大勢所趨。在金融行業的迅速發展之下,國際貿易融資對成為我國全球價值鏈提升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本文將對我國國際貿易融資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并對國際貿易融資對我國全球價值鏈的影響加以闡述。
關鍵詞:國際貿易融資;全球價值鏈;影響
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國際貿易與全球價值鏈始終是兩大主要動力,我國企業通過全球價值鏈分工的方式參與到國際貿易當中,不但為發達國家建立跨國公司有效的整合了資源,而且也是我國參與到國際分工中、提升全球價值鏈水平、實現國際化發展的主要途徑。國際貿易融資與全球價值鏈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在新時期背景下,應充分發揮國家貿易對全球價值鏈提升的促進作用,以此來實現技術含量與附加值的提升,使我國在價值鏈中能夠始終居于上游地位。
一、我國國際貿易融資的發展現狀
1.中小企業融資難
現階段,我國國際貿易融資方面的“主心骨”始終是商業銀行,隨著經濟改革的逐漸深入,其“短板”也逐漸的暴露出來,商業銀行在融資方面提出了多條限制條件,使中小型企業由于難以符合條件而受到融資阻礙,產生融資難問題。商業銀行為了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承擔更低的風險,在融資方面更加傾向于國有大中型企業,受單一融資方式的影響,無法充分符合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在資金方面的需求。同時,國貿融資方式的創新性不足,主要是票據融資、國際保理、福費廷等,難以將自身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使國貿的發展控制受到較大的限制。
2.受金融管制的制約嚴重
我國的金融管制十分嚴格,在一定程度上對國貿融資的發展和創新產生了阻礙,加之我國的資本項目門檻較低,忽視對新型國貿融資業務和推廣方式的引進,使得國內外金融機構之間難以進行順利的開展,不能通過跨國活動的方式引進先進的融資工具,使國內國貿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對此,我國應適當的放寬金融管制力度,促進國內外金融機構的發展,允許跨國金融機構在我國自由開展相關業務,實現我國金融業務的國際化發展。
二、國際貿易融資對我國全球價值鏈的影響
1.影響的路徑分析
國貿融資對全球價值鏈的影響路徑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風險防范制度、融資渠道、融資方式,具體表現為:國貿融資通過擴展融資渠道、創新融資方式、健全風險防范制度的方式,使資本的積累效率和速度得到顯著提升,并且在發展過程中,減少融資成本、分散風險、提升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從而使我國在全球價值鏈的參與水平得到有效的增強。通過國際商會調查區域的融資數據結果顯示,有23%的受訪銀行表示,中國與印度市場屬于融資貿易開展的主要區域,并且在歐元區、發達國家的融資市場開始向著亞洲轉移,這一現象為我國融資貿易的開展與壯大提供了有利的國際環境,并且也使我國能夠得到更多的國際融資支持,使出口技術含量得到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不斷攀升獲得更高的地位。
隨著“一帶一路”政策的實施,我國國貿融資業務也實現了穩步的發展,融資規模逐漸擴大,與進出口之間呈現出正相關關系,根據調查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的進出口總額與2012年相比提升了7.9%,金融機構中國貿融資業務也有所提升,2013年中國銀行國際結算量與2012年相比提升了23.02%。在我國融資地位不斷上升的同時,風險也隨之而來,并且具有較強的不可預見性,2014年我國貿易調查與2013年相比提升了22.3%,使我國融資風險增加,國際融資業務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雖然我國很多金融機構都在銀行的基礎上開展了私募基金、P2P借貸、基金子公司等融資業務,使我國對外貿易的融資變得更加便利,但從整體來看,在國貿融資方面仍然存在條件限制多、成本高、渠道狹窄、金融機構自身經驗缺乏、實力不足、風險認識較低、人才匱乏等現象,使我國的國貿融資難以得到突破性發展。
