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經緯 張凡迪
【摘要】采用創業動機量表和積極心理資本量表對沈陽市高校70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數據結果表明沈陽市高校大學生的創業動機和積極心理資本整體處于較高水平,創業動機與積極心理資本及其各因子之間呈非常顯著正相關,積極心理資本對創新創業動機有一定的預測作用,并在此基礎上針對性地為高校大學生及相關教育管理部門的指導工作提供依據與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 創業動機 積極心理資本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5-0216-02
世界經濟發展已走進“創業時代”,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態勢良好,若想要更進一步發展經濟,發展“創業經濟”是必然趨勢。從各國開展的創業教育實踐來看,無不是以培育具有創業品質的人才為主要目標,而在創業人才成長中,創業人才有動力去創業是其成長的關鍵第一步。創業動機是高校大學生創業心理與行為的重要變量。關于創業動機,國內學者曾照英,王重鳴(2009)將其定義為一種“動力”或“心理傾向”,是創業個體將創業意愿付諸于行動的特殊心理狀態;20世紀90年代Seligman發起積極心理學運動,Luthans及其同事基于其研究提出了積極心理資本概念,并將其定義為個體積極心理的發展狀態,包含自我效能感、希望、樂觀、韌性四個因子[1]。心理資本狀態的差異會在不同的程度上影響個體的行為和態度。因此,本研究著眼于沈陽市七十萬在校大學生,以其創業動機和積極心理資本為切入點,旨在探尋創業動機與積極心理資本之間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針對性地為高校大學生及相關教育管理部門的指導工作提供依據與建議。
一、研究方法
1. 研究對象
以沈陽市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根據2015年沈陽年鑒,沈陽市有普通高等學校43所,成人高等學校7所,在校學生67.4萬人,考慮到學校差別、專業、年級等變量進行分層抽取,實際發放問卷700份,在2016年5月/2016年9月在市內6所大學進行問卷調查。回收問卷629份,回收率89.85%;有效問卷582份,有效率92.5%。調查中共計有男生190人,占 34.3%;女生364人,占65.7%。其中,大學專科61人,占10.5%;大學本科458人,占72.6%;研究生63人,占10.8%。,在不同學歷水平上均有涉及。
2. 研究工具
(1)創新創業動機量表
該量表包括32道題,包含需要層次、內外效價、期望值、誘因4個因子。每個項目為5級評定制:完全不認同=1分,比較不認同=2分,不確定=3分,比較認同=4分,完全認同=5分。該量表為自編量表,克隆巴赫α系數為0.917,格特曼折半系數為0.751,內容效度累計解釋量表55.241%,達到施測水平。
(2) 積極心理資本量表
該量表有26個題項,包含自我效能感、韌性、希望、樂觀4個因子,每個項目為7級評定制:完全不符合 =1分,不符合=2分,有點不符合=3分,說不清=4分,有點符合=5分,比較符合=6分,完全符合=7分。該量表克隆巴赫α系數為0.908,格特曼折半系數為0.838,內容效度累計解釋量表55.491%,達到施測水平。
(3)數據統計
采用SPSS24.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二、結果
1.沈陽市高校大學生創業動機的現狀
對沈陽市高校大學生創業動機進行統計,對其得分進行描述分析,結果顯示,創業動機、需要層次、內外效價、期望值、誘因的得分分別為:3.57、3.63、3.63、3.69、3.32。得分均在量表中值以上,表明大學生創業動機處于中等偏上水平。
2.沈陽市高校大學生積極心理資本的現狀
對沈陽市高校大學生的積極心理資本及各因子進行描述統計,結果顯示,積極心理資本、自我效能、韌性、希望、樂觀的得分分別為:4.98、4.78、4.29、6.17、4.98。得分均在量表中值以上,表明沈陽市大學生積極心理資本處于中等偏上水平。
3.沈陽市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動機與積極心理資本的相關分析
本研究采用皮爾遜相關分析法對沈陽市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動機與積極心理資本及各因子的相關程度進行分析,結果顯示(見表1):沈陽市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動機與積極心理資本及各因子之間呈現非常顯著正相關(r=0.179~0.614,P<0.01)。
4.沈陽市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動機對積極心理資本的回歸
