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帥
摘 要:就目前而言,多數高等院校學生存在著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創業能力明顯不足的問題。基于此,通過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特色平臺"的具體構建與實踐,同時堅持頂層設計、資源整合、百花齊放的原則,對學校資源進行整合,從而完善特色平臺實踐創新教育資源并制定出相關預警機制與評價機制。以點、線、面、體的課程群立體化教學模式為導向,從而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出大批具備實踐能力與創新創業能力的復合型創新人才!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特色平臺;構建
引言:我國國務院辦公廳在2015年曾指出,要加強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于是越來越多的高等院校開始大力重視起.大學生的創業創新教育。至目前為止,我國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從而為學生的創業創新實踐活動創造了更廣泛的平臺。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面臨的問題
現階段,我國高等院校學生的就業狀況并不令人滿意。究其原因,與大學生自身創新創業能力的不足有密切聯系。如今,很多大學生在畢業之后就面臨著失業,一方面是由于我國近些年擴招的影響而使每年在畢業季涌現出的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多,另一方面是因為由于受到近些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狀況的影響,致使就業形勢越發嚴重。我國高校學生的就業形勢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政府也采取了各種辦法以促進我國經濟的穩步發展。由于我國高等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受到長期計劃經濟的影響,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并沒有依據市場的實際需求而變化。因此,高校培養出來的畢業生所具備的綜合素質并不能適應企業與市場的需求,相應的就增加了學生的就業難度。此外,很多高校比較重視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考核,而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沒有給予充分重視,這樣就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動手能力的提高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由于以上方面的原因,高校要積極改革創新并緊隨市場需求的變化加大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整體培養。
二、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必要性
(一)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需要
在新世紀中,由于社會經濟的進步,各個國家的競爭都非常激烈,因此每個國家都非常重視對于人才的培養。而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能夠給國家帶來新的技術與新的希望。
(二)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
如今,我國大學生非常普遍,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越來越多,這就造成了很多大學生剛走出校門就面臨失業的狀況。針對這些情況,國家也出臺了一些相關的緩解就業壓力的具體措施,然而這些措施對解決當前的就業狀況只是杯水車薪。因此,要真正想改變這種就業困難的現狀,就要從國家角度與大學生自身角度同時出發,以提高大學生自身適應社會的能力與素質為目的。只有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才可以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三)大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
高校在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同時,對大學生自身的發展也起到了極好的促進作用。與其他的社會群體相比,大學生擁有較高的素質與先進的理論知識,因此在工作中能夠不斷地進行自我挑戰,不斷地進行創新。基于此,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可以更好地幫助他們實現人生的奮斗目標!
三、構建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特色平臺”
(一)加強校內學習實訓基地的建設
若想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就必須重視校內學習實訓基地的建設。比如,為學生提供車間實訓-金工實訓等,這些實習實訓基地要與學生專業知識有非常緊密的聯系。在實習實訓基地中,大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所學習的專業知識充分運用到實踐中,從而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使自己的綜合素質得到相應提高。
(二)加強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
校外的實習實訓基地,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內容非常豐富,它不僅可以給大學生們提供相應的實習實訓崗位,也可以幫助大學生們進行科學研究。因此學校的領導要對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給予高度重視,同時學校也可以與某些比較著名的公司進行積極合作,從而針對社會所需要的專業人才進行對大學生的綜合培養。
(三)成立優秀人才培養與創新獎勵基金
基金的成立可以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一定的基金支持與鼓勵,很多大學畢業生在走出校門的時候都有一顆創業的心,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對未來的規劃,然而正是由于所擁有的資金比較薄弱,所以很多人不得不放棄自己的美好夢想。而創業基金的成立,就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學生可以用這筆基金激發起自己的創業熱情,快將自己的知識轉化為實際成果。
(四)組織學生參加創新創業競賽
學校在為學生組織各種活動競賽的過程中,可以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予有力促進。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可以促進學生的研究熱情,更能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學生們在開展競賽的過程中,可以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檢驗,并利用平時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五)鼓勵畢業生積極創業
目前,很多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面向社會輸送大量的火星人才,為國家經濟發展貢獻出主要力量。因此在高校培養人才過程中,應更加注重人才的實際操作能力與實踐能力。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人才的培養方式轉變能夠緩解就業壓力,但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卻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約,以至于競爭壓力非常大。在此前提下,高校要積極引導學生有就業走向創業的改變,鼓勵學生發揮自身優勢,實現人才與資本的相互結合!
四、結束語
現階段,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若想使就業壓力得到真正緩解、實現每個人的自身價值,就需要學生、高校與國家三者之間進行有機結合。高校需要通過不斷努力、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同時還要不斷創新教育模式,在此基礎上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與企業發展需要的創新型綜合人才。因此,高校在課程設計上要迎合市場的需求,大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競爭能力。我認為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因為它不僅關系到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同時還關系到國家的未來發展,所以國家要給予高度重視,而相關的教育工作者也為了幫助同學們提高自己的創新創業能力而制定出更多的措施!
參考文獻:
[1]賀孝忠.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特色平臺構建研究[J].成才之路,2014(07):152-153.
[2]孫方紅,徐翠萍,鮑亞楠等.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特色平臺”的構建與實踐[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6(03):112-113.
[3]楊阿濱,李國輝,葛茂奎.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特色平臺”的構建[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08):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