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杰 毛連舜
【摘要】“以生為本”,“返璞歸真”的教育才是我們真正亟需的教育。本人希望通過對3道浙江高考物理題的分析研究,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學會學習。
【關鍵詞】以生為本 學會學習 生活 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6-0172-02
浙江的物理教學要在“學考+選考”的高考模式已經實施的課改浪潮中做好先鋒作用,真正“以生為本”。本人希望通過對3道浙江高考物理題的分析研究,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學會學習。
通過對浙江高考物理卷的分析,我們從中體會到了把學生放在第一位,“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的出卷理念。
一、浙江高考物理命題特點及解析感悟
1.緊跟時代,聯系生活
2016年10月第11題選擇題“一種服務型機器人,其額定功率為48W.額定工作電壓為24V.機器人的鋰電池容量為20A·h. 則機器人_____。
A.額定工作電流為20A
B.充滿電后最長工作時間為2h
C.電池充滿電后總電量為7.2×104C
D.以額定電流工作時每秒消耗能量為20J
感悟:本題體現了緊跟時代,聯系生活的特點。具有明顯的時代性,特別是機器人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
本題注重物理知識與科技、生產、生活的密切聯系,使學生在考試中感受到物理學對科技的推進作用,物理使人類的生活更美好。所以在復習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只要碰到與現時代新型技術有關系的題,應多注意、多了解、多分析的習慣。
2.物理眼光,觀看世界
2017年4月第20題計算題“圖中給出了一段‘S形單行盤山公路的示意圖。彎道1、彎道2可看作兩個不同水平面上的圓弧,圓心分別為O1、O2,彎道中心線半徑分別為r1=10m,r2=20m,彎道2比彎道1高h=12m,有一直道與兩彎道圓弧相切。質量m=1200kg的汽車通過彎道時做勻速圓周運動,路面對輪胎的最大徑向靜摩擦力是車重的1.25倍,行駛時要求汽車不打滑。求汽車沿彎道1中心線行駛時的最大速度v1” (其余略)
[感悟]本題以學生熟悉的盤山公路來出題,鼓勵學生從自然與社會中學習物理,用物理的眼光觀察分析周圍的世界。
本題充分體現了“物理就在身邊,透過物理看世界”的理念,同時也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物理知識及方法解決科技、生產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實現了新課程理念中由“知識”向“能力”的轉變。
3.體會探究 學會思考
2017年11月18題實驗題“ 小明同學在測定一節干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的實驗時,為防止電流過大而損壞器材,電路中加了一個保護電阻R0,根據如圖1所示電路圖進行實驗時,電流表量程應選擇_____ (填“0.6A”或“3A”),保護電阻應選用_____(填“A”或“B”)(其余略)
[感悟]對于實驗題,學生在平時學習中不太重視也不夠深入,認為實驗難,在考試時直接放棄需要推導測量公式的題;不重視認真看課本,比如電流表的內接與外接,滑動變阻器的分壓式接法和限流式接法在平常的實驗中有所涉及。考察內容都是源于課本又不拘泥于課本。
通過對今年高考實驗題的分析,對于今后的教學建議:應該重視挖掘課本及課后;培養學生基本的實驗習慣,最基本的應讓學生進行實驗操作以達到原理熟悉,操作規范的目的;我們要更加重視實驗的基本原則和創新。
核心素養下要求,考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過程,了解科學研究方法,培養良好思維習慣。在平常的教學中,課堂上要引導學生從生活、生產、科技、社會學習物理,運用所學物理知識解決生活、生產、科技相關的實際問題。
二、物理教學建議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在今后高考復習中要著眼基礎,著眼課本;聯系實際,關注前沿;重視實驗,倡導探究;科學思維,注重建模。復習從基礎開始,扎扎實實、認認真真地進行,教師們應在教學中立足于課程標準與教材,在夯實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注重物理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提倡“精練”、“巧練”。可通過求同存異、舉一反三、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等途徑來提高學生將知識轉變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時,我們要做到心中有學生,腦中有結構,手中有方法。即為關注學生的起點、難點、重點、易錯點;關注學生的掌握情況;關注學生應該掌握的現象、情景、概念、模型;知道知識結構整理、習題的價值,問題與知識的關系。手中要有方法,不同的要求用不同的方法;要做到心里有數,知道不同方法的教學效果。
三、小結
通過對浙江高考物理題的分析研究,希望對接下來的物理教學有所裨益,做揚長教育,不作短板教育,幫助我們更好地深化改革,在教學和復習過程中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