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教學革命的興起和高新科技網絡技術的發展,教師通過不斷進行嘗試,努力尋找最有效的教學途徑,運用新興的概念領域和教學實踐方式,將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與微課堂相結合起來,從而促進學生地理實踐能力及其綜合實力的提升。本文主要從加強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入手,以“鋒與天氣”的教學實踐為例,就如何在地理微課堂中展開相關的教學設計進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討。
關鍵詞:地理;實踐;微課堂
隨著教育教學革命的興起和高新科技網絡技術的發展,微課程因為其本身所具有的特點已經成為近年來學校課程教學改革中的一項重要手段。而地理實踐力是指將所學地理理論知識用于客觀現實現象的能力,是現階段要求的加強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內容。有鑒于此,本文筆者主要從加強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入手,就如何在地理微課堂中展開相關的教學設計進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討。
一、 關于地理微課堂教學的設計策略
(一) 慎重選題,結合客觀現實,突出教學重心
因為地理微課堂教學本身的特點,教師在進行相關教學活動時,首先要找準一個清晰而明確的主題定位,這是地理微課堂具體教學活動展開的主要線索和重要前提。同時,選題也要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引起學生游散的注意力,讓其快速進入到相應的地理學習狀態當中。例如,筆者根據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的教學目標,在選擇地理微課堂的主題時,結合所要學習的“鋒與天氣”這個章節內容,選取了與學生生活存在聯系的《遠方的家》為題,進行了相關的欄目設計。
(二) 詳略要得宜,追求短期效益最大化
地理微課堂教學的時間有限,而所學內容量較大,這時如何對相關內容進行取舍,哪些需要緊縮,哪些需要詳盡的展開就至關重要,在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時,教師要根據現有的時間,在明確的主題下,圍繞所要學習的知識點,對微課堂的設計要注意到合理性和適當性,對知識重點要詳盡展開。例如,筆者在對“鋒與天氣”的相關知識進行設計時,以相關的冷暖氣團等氣象知識作為鋪墊,對鋒面的形成及其對天氣的影響進行了重點詳解,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能夠把握住重點,推動教學環節的順利進展。
二、 關于地理微課堂教學設計的實施策略
(一) 生活問題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這句話不僅僅適用于傳統的地理教學課堂,在富含現代化元素的地理微課堂教學中更是尤為適用,地理微課堂的短暫時間的特性,要求教師在展開相關教學時一定要“先聲奪人”,以豐富多樣的方式吸引學生快速進入到對應的學習狀態當中,由此,才能取到“開門紅”的效果,有利于接下來教學活動持續順暢地進行。
譬如,由上文已經知曉,在學習“鋒與天氣”時,筆者選取了生活中常見的欄目《遠方的家》進行課堂教學的切入,其具體內容大體如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出行與我們的生活存在緊密的聯系。《遠方的家》的記者孫亞鵬的工作是行走遠方,去不同的地方,了解不同的生活,接下來,他將根據節目要求開展一項沿海行的活動,大體是從1月份的北京出發,計劃4月份抵達廣州,6月份抵達上海,現下他對自己外出需要帶哪些東西尚有疑慮,特向你求助,請幫他拿個主意。”
請根據以上材料,對下列問題進行相關分析。
1. 明確孫亞鵬出門的目的地以及到達的時間。
2. 他出門在外需要準備哪些物品。
3. 請用相關的地理知識解釋他要如此做的原因。
……
這種與學生生活存在較強聯系的材料和問題很容易地就吸引住了他們的注意力,而問題的提出則引發出學生對于即將所學知識的好奇,從而推動了課堂的有效進行,也為學生將地理理論用于社會現實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啟蒙作用。
(二) 以某地區的天氣現象展開具體的教學活動,推動學生將理論運用于客觀實際
生活案例常常能夠幫助學生將籠統和難以理解的理論概念用較為主觀的形象表現出來,從而加深他們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這種借用案例實現教學目的的方法在教學活動中有著廣泛的實踐,其突出作用也得到了較為具體的驗證,尤其是在培養學生學科實踐力方面更有著難以忽視的巨大優勢。筆者在進行“鋒與天氣”的相關知識點講解時,就采用了這種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和深化對該知識點的學習,同時促進其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學生明確了孫亞鵬的出行目的地和具體時間,提出了前往廣州需要雨具等物品以后,筆者就為何要帶這些東西,帶領他們對4月的廣州天氣狀況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分析,其中主要利用鋒面知識對天氣形成的因素及其鋒面變化對廣州天氣的影響進行了具體的了解;又例如,在進行了廣州天氣形成和變化的研究以后,筆者讓學生在小組內部就北京的天氣進行了自主的分析,并讓他們畫出相關的鋒面天氣簡圖。這種借助生活案例展開教學的方法深化了學生對于鋒面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他們養成將地理理論用于客觀實踐的能力。
三、 關于地理微課堂教學的總結策略
教學總結的策略多種多樣,微課堂教學可靈活操作的特性決定了它可與多種總結方式相適應,但也需要注意教育教學總結方式的選取一定要緊密結合現下的需求,恰當而又良好的教學總結無疑能夠發揮出難以估量的巨大作用。筆者在設計本節課的教學總結時,采取了思維導圖的辦法,在相關的教學活動即將結束的環節中,通過構建“鋒與天氣”該章節的思維導圖,將鋒面的類型、特點、對天氣的影響等進行了有效的串聯,從而促進了學生對該章節知識的整體把握,為他們地理實踐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礎。
對于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是現階段教育教學革命的客觀要求,而微課堂作為現代化信息技術發展的產物,兩者的結合是一個新興的概念領域和教學實踐方式,教師需要根據它們的特點不斷進行相關的嘗試,努力找到最有效的途徑,從而促進學生地理實踐能力和綜合實力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邵志豪.高中地理課程中活動的設計與教學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2]李春蘭.基于高中優質地理課的課堂教學提問行為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4.
[3]劉賀.運用地理學案培養學生地圖能力的教學策略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
朱貞貞,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英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