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可以加強學生對語文課程的理解,提高學生獨立閱讀、分析文章的能力,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學生的文學修養。本文從“閱讀教育理念的更新”“注重學生閱讀方法的傳授”“學生的自主閱讀動機的激勵”三個方面入手,就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進行初步的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教學策略
當前,部分學校的高中語文教師注重向學生灌輸考試中的閱讀答題技巧,使學生成為“答題”的能手,卻忽視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沒有關心學生是否學會了什么,是否感受到文章中的美。閱讀教學應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僅只關注應試中的閱讀技巧,而應該讓學生真正喜歡上閱讀,提高閱讀鑒賞能力和思考能力。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就高中語文閱讀策略進行初步的分析與探討。
一、 閱讀教育理念的更新
高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閱讀教學理念,創建高效的閱讀課堂。教師可以讓學生角色扮演、也可以播放微課視頻等方式,學生就會對閱讀材料產生興趣,進而有興趣讀文章。在閱讀時,教師應改變以往的閱讀教學理念,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相應的閱讀技巧,而且還要讓學生們體會到作者向我們傳達的價值觀,以及作品所表現的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平凡的張魯》這節課文是一篇采訪稿,采訪的是出車禍后張魯的生活。這篇課文不同于其他的文章直接敘述事件,而是通過主持人和張魯的對話來銜接整篇文章。學生在讀時,主持人和張魯的對話交叉出現,學生的思維容易被打亂。因此,筆者在設計這節閱讀課時,先讓學生讀一遍課文,對課文的內容有了了解之后。采取兩個人分角色朗讀的形式來分析張魯這個人的特征。兩個學生在進行主持人和張魯的角色扮演的時候,就可以深刻的理解張魯出車禍之后并沒有頹廢而是以一種平和、堅強的態度來生活。隨后,筆者引導學生詳細的分析這篇文章。小組朗誦的方式可以增加學生閱讀的興趣,還可以加強和同伴之間的互動,兩個學生之間還可以一起討論文中的人物特點。
二、 注重閱讀的方法的傳授
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傳授給學生相應的閱讀方法。這樣,學生在閱讀時,才會有側重點,才能深層次的理解文章。如果學生只是閱讀,抓不住文章的主干,只相當于走馬觀花,并不能得到很大的收獲。學生拿到一篇文章之后,應瀏覽一遍,看一下課文下面的注釋,然后在查找有關作者及作者寫作背景的一些資料。文章是社會生活的反映,作者的文章是依托一定的社會背景的,學生在閱讀之前要先做好這些方面的了解,讀起文章來就更能身臨其境。其次,再仔細讀這篇文章,找出文章的段落大意和主體句,分析上、下段落之間的聯系。然后,學生需要明白文章中句子的深層含義。最后,學生再對文章中的修辭方式、表現手法等進行賞析。
在教季羨林的《月是故鄉明》這篇文章時,先讓學生了解作者季羨林的生平,季羨林是山東清平人,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他創作了許多散文《天竺心影》《季羨林散文集》等。然后讓學生了解“月是故鄉明”這句話的出處。之后,筆者讓學生概括每個自然段的大意,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這篇文章,在學生讀這篇文章時,筆者提出了兩個問題:1. 這篇文章寫的是故鄉的月亮,為什么還要寫童年趣事呢?2. 作者去過國內外這么多地方,景色都十分優美,是別的地方的月亮沒有他們故鄉的月亮美嗎?學生們聽到這兩個問題之后,積極的思考并小組討論,然后給出了答案。最后,筆者讓學生回憶學過的和思鄉有關的詩句,學生們的頭腦知識被激活,想出了很多描寫故鄉的詩句。
又如,筆者在教郁達夫《江南的冬景》時,這篇文章寫出了江南的冬天和北方冬天的不同之處。筆者引導學生先讀一遍課文,然后回答下面的一些問題:1. 文章寫了哪些景物?2. 文章中的景物描寫有什么特點?3. 你可以把描寫的圖畫概括出來嗎?學生帶著這三個問題讀課文,把握住了文章的細節。之后,筆者引導學生對這幾幅畫面進行賞析,評論這幾幅畫描寫的好在哪里。最后,筆者讓學生把《江南的冬景》和《沁園春·雪》做一個對比,體會南北方冬天的不同。這樣,好的閱讀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這篇文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學生的自主閱讀動機的激勵
高中語文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在進行自主閱讀課引導時,要注重激發學生的閱讀動機。教師可以開展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學生也要多培養自主閱讀的能力。比如,訂閱一些報紙、雜志,充分利用學校的圖書館資源等。學生在自主閱讀的時候,可以一邊讀一邊提出一些問題,對于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可以向小組的組員請教。總之,提高閱讀水平還需要學生在課余時間勤學苦練,多付出才會有收獲。
例如,揚子的《十八歲和其他》這篇課文是揚子寫給兒子的一封信,學生在讀這篇文章之前,筆者先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和父母發生過矛盾嗎?在生活中你是從哪些方面感受到父母的愛的?筆者設計了一個《實話實說》的小訪談,邀請幾位學生到臺上來,對這幾位學生進行采訪,其他的學生當觀眾。有學生說:“媽媽對我管得很嚴格,每次月考成績都要看,要求我每次考試都要考班級前10名,我感覺壓力很大。”也有學生說:爸爸工作特別忙,每個月見著爸爸的次數都數得過來。”學生們各抒己見,表達自己的看法。筆者趁機說:課文里東東的爸爸在東東18歲的時候,給東東寫了一封信,大家想看看東東爸爸對東東說了些什么嗎?”學生們特別好奇,開始認真地讀起這篇文章來。在讀文章前,筆者提問了學生兩個問題,讓學生思考:1. 作者回憶“好自負的年齡”的目的是什么?2. 作者對孩子的期望是什么?學生帶著問題去自主閱讀這篇文章,之后,筆者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小組合作探討這兩個問題。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需要教師讓學生多積累閱讀知識,多讀一些積極、健康的書籍,提高自主閱讀能力。教師應注重引導,在閱讀前創設相應的閱讀情境,激發學生對閱讀內容的興趣。只有學生對閱讀真正的感興趣,學生的閱讀水平才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許媛.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分析[J].亞太教育,2016(34):49.
[2]李民.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培訓,2016(06):280.
作者簡介:
萬海容,江蘇省徐州市,江蘇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