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級中的弱勢學生是每一個學校普遍存在的,各種不同形式的弱勢導致學生在班級的地位較低,在學習中處于被動的位置,在心理上傾向于消極的狀態,使自身在各方面處于弱勢,仿佛置身于黑暗世界。因此,如何根據班級弱勢學生的身心特點,對其展開積極有效的教育引導,以及如何給黑暗中的弱勢學生點上一盞燈,讓他們走向光明,是一個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問題。
【關鍵詞】班級 弱勢學生 現實意義
【中圖分類號】G4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5-0206-02
一、通過課堂教學的主陣地,關注弱勢學生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不該只做照亮小范圍、個別學生的蠟燭,而要成為整個教室里的燈火。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不應該只是偏愛尖子而不關心弱勢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心理狀態,或者過于“重視”弱勢學生,總在課堂上給予弱勢學生負面評價,進而讓他們產生不良情緒。
1.教師對弱勢學生要保有一顆平常心、同理心、寬容心
教師應該正確對待班級里的弱勢學生群體,善于從不同的角度發現他們的優點并引導他們走出學習和心理誤區,讓他們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從而得到全面的良好發展。在具體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發現他們特定學科或學習以外的長處,并給予肯定。比如班上的陳同學各學科學習成績落后,但組織能力較強,這時候教師可以在班上表揚陳同學的組織能力。另外,教師在課堂上要引導弱勢學生以強勢學生為榜樣,通過自我改正和努力爭取,實現自我的班級地位的良性轉換。總之,教師要適當關注班級弱勢學生,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還要多和他們溝通,幫助他們及時發現問題,和他們共同解決問題,進而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2.教師可創設有利于弱勢學生轉化的條件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兩片簡單的葉子都是如此,那有著不同生長環境和成長經歷的學生肯定也會存在個體差異,有強有弱。教師在班級活動安排和學生工作分配上要應盡量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尤其是在對待班級上的弱勢學生,要讓他們不被感覺到被遺忘孤立,而是給予和其他學生有同等的機會。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各種小組合作活動,尤其是安排優生帶動差生,幫助差生取得進步,轉化他們在特定環境中的弱勢地位。再如學科代表、小組代表的設置,教師在分配時適當讓弱勢學生擔任學科代表和組長,并主動找相應簡單的題目讓他們展示。這樣可以改善班級內部的分工情況,適當提高弱勢學生的班級地位,讓他們和強勢學生處于平等狀態,并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期望和產生自我期望,從而增強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為弱勢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教育情境,發揮弱勢學生在班集體的作用,通過和諧的師生關系與生生關系來實現班級弱勢學生地位的良性轉換。
二、利用課余生活時間,關愛弱勢學生
1.加強家校聯系,通力轉化弱勢學生
孩子的啟蒙教師是父母,父母作為家庭中的主體,在孩子成長中是極其重要的。現實生活中,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卻是不夠妥當的,如打罵、放縱、溺愛等,而有些家庭不和也容易使孩子缺少關愛,心理留下陰影。
關注弱勢學生,就應該全方位了解這些學生,尤其要與家長密切聯系,挖掘學生弱勢的根源,從根源處去轉化弱勢學生。我班有個案例梁某,家庭不和,孩子寄養在叔叔家,父親外出打工,甚少關心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況,母親也從不過問。這種情況導致孩子生活態度消極,認為自己是個無人關心的棄兒,學習上沒有任何動力。我首先從梁某的叔叔處了解其家庭狀況,并取得其父母的聯系方式,通過與梁某父母的溝通,了解到其父母內心也有歉疚。于是,我就建議其父母主動聯系孩子,并且給予一些關懷性和期望性的話語,引起孩子的生活興趣與動力。另一方面,我也與梁某深入談心,讓其理解并諒解父母,重新與父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一個學期下來,梁某開朗了很多,學習上也漸有動力,在與人交往上也更融洽和睦。
2.主動接近弱勢學生,發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
美國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認為:人的智力結構是多方面的,按照多元化的理論,每個人都有自己智能的強項與弱項,每個學生都有其自身獨特的價值,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因此,作為教師要懂得欣賞學生,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主動接近弱勢學生。同時,只要教師細心一些、耐心一些,就可以發現每個弱勢學生身上都有著獨特的閃光點,讓這些學生轉弱為強。
每一個弱勢學生都需要別人的關注,愿意引起重視,然而他們的方式有時卻并不妥當。這時,教師就應該善于發掘、捕捉這些學生的閃光點,時常創造機會讓這些學生有一個優秀的表現。這樣,學生不僅對教師有著感激之情,更重要的是看到了自己的長處,不再自卑,不再以另類的方式惹人生厭,他們也可以變得更加的自信與燦爛。
教師的一盞燈,或許對光明里的學生而言只是錦上添花,卻是黑暗里那學生的雪中送炭。教師一個贊許的目光、一個包容的微笑、一句溫柔的鼓勵,便是弱勢學生自信的動力。作為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就應該做到關注弱勢學生,關愛弱勢心靈,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同等的關愛,讓教育達到真正的平等。
參考文獻:
[1]田寶軍等. 弱勢群體教育問題研究[J].社會科學論壇.2002, (11).
[2]佟雪峰.學校教育對學生弱勢群體生成的實然影響和應然態度[J].教育探索,2011,(7).
[3]沈衛紅.關注弱勢群體,創建和諧班集體[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21).
作者簡介:孔潔華(1987.8-),女,漢族,廣東懷集,研究生,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研究方向: 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