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紅
人文素養的內涵是指一個人在社會大環境下應有的基本素質和態度,以此來與他人相處并融入集體和社會。其核心內容主要是指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良好人文素養的學生在今后面對挫折和困境時往往更從容樂觀,對于打開局面更加得心應手。學校教育是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當中重要的一環,而語文教學在這其中又承擔著最關鍵的部分。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就是使學生認識到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堅定自己的信念,樹立目標并為之努力奮斗。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由于中職具有其獨特的特點,因此語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將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培養學生能力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外在技能與內在品質,從而成為高素質的勞動者,并且為將來走向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當今中職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必要性
現今社會主流教育理念導致中職學校生源質量普遍降低,而整個社會人文精神的缺失以及人文素質的降低對中職學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是中職學校語文教學面臨的最大困境。中職學校的大多數學生本身文化課基礎較差,相應的語文基礎素質也不高,往往是想到中職學到一技之長,在這種前提下經常難以對文化課提起興趣,這就要我們求語文教育者分析中職學生人文素質缺失的現象,因材施教,將中職工具性的教學培養與語文的人文性特征相結合,在語文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與職業素養,將工匠精神滲透到日常教學的點點滴滴之中,加以引導,充分發揮中職教學的優勢與特點,進而體現出語文教學對于人文素養培育的重要價值意義。而且往往多數人文素養較高的學生其專業課程成績也比較好,為人處世和適應環境的能力也更強,因此當今中職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是相當必要的。
二、語文教學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影響
語文不僅是職業學校一門文化基礎學科,更是其他專業課的基礎,而語文的教學質量又關系到學生的人文素養,人文素養包括對于語言的掌握能力,對于問題的分析能力,和人的溝通交流能力,個人的思維能力情感性格以及對于環境的適應能力。這些不僅僅影響到中職學生在校的學習成績以及對于技能的掌握,更對他們今后的工作與生活產生了相當重要的影響。當今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廣大技術人員,而中職學校的培養計劃就是為國家培養出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技術人才,因此中職學生的個人素養與綜合能力關系到國家建設的未來。近些年來,為了響應國家的經濟發展需要,我國的職業教育得到了大力的發展,學生的整體技能水平也都得到了提高。但是一些職校學生走上職業崗位后,往往在整個發展過程中遭遇到瓶頸,很多人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我們的本意是培養出高素質的有血有肉的技術人員,而最終事與愿違,其結果往往是很多學生最終被訓練成為了單純的操作機器的“機器”,這種流水線式的教育模式最終影響了學生的職業發展上限。
三、在日常語文教學中培養人文素養的方法
1.豐富課堂氛圍,強調人文關懷
當前中職學校的語文課堂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單一,對學生本身的學習熱情都難以調動,更難以提升人文素養了。這就要求廣大語文教師應該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更新知識結構、變換思維模式,以學生為根本,在教學中結合培養目標進行教學設計,安排教學活動,改進課堂組織形式和教學方式,充分體現出語文教學的開放性、實用性特征以應對當下的挑戰。
2.深刻挖掘語文教材的人文內涵
語文教材具有豐富的思想內容,教師應當帶著學生深刻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內涵與精髓,體會中華民族優秀人文精神與素養,教師要注重幫助學生樹立全新的視野,在講授語文知識本身的同時,更要側重于對學生語文教育人文內涵方面的導向,使學生在接受教材內容的基礎上也能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與綜合能力。
3.培養學生愛閱讀的良好習慣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是開啟學生精神世界的鑰匙,語文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要善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愛閱讀的良好習慣,通過閱讀優秀作品從而更好地認識世界和了解自我,豐富自我的精神世界,充實精神生活,提升人生境界,這樣學生的人文素養自然會得到提高。
4.適當開展語文課外實踐活動
職業院校語文教學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點適當的開展語文課外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這樣既可鞏固課堂上所學的語文知識,又為學生提供了職業技能與人文素養同時提升的機會,有效的將中職教育工具性與語文教學人文性的特點相結合,進而增強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當代中職語文教學應充分發揮語文學科人文性特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加強師生間的溝通交流,讓雙方都明白各自的訴求以及需要,把語文教育以及人文素養的提升從課堂上延伸到課堂外,真正落實語文教學的初衷,使學生成為高素質的勞動者。并結合以中職教育本身的工具性特點,在語文教學中通過構建充滿人文關懷的課堂氛圍、挖掘語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開展課內外閱讀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加強對學生人文素養與職業素養的培育,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整體實力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