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實踐是理論的基礎。學生作文難,不是難在沒有生活,而是難在沒有體驗生活的方法,沒有把生活與作文聯系起來的能力。作文教學,應該作為學生認識生活,體驗生活,指導生活的重要手段。要從具體的字詞句入手,又要跳出具體的字詞句的束縛,既要引導學生把知識、能力、體驗與情感外化,又要教給學生知識重組、能力再現、思維創作的方法。
關鍵詞:作文;興趣;生活;寫作動力
一、 引導學生體驗生活,激發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把學生看成是一塊大理石的話,那么雕刻這塊大理石的因素(即教育因素)有六個方面:第一是家庭(尤其是母親):第二是教師;第三是生活集體;第四是自我教育;第五是課外閱讀;第六是社會交往,要善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從而激發對生活的熱愛和寫作的興趣。從生活中捕捉創作的靈感。世界上沒有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生活的根底深厚了,想象與聯想才有起飛的基地。很難想象,一個生活經驗貧乏、情感蒼白的人,能寫出新鮮活潑的文章來。為此,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應讓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觀察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自然事物和社會現象,做到由此及彼,觸類旁通,從而拓展視野,獲取豐富感人的生活素材,同時多提倡寫觀察日記,有了豐厚的生活基礎,寫文章時就不會文思枯竭,無話可說,無從下筆了。學生作文材料經常讓人似曾相識:總是下雨媽媽送傘、老師給我補課、幫助孤寡老奶奶等等。這是不注意取材的創新,思維局限在陳舊材料的框架中的緣故。生活日新月異、千變萬化、豐富多彩,“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世上所見所聞均可入文,所想所感皆可成章。事物的多樣性決定了材料的豐富性:家務勞動、校園活動、走親訪友、性趣特長、愛憎好惡都是寫作的好材料,在教學實踐中,我做了以下嘗試:一是帶領學生留意身邊的世界,注重實地觀察,培養思維品質。如寫《我們的校園》一文時,我首先讓學生仔細地看一看,然后請幾個學生描摹一下。愛好畫畫的也可以畫一畫,接著帶領學生邊觀察邊解答疑問地巡視一遍校園,在此基礎上行文,大多能順暢無比。二是組織學生外出活動,開闊視野,體驗社會生活。為了讓學生多見多識,我經常帶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如組織學生騎車去戶外、游公園、野炊,參觀書畫展覽等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每次活動完,便寫一篇作文。三是開展天天“講見聞”活動,多方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所謂“講見聞”就是在每節課上課前讓學生講一則新聞(從報上摘抄的,與生活有關的),一篇班內見聞(自寫的)。一篇知識趣文或時文美文(可摘抄可自寫)并要求用小報的形式設計好(可手抄也可打印)。既培養了學生關心國家大事、養成讀書讀報的習慣,又能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同時還為學生提供了排版、書法、繪畫、電腦設計鍛煉的機會。四是利用好黑板報這塊陣地,把每次寫得好的習作張貼在學習園地,黑板報上,甚至推薦給全校交流、報刊發表等,以不斷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 引導學生描寫生活,培養能力
一是從命題上引導。事實上,缺乏新意的作文題同是束縛學生創新思維的枷鎖,也是足讓學生感到作文無話可說的根源。因此,作文命題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從而培養他們的寫作能力。我們首先嘗試著改革命題。從形式到內容都應力求新穎別致、生動有趣。我們還經常讓學生參與到命題中來,如出一組有內在聯系的題目,讓學生自由地選擇寫作;或請學生依照題目理求,自擬題目;或給學生半命題作文,請學生將半命題補充完整再作文。這樣,學生就突破了求同思維的束縛、打破了常規模式的框架,能自由自在地行文,獨特而創新的思想躍然紙上。
心理學認為:“當一個學生對某種學習產生興趣時,他總是積極主動,而且心情愉快地去進行學習,不覺得學習是一種沉重的負擔。”“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甚至會達到廢寢忘食的境地”。因此,除了作文命題,作文形式我們也力求多樣化:片段作文、連詞成句、口頭作文、想象作文、編寫小品、故事新編等,使學生覺得作文如同游戲,趣味橫生,并樂此不疲。
二是從思維上訓練。訓練學生思維,需要老師的引導。在引導過程中,讓學生探索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此及彼的思維方式,學習以小見大的手法,為了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我們或結合課文、范文、學生生活實例,讓學生觸景生情,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聯想思考。這樣,長期注重思維訓練,學生認識水平就會提高,并學會運用多向思維、外向思維、逆向思維等多種思維方法作文,寫出的文章匠心獨運,別出心裁。
作文教學應當把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放在首位,以活動為載體,滲透到活動的每一個層面中去,從而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如欣賞音樂作文,在教了《你一定會聽見的》后,播放一段音樂讓學生欣賞,再現樂曲的意境。體驗樂曲的情感,使學生產生共鳴,在此基礎上進行形象思維,在頭腦中構建新形象進行再創造。
在作文課中,我們曾提供一組可以訓練逆向思維的題目,如近墨者未必黑、班門弄斧、失敗是成功之母、杞人憂天、知足未必常樂等等,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敢于沖破傳統束縛,敢于闡明自己的觀點。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盡量創設一種輕松、民主的氛圍,引導學生大膽發問,大膽質疑,大膽爭辯,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思維。
三是從聯想上延伸。“想象是作文的翅膀”,作文離不開想象。想象能夠把記憶中的表象加以改造組合創造出新形象,可以使作者文思泉涌,浮想聯翩,使文章內容更充實,文章形式更多樣,文章的思路更廣闊,文章的主題更深刻。沒有想象的文章,就會索然無味。當前,學生的作文模式化嚴重,走進了套路。造成這種情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的學生缺乏想象力。因此,在作文訓練中,我們就充分利用思維的形象性,引導學生大膽地想象、大膽地嘗試、大膽地創新。
我們在啟發學生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多提幾個為什么,如“這像什么?”“看見這些,你的眼前會出現怎樣的畫面?”等問題。促使學生從實際的事物出發,由此及彼,塑造形象展開合理的想象,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總之,作文評價不能只有唯一的模式,甚至一棍子打死學生的創造欲。充滿激情的鼓勵、中肯正面的建議、誠摯由衷的贊美是點燃學生創新思維的火種,這也是我們在作文評價中必須要注意到的。
作者簡介:
瓦其鬧移,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四川省昭覺縣特布洛鄉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