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美術鑒賞的課堂上,教師要善于創設情境,運用現代化的科技和多媒體技術,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高中美術鑒賞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關鍵詞: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方法
高中美術鑒賞課是高中美術教學的基礎課程,也是必修課程,對于提高高中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促使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教學方式也隨之發生變化。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背景,教師需要不斷地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改善,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教學體系需要創造出具有創新性和生命力的教學模式。
一、 對教材使用的理解
教材是教師授課的一個工具,教師的授課內容要以教材為本,但并非是全部。尤其是高中美術鑒賞,“照本宣科”會成為課堂的大礙。筆者認為,教師必須深刻研究高中美術課程標準,靈活運用教材,針對學生情況進行內容選取和整合,這是教材研發的一個項目和內容。無論教材如何“完美”和“精致”,教師仍然需要對教材進行加工和改造。在某些時候教師可能需要針對教材內容進行不懈的、“去粗取精”的咀嚼式勞作,因此我們可以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進行課程內容的整合。比方說分類整合,繪畫類鑒賞、雕塑類鑒賞、工藝類鑒賞、建筑類鑒賞等等,然后再根據教學目標要求在每個類別中再進行整合,去繁取精,選取有代表性的作品和藝術家進行鑒賞。可以按時代分類鑒賞也可以分其他類別鑒賞,這樣就不會出現教學內容的“死板”。以下是我對《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一課的內容理解和處理。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藝術在整個西方繪畫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講繪畫鑒賞必然不會錯過文藝復興,但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特別多,且不說文藝復興分為幾個時期,又分為不同的地域和風格特點。不僅學生不知道該如何鑒賞,恐怕教師也會迷茫不知道如何下手。我也絞盡腦汁地想過這一問題,怎么能把文藝復興的繪畫精髓通過一節課或者兩節課就能講出來?于是,我就把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進行精減,就像裁一個漂亮的圖案,把無關緊要的地方裁剪下去,留下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最后我精簡到用文藝復興三杰的故事、畫作鑒賞來講出文藝復興人文思想的精髓。
二、 重視運用多媒體,加強直觀教學
美術新課程標準打破了傳統美術教學的知識框架,從一個全新的角度按學習方式把美術課程分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等學習領域。美術學科教學區別于其他學科教學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它的直觀性。我們應有效運用多媒體,如通過CAI演示,把一些與時代接近的圖片展示給學生,教師進行講解和引導,使學生感覺耳目一新,思維上有一個美好的、能夠各自發揮的想象空間。例如,我們可以播放一些學生喜歡的動畫畫面,如我講到文藝復興三杰之一達·芬奇及作品時,我就利用多媒體放了一段關于達·芬奇故事的動畫片,同學們很直觀地看到了當時的達·芬奇,看到他是怎樣努力學習的。
三、 多種形式和多角度地開展各類美術活動
開展各類美術活動應多形式、多角度刺激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有更多參與實踐的機會,并在實踐中提高創新意識的能力。例如,不局限于過去習慣的美術作品比賽、展覽等活動,而開展一些如即興繪畫表演、新觀念造型展示、廢物再利用等活動。在活動中,可以有紙漿畫的創作,利用餐巾紙和乳白膠等創作的繪畫形式,從材料至構思到完成,都能使學生感受到全新的體驗,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四、 讓學生對美術產生興趣
心理學認為,興趣是一種積極了解探索某事物的認識傾向和積極的活動傾向。學習興趣能使學習任務變得積極、主動,從而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我努力設計好每一個環節,特別是教學的導入環節。例如,在講課之前,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關于水影畫的視頻資料,作為第一節美術課的導入,目的就是要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產生學習美術鑒賞的興趣,水影畫是運用油水分離的原理進行高技巧作畫的表演藝術形式。2010年國內首創的水影畫,創作除了技法上的重要性外,更是著重強調創意的銜接,形成不斷變化的美輪美奐的形象或者唯美的花紋,給人以深刻的視覺體驗和哲學感悟。學生觀看后,有興奮、有吃驚,驚嘆于它的美,原來美術有如此神奇的一面,興趣非常濃厚,引起他們的創作欲望。
五、 注意創設情境
在美術鑒賞教學中,可以針對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用有關的音樂、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創設情境,調動學生欣賞的積極性,感染學生的欣賞情緒,加深對文化、歷史以及美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例如,我們在欣賞羅中立的《父親》時,可用聲情并茂的語言稍加提示作品背景、內容等,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作品里的人物,再加以說明,這時學生就開始自覺地體驗畫面中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的艱辛,產生審美同情。當學生進入聯想境界后,教師如再能用激昂的語調說畫面上是一個凸顯著樸實憨厚的、幾乎是現實形象真實翻版的農民形象,也許這就是他的“命”。這時學生模糊的、朦朧的審美享受一下子就變得清晰了。情境的創設可以使學生很快排除外界、內心因素的干擾而進入審美心境,這一點尤為重要。
六、 重視知識深化拓展,深入遷移
美術是生活的藝術表現,美術鑒賞與生活緊密相連,在美術鑒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生的藝術情感與生活體驗的結合,讓學生在學習中享受生活美和藝術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在美術鑒賞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定期安排探究型的學習活動,拓展學生的美術鑒賞知識。例如,讓學生通過圖書查詢、網絡資源和民間調查等手段收集并整合資料,將與課題相關的文字、圖片和視頻資料進行匯總,圍繞課題自主地進行合作探究,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通過探究性的學習活動,對知識進行拓展與遷移,激發學生的思維,以促進師生的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1]崔乃靜.新課改下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策略淺談[J].高中生學習,2014,1(02).
[2]齊穎慧.新課程改革下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教學方法分析[J].現代閱讀,2013,1(01).
[3]周栗.淺析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教學現狀和對策[J].藝術教育研究,2013,3(18).
作者簡介:
祖艷波,云南省昭通市,云南省巧家縣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