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戰義
作為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機構,中職院校積極響應《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職業教育實施“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號召,積極展開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的嘗試。校企合作模式在中職院校機械專業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機械專業人才培養成效,提高中職院校辦學水平,達到社會對于機械專業以及人才的要求。文章從校企合作模式的原則出發,深刻剖析該模式在中職院校機械專業中的具體運用,以期提出改進策略和建議,為相關行業的相關人士提供參考。
中職院校機械專業對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運用,主要是通過學校與社會企業共同合作,培養專業型機械專業人才,充分發揮學校和企業的雙重優勢,提高師資力量、教學基礎設施建設。這種模式下,可以實現學校和企業的雙贏,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因此,進一步探討和研究中職院校機械專業校企合作具有很重要的現實和理論意義。
一、校企合作培養模式中職院校機械專業應用的原則
1、以能力為本位
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理念一直是以考試成績為本位,大力發展應試教育,但在這種教育理念之下,很難實現“學以致用”。尤其是在中職院校機械專業,強調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學生的優秀不足以完全從成績中體現出來。因此在校企合作培養模式下,要以能力為本位,大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提高知識的實用性,增強學生的專業技能。學校和企業多為學生提供實際操作和創造的機會,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為社會輸送具有全方位能力的人才。
2、以需求為依據
職業型學校對學生的培養,應時刻關注學生的就業前途和就業前景。因此在培養中,學校和企業應緊跟時代的潮流,明確市場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脫離了實際,一切都會成為空談,校企合作培養應將實用意識貫穿其中。同時,要處理企業和學校的需求,盡可能的滿足多方需求,為二者的共同培養方案灌輸動力,推進雙方的彼此了解,彼此信任,彼此支持,以促進校企雙方的友好長久合作,如果校企雙方在進行合作的過程中,沒有明確了解多方的需求,那么培養出來的人才將無可用之地,浪費培養所消耗的精力和財力,同時也耽誤了學生們的寶貴時間,制約著校企合作發展,是的校企合作無法達到更加深入的層次。
3、以學生發展為目標
在中職院校的校企合作培養模式下,會涉及到學校、企業、學生等多方面的利益,在協調好錯綜復雜的利益基礎上,應該盡量更多地滿足學生的利益。提高學生的學習住宿條件,健全基礎服務設施。教育的價值在于促進人的發展,中職院校應該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學生的教育不可以只是停留在課堂和書本,學校的教育水平也不能僅僅依靠學生的考試成績來體現,校企合作培養模式要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標,這對于促進企業發展、學校發展、學生發展都有著深遠持久的影響。
二、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在中職院校機械專業中的應用存在的問題
校企合作模式雖然在很多的中職院校實現了落實,但是其落實的實際效果在有些方面并不盡如人意,很多學校的合作水平低、層次淺,不完善之處仍然存在。
1、校企雙方合作動力不足
很多中職院校培養的機械專業人才與企業所需的人才脫軌,學校機械人才無法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因此,企業在校企合作培養模式中找不到實在的利益,所以在投資、提供實習機會、輸出實戰指導人才等培養機械制造人才的積極性就會受到挫敗,與學校的合作效果就會大大折扣。
2、校企雙方合作形式化
為了表面響應《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職業教育實施“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號召,或者是應付教育機關的檢查監督,又或者出于對宣傳招攬生源的考慮,中職院校和社會企業之間會簽訂多份校企合作的協議,但是簽訂的協議很難落到實處,很少有貫徹實施的。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真正以發展學生能力為主的培訓計劃不多,企業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低下甚至無參與度。即使參與到教學中,也是以簡單單一的形式開展,比如為機械專業人才提供頂崗實習的機會,但企業并不會對學生提供完整的培訓服務,很多合作方案和合作目標都沒有實現。
3、政府的保障管理措施不到位
中職院校的辦學經費不夠充足,在機械專業,很多機械設備、操作設備短缺,校企合作的經費很難得到保障,在很多省市,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很難達到培養專業型人才,建設人力資源的效果。此外政府沒有科學地保障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落到實處,專業評估和相關的監督工作不到位,使得很多的簽約協議成為“空架子”,被束之高閣。政府對校企合作的相關主管部門沒有建立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相配套的基礎設施、管理部門和管理制度,在培養人才和機械專業的生產性實訓過程中企業的參與度沒有進行足夠監督和保障。
三、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在中職院校機械專業中的應用策略
為了將中職院校機械專業中的校企合作培養模式落到實處,需要建立專門的校企合作部門,并派專人負責管理。明確學校和企業的義務和與權力,統籌處理二者的利益關系,建立對校企合作的有效監督和評估制度。把職業教育和企業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一種社會責任,雙方參與并達成共識,為學生就業創造了條件,一方面,學校應大力培養并向企業輸出所需的機械專業人才;另一方面企業應多多為學生提供就業和實訓機會,促進校企雙方長久持續的合作。
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在中職院校機械專業中的應用應當從以能力為本位、以需求為依據、以學生發展為目標的三大原則,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勝任崗位的能力,培養高度的責任感、成就感和榮譽感。強化機械專業學生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操作基礎,使其具備勝任一線工作的設備裝配、機械加工、設備操作等專業工作的能力,滿足社會和市場對機械專業人才的需求。
中職院校的“職業性”決定了在中職院校中實施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在中職院校機械專業中的應用,要把三條基礎原則落到實處,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盡管存在很多的問題,但其意義不可抹殺,能夠有效提高機械專業人才培養成效,提高中職院校辦學水平,達到社會對于機械專業以及人才的要求。所以,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在中職院校機械專業中的應用不應停止,改革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