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南醫院糖尿病診療中心主任醫師 王建華

張女士身體素質很好。不過,半個多月前的這次“感冒”有點非同尋常,本來吃過藥都快好了,不料癥狀反復,持續發熱、嗓子痛。到附近社區診所就診,醫生說是“上呼吸道感染”,可用了幾天抗生素,一點也不見效,并且還經常心慌、出汗、全身乏力。于是,張女士轉到一家大醫院就診,經過檢查,最終確診為“亞急性甲狀腺炎(以下簡稱“亞甲炎”),醫生重新調整治療方案后,張女士的不適癥狀很快得到控制。
亞甲炎是一種由病毒感染所誘發的甲狀腺變態反應性炎癥,常于流感或感冒后1~2周發病。本病多見于女性。冬春季是流感的高發期,根據流行病學調查,流感過后,亞甲炎患者明顯增多。
亞甲炎起病較急,最典型的表現是發熱、甲狀腺部位明顯腫痛,疼痛劇烈時可沿頸部放射至咽喉、下頜及耳部。另外,患者還往往伴有甲狀腺功能異常。癥狀典型的患者,其病情演變通常要經歷“甲亢期”“甲減期”“恢復期”三個階段。
臨床上,如果患者出現發熱、甲狀腺部位腫痛,同時伴有多汗、心悸、情緒改變等甲亢表現,結合近期曾有感冒病史,則應高度懷疑亞甲炎。通過進一步檢查,若血清T3、T4升高,而甲狀腺吸碘率降低,血沉顯著增快,則可確診本病。
本病臨床表現多樣,極易被誤診,應注意與下列疾病鑒別:
由于甲狀腺與咽喉位置相鄰,兩者疼痛的部位都是在頸部,若不仔細檢查咽喉并做甲狀腺觸診,很容易將甲狀腺疼痛誤認為是“咽炎疼痛”,從而將本病誤診為“感冒”“咽喉炎”或“上呼吸道感染”。因此,一定要仔細查體并加以鑒別。
亞甲炎患者因有心悸、多汗、多食易饑以及甲狀腺腫大等甲亢的癥狀及體征,甲狀腺功能檢查T3、T4升高,TSH降低,常被誤診為“甲亢”。但甲亢患者T3、T4及甲狀腺攝碘率均高,而亞甲炎患者的甲狀腺攝碘率是明顯降低的,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gAb)、甲狀腺過氧化酶抗體(TPOAb)為陰性,可做鑒別。
有的亞甲炎患者因發熱、甲狀腺明顯腫痛而被誤診為“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但后者甲狀腺攝碘率正常,血常規檢查白細胞計數增多,抗生素治療有效,可資鑒別。
本病以緩解癥狀、對癥治療為主。輕癥患者治療應首選解熱鎮痛劑,重癥患者可短期服用糖皮質激素,它可減輕炎癥反應,使發熱及甲狀腺腫痛癥狀迅速緩解。
因本病的甲亢癥狀呈一過性而且程度較輕,故一般不主張服用抗甲狀腺藥物,更不能用放射性同位素131I或手術治療,否則可能導致永久性甲狀腺功能減退。對病程早期心悸明顯的患者,可以口服普萘洛爾對癥處理;病程后期出現“甲減”者,應酌情補充甲狀腺素,直至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為止。
平日加強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避免受涼感冒,接種流感疫苗,可以有效預防亞甲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