以創新創業動機為因變量,以積極心理資本為自變量,進行一元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見表2),自我效能、韌性、希望和樂觀進入創新創業動機的回歸方程并可以正向預測創業動機。
三、討論
1.沈陽市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動機的現狀討論
研究發現,大學生在面對困難或創造性問題時能夠展現出更大的興趣,以新奇的方式完成任務,為實現目標而努力拼搏,并相信自己能夠很好地完成挑戰,這些無疑是選擇創業的基本前提。誘因的平均值明顯低于創新創業動機其它維度及總分,則說明能夠引發大學生創業熱情的外部資源還不夠多,如學生對一些創業的優惠政策還不是很了解甚至有些人不知道,也就阻礙了學生創業動機的發生。
2.沈陽市高校大學生積極心理資本的現狀討論
研究發現,大學生能夠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對未來充滿希望,能夠較為理性的對待所面臨的挫折與困難,但在韌性和自我效能方面亟待提高。這一結論與石艷華等人的對廣西8所高校的在校生的調查研究結果一致[2],說明,現階段,高校大學生均能以較好的心理資本面對生活,并對未來充滿希望。
3.沈陽市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動機與積極心理資本二者的相關結果
創新創業動機與積極心理資本二者的相關發現,積極心理資本中的4個因子及總分與創新創業動機的4個因子之間呈非常顯著相關。Connor[3]等指出,擁有更高心理韌性的學生,在面對消極生活事件時,他們能夠處理好困境和悲劇,并能生存下來甚至發展得很好,這與國內外前人研究結果一致[4-5]。因此,較好的心理資本有助于創業動機的激發與保持,降低內心的困惑和焦慮,減少負面因素的影響。
4.沈陽市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動機與積極心理資本的回歸結果討論
研究發現,大學生的積極心理資本水平越高,創新創業動機水平也就越高。Ackerman 等發現有很強適應能力的個體,即使遇到挫折或是險境,也較少有抑郁、焦慮等內化問題,他們能夠保持穩定的情緒,發展和諧的人際關系,有效促進社會性能力的發展[6]。
四、建議
1. 社會層面:提供創業資金,營造良好氛圍。
一個城市的價值、規范、文化是當地求學大學生的就業導向,并影響其創業意愿及創業行為。沈陽市2015年出臺的《“萬人創業工程”實施方案》,從稅費減免政策、創業資金、創業能力提升三方面扶持高校畢業生[7]。這樣優渥的社會氛圍,能夠激發大學生的創業動機,進而帶動其創業。
2. 學校層面:開設創業課程,搭建創業平臺。
高校應增加創業教育,開設創業課程,開展創業活動,培養創業能力。鼓勵學生作為項目主持人參與研究課題的申報與實施,加強規范化的創業訓練,及時與指導教師溝通交流,從而順利、高質量的完成結題,等等。
3.家庭層面:培養心理資本,支持創業選擇。
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資本,使其懂得如何制定合理的計劃,并相信自己能夠達成預期目標,從而激發創業動機。當學生向家長談及創業問題時,家長應支持其自我價值最大化。
4.個人層面:提升自我效能,探尋自主創業。
大學生可以通過建立支持系統,以積極的歸因方式處理問題,進而增進自我效能感,產生并保持正向體驗。同時,還可以探尋自主創業,通過較常用的網絡方式進行創業交流,促進在同一領域創業的大學生們聚集、合作。
參考文獻:
[1]石艷華,劉少鋒.大學生積極心理資本與安全感的相關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6):84-85.
[2]同上.
[3]席居哲,桑標,左志宏.心理彈性(Resilience)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心理科學.2008(4):995-998.
[4]劉建中.近20年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進展綜述[J].職業時空.2009(10):168-169.
[5]凌華明,梁俊雄.關于大學生心理韌性差異的調查分析[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4(1):62-65.
[6]林崇德.發展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346.
[7]啟東視野博客.且看沈陽版創業激勵政策[EB/OL].http://blog.sina.com.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2YJCZH272)。
作者簡介:呂經緯(1990.11-)女,漢族,碩士,沈陽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張凡迪(1972.10-),女,漢族,碩士,沈陽大學心理系教授,沈陽市心理研究所副所長,發展與教育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