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廣泛應用使得我國的教育體制做出了極大的調整以適應社會現實發展的需要,在教育中最主要的體現就是將教育教學重點由學習的成績轉為學生的核心道德素質的培養,特別是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語文作為我國文化傳承的重要學科,其學習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加強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利于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本文就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滲透的相關問題進行探究。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人文精神;滲透
一、 引言
社會的快速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也產生了新的標準,各個行業更加注重品德素質與文化素質的全面型人才,對此教育改革也將核心道德素養教育作為教育體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文精神可以理解為個人應當繼承和發揚的民族傳承的優良品質,也可以理解為個人經過文化熏陶與學習后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無論如何加強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精神滲透都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全面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面貌。
二、 我國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滲透的發展現狀
盡管素質教育改革在我國教育實踐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不可否認的是高中教學仍舊受到高考壓力的影響,大多數學校以高考為教學目標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而忽視了教學中的人文精神滲透,使得素質教育沒能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 高中語文教學以高考為中心,缺少對人文精神的重視程度
當前高中教學的主流依舊是高考,大多數的學校以高考為服務第一對象,并緊緊圍繞高中考試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和計劃,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進行各種古詩詞的背誦和素材范文的寫作以及閱讀理解的訓練,時間和精力大多被各種習題所占據,而學校和教師也忽略了在教學實踐中的人文精神滲透。
(二) 高中語文的學習氛圍過于緊張,不利于人文精神的滲透
高中的學習生活節奏可以說是十分緊張的,學生過著三點一線的生活,時間被各種試卷和單詞公式所占據,幾乎沒有空閑的時間,語文學習亦是如此,大量的閱讀材料和古詩詞文章背誦使得學生對語文學科產生了恐懼和厭煩的心理,課堂的學習氛圍也不利于人文精神的滲透。
三、 加強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一) 利用影視教學資料,營造出人文精神滲透的環境
高中的學習生活節奏過于緊張,語文課堂教學環境亦是如此,不利于人文精神的滲透,對此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影視教學資料,增強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營造出輕松地學習氛圍,從而達到人文精神的教育目的。
教學案例:在課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相關的教學視頻,幫助學生深刻地體會到詩歌中蘊含著的感激、懷念、追思和贊美等思想感情。本首詩歌是我國著名的詩人艾青在1933年創作的,通過對乳母大堰河的懷念和追憶,表達了詩人對乳母的感激和贊美以及對當時社會廣大勞動婦女的悲慘生活的同情和對當時“不公正社會”的仇視。增強學生的感恩之心和民族自尊心。
(二) 結合教材,深度挖掘出教學材料中的人文精神
高中語文教學依然以課本教材為主,因此我們在進行人文精神滲透的時候可以結合語文教材,深度挖掘其中蘊含的人文精神,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念。
教學案例:在課文《陳情表》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對文章的翻譯和作者背景的講解,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李密在面對西晉武帝司馬炎的征辟時祖母病重在忠與孝之間的掙扎,最終寫出《陳情表》向皇帝敘述了作者幼年失孤,與祖母相依為命,感謝朝廷的知遇之恩但是無奈祖母病重的現實,后武帝深受其感動,特賜奴婢和供養,體現了“孝”在傳統文化中占據的重要地位,和每個人都應對長輩的撫養教育懷有感激之心并盡孝回報的人之常情。
教學案例:在課文《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對全文的學習體會蔡元培校長對當時中國學子的殷切期盼,和學習生活中的嚴格要求,表達了蔡元培校長的教育理念和強烈的愛國之情,將學生培養成為德行兼備,誠實守信,敬業愛國的人才,讓學生深切體會到新時代學生應當具備的品質。
(三) 將實踐生活中的事例和語文教學內容相結合
語文知識的學習最終都是要應用于生活實踐當中去的,將實踐生活當中的實例和語文課堂教學相結合,可以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便于在教學中進行人文精神的滲透。例如在課文《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日常生活中父母每天早起為孩子做早餐的事例,讓學生深刻體會到父母對我們的付出和父母對孩子的無私的愛,從而培養學生對父母的感恩之心,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 結語
學生道德素質的提升不是一日之功,這需要長期的教育和家長與教師的共同努力,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精神滲透亦是如此,教師需要科學合理的制定教學方案,營造人文精神的滲透氛圍,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素材,將生活中的事例和語文課堂教學相結合,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道德素養,將其培養為社會需要的全面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楊樂.淺論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問題[D].陜西師范大學,2013.
[2]梁海霞.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淺談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問題[J].新課程(下),2015(6):150.
作者簡介:
徐曉紅,遼寧省大連市,遼寧省大連市紅旗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