對于任何一個國家來說,要想提升出口產品的附加值主要依靠的便是國貿融資,發達國家也是如此,通常采用出口信用擔保、出口信貸等方式,使本國產品的附加值得到有效提升。國貿融資能夠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升融資效率、降低融資風險、實現出口產品技術上的創新,從而實現全球價值鏈的提升。金融體系則通過擴展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擴大融資市場等方式,獲得大量資本積累,促進生產技術的創新,對全球價值鏈的提升產生重要影響,國貿融資能夠為技術提升提供大量的資金支持,充分符合不同行業對融資的需求,優化貿易結構,實現全球價值鏈收益增長的目標。
2.國貿融資創新推動全球價值鏈升級
(1)以全球價值鏈不同特點為對象進行創新
在全球價值鏈中劃分為不同的環節,每個環節的特點都不盡相同,對于國貿融資的創新科研以不同特點為對象,采用不同的融資策略,對其進行體系的重設與創新。李興漢強調,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對國際貿易的結算與融資方式進行更新,然后在產品生命周期理論下主張針對不同的價值鏈環節采用相對應的融資方式。對于低端環節來說,企業可以通過私人資本進行融資,隨著融資規模的不斷擴大,風險資本融資需求增加,為了獲得更加良好的發展,可以對內部融資、借貸資本等渠道進行更新,最關鍵的是應選擇與價值鏈各環節相對應的最佳融資措施。另外,隨著國貿融資渠道逐漸多樣,生產變得更加復雜,新型的、高附加值產品的研制需要有大量的資金支持,因此需要金融機構水平得以有效提升,這樣國家才能夠以較低的利率在國際市場中獲得更多的資金積累,使融資效率顯著增強。
(2)以風險投資為主導進行創新
李東偉學者在中小企業融資方面的研究中,對貿易融資的意義和商業銀行中開展的貿易融資結構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在風險投資方面,他提出可以實施以風險投資為主導進行國貿融資創新。這樣做不但能夠實現風險與技術資本的優化配置,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問題的產生,而且還能夠使風險問題得到有效的規避和分散。現階段,我國主要的融資方式為內源性融資,為了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應逐漸由內部融資轉變為外部,以此來降低風險。通過國外發達國家的融資經驗來看,建立健全風險投資體系能夠有效提升投資主體的熱情,使國貿融資水平得到顯著增強,對緩解國際矛盾、改善國際融資環境都有較大益處。因此,我國可以構建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大力發展風險投資,使社會資本規模與使用效率都得到顯著提升。
(3)完善貿易融資風險防范機制
學者藍天昊在風險防范問題上指出,由于沒有對風險擁有良好的防范意識和有效措施,導致我國商業銀行在國貿融資風險發生時不能夠對其妥善處理,沒有深刻而清醒的認識到融資風險,沒有為融資業務的發展提供健康有序的競爭環境,專業化、高素質人才較為匱乏、法律環境不夠完善。在全球化貿易融資過程中,由于融資風險具有較強的不可預見性、復雜性和動態性,因此需要健全和完善貿易融資風險防范機制,保障價值鏈融資的效率和水平。要想實現全球價值鏈的顯著提升,我國商業銀行在此方面的創新工作主要是對國貿融資風險的規避問題上,將信用保險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完善信息服務網絡,對風險信息做到及時的收集、更新和處理,實現對風險問題的長期、有效防范。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國貿融資與全球價值鏈提升間的關系和影響問題進行分析,得出國貿融資通過擴展融資渠道、創新融資方式、健全風險防范制度的方式,減少融資成本、分散風險、提升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從而使我國在全球價值鏈的參與水平得到有效增強的結論。在以后的發展中,我國應積極進行國貿融資的創新,才能夠充分發揮其對全球價值鏈的影響作用,使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得到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蘇慶義.2011-2015年國際貿易研究綜述--基于國際五大頂級經濟學期刊的分析[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6,(05):3-14.
[2]姚鰻玲.全球價值鏈視角下的貿易開放與金融開放--基于亞投行相關問題的再思考[J].中國商論,2016,(12):86-88.
[3]蘇莉.融資約束對出口企業選擇國際貿易方式的影響研究[J].中國物價,2015,(09):72-74.
[4]劉斌,王乃嘉,魏倩.中間品關稅減讓與企業價值鏈參與[J].中國軟科學,2015,(08):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