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愛明
【摘要】以“問”為切入點,讓學生喜歡問,學會問,如何問,解決問;同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抓住課文的重難點設計問題,讓學生在想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在教學中還應利用現成的“意外”因素設計問題,多方面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以提高學生語言的運用能力,也使課堂的互動過程呈現出熱烈的氛圍,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問 質疑 語言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6-0046-01
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為了學生的發展”這一素質教育的目的以及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其實就是對“實效性”的最好注釋。因此我認為從“問”入手,學生問,老師問,做到師生雙向交流,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一、善于引導,引導學生自主質疑
“疑為思之始”。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問題是創新的先聲。課堂問題設計的前提是“疑”。 愛因斯坦說:“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更重要?!睆摹耙伞比胧郑膭顚W生自己去揭示問題、探索語文知識、發現語言規律,這比老師說一百遍要好得多。在教學中,如能善于引導學生去質疑課文的內容,這樣更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使語文課堂教學更具實效性,我在教學時能善于引導學生學會質疑。
1.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韓愈的《師說》中說道:“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只有會問的學生才是最想學的學生。要讓學生樂于質疑問難,就要調動學生質疑的積極性,讓學生愉快地接受知識。以鼓勵的話語,親切的微笑,贊許的目光,表揚的語言等去鼓勵學生,使學生堅定信心,敢于說出心中的疑惑。學生消除了怕被批評的心理顧慮,自然敢大膽發言,更是暢所欲言。
2.引導學生掌握方法
能讓學生敢于質疑問難是遠遠不夠的,有的學生為了得到老師的肯定,往往質疑的問題具有隨意性,甚至是遠離文章內容。所以要善于引導學生掌握質疑問難的方法,提高質疑的質量。教導學生可從課題入手質疑,從文中反復出現的句子質疑,從主要句子、關鍵詞語質疑,從中心句、總起句、過渡句、總結句中質疑,從文章的結構質疑,從文章中出現的矛盾中質疑,從課文后的問題質疑,也可從作者的寫作意圖處質疑等。這樣學生就有了可想的切入點,不再盲目地發問。
二、善于設問,引導學生品讀賞析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講過一句名言: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提問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影響課堂教學實效的因素之一。在課堂上問什么,怎樣問,是否問到點上,是關系到教學成敗的大事,更關系到學生語能力的運用是否得當。老師要做好問的角色,以問帶動學生的學,以達到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
如何才能把握好“問”這個尺度,使問成為課堂教學的關鍵,既能指導學生自主參與學習,又要避免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呢?就要老師善于設計問題??蓮囊韵聨c為切入點:
1.抓文章中心設問
課文的關鍵處是指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的關節點。在教學時抓住這些關節點設計出一個帶有全局性的問題,就能提示中心,這樣,學生很容易就順勢而導,自主學習。
2.抓文章關鍵詞設問
語文教材的選文大多是經典之作,這些優秀作品中的一個標點、一個詞語、人物的一個細小動作,往往都能體現出作者的匠心,蘊涵著深刻的含義。我們可以在對表現主題有密切關系的細枝末節處設問質疑,啟發學生探微發幽,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3.抓文章想象處設問
語文教材中有大量想象性文體,課文中有許多省略和空白,有言有盡而意無窮。讓學生對這些文體、空白、省略進行想象,有利于鍛煉他們的想象力和聯想能力。
三、善抓契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也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相交流的過程。在這個動態變化的過程中,隨時也有可能出現“錯誤”,造成課堂的意外,產生新的教學資源。這就要老師善抓契機,把這種適時的意外引導成新的設計問題的來源,引導學生回歸課本或生活,忠于知識或生活。
如在教學《白鵝》一文時,文中第六自然段中說了狗搶了鵝的飯吃,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想對鵝說的?”設計這一問題的原意是讓學生說說鵝這樣三眼一板地吃飯讓狗有機可乘了,可還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還責怪人們供養不周,但作者卻不勝其煩地伺候它,從中突出作者對它的喜愛之情。可有的學生說了:“鵝啊,你真笨,會被狗搶你的飯吃?!庇幸粋€同學說:“不是鵝笨, 是它吃飯三眼一板,一絲不茍才讓狗有機可乘的?!蔽衣犃笋R上給予表揚:“對,要學會抓住文中的關鍵詞,還要聯系上下文才能理解課文的內容?!笨梢娚朴谧プ∵@樣的一個“意外”,讓學生不斷地通過說與寫的訓練,探討知識的欲望更深,語言運用訓練的機會更多。
從“問”為切入點,還可以從文章的矛盾處設問,從作者的意圖處設問等。盡量多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把提問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質疑、自主探究。從問中激活學生潛在的學習需求,在有疑、追疑、思疑、釋疑的過程中,激發起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主動創造的探究動力,讓學生學會可以多處進行語言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教學》
[2]《小學語文課程標準》
[3]《小學語文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