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師工會

今年48歲的周允是三師四十一團社區的工作人員,是團場里率先脫貧走上致富之路的名人,曾多次被評為團級的“三八紅旗手”“先進生產者”,獲得師級“科技致富能手”“和諧小康家庭”“最美家庭”等多項榮譽稱號。
1993年,周允夫妻倆毅然決然告別家鄉,相互扶持來到當時發展比較落后但充滿各種希望的四十一團。當時,所有的年輕職工在剛到連隊時,每個人都分到幾十畝地,但這些地都是荒地。一片荒涼的景象,加上艱苦的環境,陸續嚇跑了好多年輕職工,但周允一家堅持下來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鍛煉出了她堅韌的品格,她堅信勤勞能改變生活。
在1996年獲得中專進修的機會后,她脫產學習三年。學有所成回到連隊時,她依舊起早貪黑,善于運用在中專學校所學的農學知識結合現實的種植條件,采用科學的農業技術,精準噴藥施肥,精準有效地提高作物產量,連續14年所種植的棉花產量居首位。在養殖方面,她用剛來連隊身上僅有的450元現金全部拿去買了三只小羊,每天在別人都勞作結束之后,就在草地里割草喂羊。有辛苦的付出便會有可觀的回報。慢慢地,三只小羊變成了七只,13只,20多只。正是因為17年的日復一日地辛勤勞作,最終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讓她們家在連隊里率先脫貧,住上樓房,過上和諧幸福的“小康”生活。
周允一家不滿足于自家的脫貧致富,她要幫助其他人一起脫貧致富。
那時,還在七連種地的時候,每到給棉花幼苗打藥或施肥時,職工總喜歡跑到她的地里問她一些關于打藥施肥的問題。每逢有人來請教,她就毫不吝嗇地將自己所掌握的技術和經驗一一耐心地講解,手把手地傳授。
在日常生活中,周允如果碰到誰家有困難,也會主動伸出援助之手,毫不猶豫地就借出三五千元幫助別人解困。
周允對自己的家人是特別的好,尤其是對自己的婆婆、父母的孝順,更是讓所有認識她的人都對她贊不絕口。
由于公公在周允未嫁之時便已去世,周允便與丈夫共同贍養婆婆。在生活上,對婆婆特別細心體貼。知道婆婆身體虛弱易犯頭暈病,即使自己在最忙最累的時候,仍不肯讓婆婆操心家務事。而婆婆心疼感激她一直以來的真心相待,總想為她做點什么,而她只是簡單地回答:“我既然嫁給了您辛苦養育的兒子,那您就是我的親媽,我照顧您是應該的。”
認識周允一家的,都知道這一家除了贍養婆婆外,還贍養著兩個老人,便是周允的親生父母。周允母親常年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疾病,身體每況愈下,在母親糖尿病并發癥惡化需要截趾時,知道母親心里既害怕又難受,就天天陪母親聊天,逗她開心,每天親自護理母親的日常生活,如大小便的清理、揉肩捶背、洗澡擦身。也許,她沒聽過“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但他們骨子里認為孝順父母是子女應盡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