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青海
摘 要:本文通過對我國高校開設體育保健課現狀的分析,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高校;體育保健課;現狀;對策
高校體育保健課是為身體比較弱,有某種疾病(臨時性和永久性)和身體某部分器官有些缺陷的學生開設的,其目的是通過適當的體育鍛煉改善他們的健康狀況,是進行體育醫療和康復的手段。參加體育保健課的學生須經醫生檢查確認,不能正常參加體育課學習,由本人申請,經院和體育教學部批準才能參加。
1 高校開設體育保健課的現狀
1.1 體育保健課師資力量薄弱,教材選用缺乏科學性和針對性
目高前校體育保健課教師大部分未經過專門的上崗培訓,缺乏專業知識。保健課教學內容單一,方法簡單,缺少教學技巧,缺乏對保健生這一特殊群體的研究。在實踐教材的選用上,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太極拳和養生功法是目前高校體育保健課的首選教材;其次是健身操和球類活動。太極拳和養生功法具有較高的保健健身價值,但其教學內容較單調、乏味,難于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主動鍛煉的欲望,教學效果也會受到影響。
1.2 體育保健課程缺乏客觀的綜合評價標準
現在多數高校對保健生只要求他們上好每周一次的體育保健課,完成保健課上的內容學習,考核時也人為地送分,造成保健生畢業后仍然缺乏良好的改善自身狀況的鍛煉手段和方法,不利于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缺乏對學生身心康復狀況,保健知識掌握情況,健身能力提高狀況等方面綜合客觀的評價。
1.3 保健課的教學方法與組織形式單一
保健班學生并不像普通班的同學,保健班的個體差異較大。目前保健班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都比較單一,沿襲的是普通班體育課的教學模式。保健班課的教學形式呆板,教學過程重視規范化,不能引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保健班組織形式單一,主要是統一教學,忽略個別教學與分組教學的結合,不能針對學生進行差異性教學。
1.4 對體育保健課教學目標認識不足
高校體育的教學目標有很強的導向性,其主要是使大學生強身健體、鍛煉其意志品質、掌握基本的體育知識和技能、養成終生鍛煉體育觀。體育保健課的教學目標是培養身體殘疾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社會交往能力、健康心理,并讓學生掌握體育鍛煉中相關的體育衛生及體育保健知識,指導自身的體育鍛煉。這一目標在普通高校體育保健課教學中卻未引起足夠重視。多數高校體育保健課仍然十分重視體育教學目標的生物性和科學性,強調體育技術教授,大部分課時數放在了讓學生掌握運動技能上,忽視了突出保健課的教學目標。
2 高校開設體育保健課的對策
2.1 建構體育保健課教材體系
在體育保健課教材的構建中,理論課的教材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理論課的講授除了體育基本知識和體育衛生知識外,應著重講述體育保健及康復知識。理論教學以占總教學時數的25%為宜,內容應著重介紹體育保健與康復的應用處方、傳統體育養生保健、推拿按摩保健、體育健康康復測評等方面的理論知識。教材中的實踐教學部分,要體現科學性、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以民族傳統健身內容為主,吸取國外娛樂性、趣味性強的內容, 并且易教、易學、易練、易用。在充分考慮保健班學生身心特點的基礎上選編教材,在選編教材時,應把教材分為“主干教材”和“個別選用教材”兩種,前者是適用于體育保健班的絕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教材,后者是對不同病情者分別使用的教材,充分體現教材的針對性。
2.2 轉變觀念,更新思想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和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使所有學生得到體育教育的機會,是高校體育的重要職責,任何人都沒有剝奪傷殘、病弱學生接受體育教育的權力。因此,必須認識到保健課是高校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真貫徹《體育法》,努力創造條件,盡可能讓傷殘、病弱學生和正常大學生一樣接受高等體育教育。
2.3 全面提高體育保健課教師的業務水平
體育保健課的教學質量如何,關鍵在于教師的業務水平。教師是組織者和實踐者,保健課教師必須具備指導學生康復和豐富的保健理論知識,有一定的實踐能力、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認真加強保健課教師的素質建設,通過舉辦短期培訓班、進修班、函授學習等方法,改變目前保健課教師少、業務水平差的狀況,為更好地開設體育保健課打下基礎。
2.4 建立客觀合理的教學評價標準,推動體育保健課程的發展
高校體育保健課的評價標準應摒棄以“考試成績”為主的單一考核評價標準,其成績的評定應擴展到“學習態度、體育保健知識、健康狀況、體育意識、實踐考核。” 具體的每個方面的分值可以根據本校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權重,從而使上體育保健課程的學生也能夠體驗到對自己成績的客觀、合理的評價。此外,學校有關職能部門要對體育保健課的教學進行定期檢查,以保證體育保健課的教學質量。
2.5 根據學生個體差異,分類開設體育保健課
對于肢體有殘疾、運動器官功能部分不全而無法完成正常高校體育教學任務的學生, 例如:上肢殘疾的可以安排跑、跳等以下肢運動為主的運動項目,而下肢殘疾的學生,可以選擇投擲類的項目來鍛煉身體。針對肥胖、體弱類學生,就要以矯正身體、恢復形體、增強體質為主要目的,通過體育鍛煉,由弱勢逐漸轉化成正常甚至強勢的身體狀態。因經濟困難長期營養不良造成的體弱多病者,除了通過體育鍛煉來增強體質外,更多則是需要物質上的幫助。處于特殊傷病期的同學,可以選擇養生保健類的運動,比如瑜伽、太極拳、八段錦、易筋經,或者其他低運動負荷的項目。
體育保健課是高校體育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校各級領導的重視下,通過大家的努力, 尤其是廣大體育教師的不斷探索和研究,體育保健課一定能隨著高校體育教學的不斷發展而不斷改革、創新和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博 高校體育保健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科技信息 2008年 第15期
[2]蘇海濱,尹伊 內蒙古普通高校體育保健課的現狀與思考 2009年9月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 第22卷 第9期
[3]李萍萍 南京市普通高校體育保健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2012年 科技信息 第33期
[4]劉海平,滕青 我國普通高等院校體育保健課教學現狀及思考 2008年7月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 第20卷 第4期
[5]張宇,張鵬杰,袁玉濤 河北省普通高校體育保健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2010年9月 河北農業大學學報 第12卷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