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譚華玲
[摘 要]為了使得大學生體育課呈現的豐富多彩,創建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同時也能有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的發展。本文運用文獻資料綜述法、問卷調查法和數理統計法,對大學的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的開展現狀進行抽樣調查。并針對大學的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的開展現狀出現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的措施。
[關鍵詞]體育;表演類項目;大學;現狀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C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 5918(2018)05-0158-02
隨著我國學校體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全民健身計劃的全面推行,體育文化建設與發展在我國文化事業的建設中占有一席之地。作為學校體育文化的一部分,體育課程的豐富和充實也必不可少。為了深入研究本領域的現狀,本人在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上查找相關資料,發現相關研究的文章并不多,這說明體育表演類項目的理論研究也滯后這就誘發了本人對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在大學院校里開展狀況的調查研究。本文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對大學的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的開展現狀進行研究,情況如下:
一、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在大學的現狀
(一)師資現狀。在大學開展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的過程中,體育教師和舞蹈教師是推廣的主力軍,對學生的舞蹈教學比較有經驗。根據調查得出了一個比較尷尬的情況,每一所學校所能掌握校園集體舞的體育教師和舞蹈教師太少,13所學校,學生大約1.3萬,掌握校園集體舞教師不到20個,在這方面的師資儲備太少,對于校園舞的推廣和教學工作都是非常不利的。師生比例嚴重失調,嚴重影響著大學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在校園的開展。
(二)學生對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的認知度。根據調查研究,所有的學生都知道校園集體舞是屬于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但對于其他幾項運動,學生了解的并不是很多,比如武術,跆拳道,像體育舞蹈這類在全國很受歡迎的項目也只有40%;這些說明現在學校對大學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的重視和推廣還不到位,對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的宣傳和推廣力度都不夠。
(三)教學設施現狀。多人搭配和隊形變化是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的兩個顯著的特點。多人搭配的表演項目相對于單人的要復雜多,需要配合默契,同時對場地條件的要求也高些。從凋查的學校每個班學生在45個左右,不少老師表示,如果進行教學一般是以班級為單位的小面積教學,就教學而言學校場地的壓力不算太大,但如果讓各小面積整合在一起進行活動,這種情況對場地的要求就會比較高,所以可采取分年級分小區域教學模式,這樣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四)學生對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的興趣。許多的同學對舞蹈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他們認為舞蹈只是為大家表演娛樂的項目,而沒有把舞蹈本身作為強身健體來理解。對舞蹈認知不夠,直接影響學生對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的興趣。在調查中發現,學生對于舞種的選擇傾向非常明顯,選擇街舞的同學占到了50%,認為街舞的動作很炫,有不少同學在業余時間學習街舞。
(五)學生對異性舞伴的接受程度。在學生們學習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的過程之中,會出現異性同學混合搭配的動作,很多學生感覺難為情,不好意思,針對這一情況,做出了接受度的調查,經分析得出,對于這些校園集體舞及有異性接觸合作搭檔模式的舞種,有一半的學生表示是接受男女同學搭配,另一部分處于勉強接受,不接受,反對之列。其中,對于男女搭配,有身體接觸的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有很大部分大學在與異性搭伴跳舞上存在著明顯的羞澀感。
(六)校方管理層的政策。調查發現,大部分學校對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的開展是不主動的,一般都是為了應對上級教育等部門的檢查才開展的,不是自愿的是被動開展,沒有意識到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對培養大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多采取的是短期速成的方式,帶有功利主義色彩,這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約了教師對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沒能讓學生真實的認識到學習體育項目的實際意義,不是自覺的,僅作為表演和比賽的項目,這對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的開展十分不利。但有一部分學校他們認為藝術表演類項目,從內容上,表達形式上,藝術表演類項目上都要占優,讓學生接觸藝術表演項目,能提高他們的藝術鑒賞能力,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強身健體,發展團隊協作。同時,還有一小部分的學校還處于嘗試階段,先是小嘗試或是看別人開展效果再來決定的,持觀望態度。
二、改善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在大學推廣的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體育教師的業務培訓。體育表演類項目內容繁多涵蓋面廣,校方要給教師提供學習培訓機會。體育表演類項目專業性很強,所以,作為大學校體育教師要不斷地學習,了解體育表演類項目的特點、基本技術、教學原則,以及項目的技術發展和演變的規律。相關部門對老師的業務培訓不能僅限于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的套路、動作有沒有掌握,應該對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教學方法、技巧等進行相關培訓,提高教師對體育表演類項目的藝術鑒賞能力;學校相關管理部門也應將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的教學列入教研活動,讓教師之間相互交流、溝通,促進教師業務能力,擴大學校的師資數量。因此,建議大學體育老師主管應組織教師參加定期和不定期研討會,開辦體育表演類項目培訓班,更新教師知識與技能,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有利于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在大學更好地開展和推廣。
(二)轉變管理層觀念,將體育表演項目擬人體育教學大綱,加大場地設施建設。要積極爭取校領導的高度重視,讓他們認識到推廣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對校園文化建設和人才方面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轉變他們長期以來在教室上書本課傳統的觀念,讓學生走出教室,實踐這些項目,同時為這些項目的推廣提供政策、資金和場地設備等條件支持。體育課管理層要有意識將這些項目編人大學的教學大綱,使其進入到大學課堂,構建具有時效性和時代性的人文素質教育的體育課程體系。在凋查中發現部分大學并沒有開設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課,或者剛剛開設體育舞蹈課。
(三)提高大學生對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的認知,以及改變對異性舞伴觀念。一方面,促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全面發展的重要性,明確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在學生人文教育方面所起到的關鍵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強相關教師隊伍建設,提高他們的業務技能水平,同時善于將人文教育滲透于教學中,全面提高教學的綜合成效。同時,教師要去引導,改變學生對異性舞伴觀念。作為教師,應該教育學生端正態度,培養健康正確的異性交往,廣泛交往,把握與異性交往的尺度,提高對體育藝術表演項目的認知。
(四)學生對異性舞伴的接受程度。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改變其觀念。作為老師要教育學生端正其對異性舞伴的態度,培養健康的來往意識,淡化對異性舞伴的性別的意識。加強學生們青春期的教育,引導學生們正確對待青春期心理的變化,學會克服對異性的羞澀心理,并根據學生興趣及學校具體情況可對表演項目的動作、難度進行修改和創編,加入學生們喜愛的元素,培養學生們對舞蹈的興趣,讓學生不知不覺融人藝術教育之中。
(五)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場地設施。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場地設施,提供鍛煉條件,對大學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體育場地器材設施是開展好體育運動的物質保障。逐步落實場館建設,同時鼓勵建設室內體育場館等。在調查中發現,有些大學沒有室內體育場館,如廣州工商學院三水校區。
三、總結
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在大學校的開展情況并不樂觀,還有待發展,使其真正進入大學體育課堂。在研究中我們不難發現,影響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推廣的因素不是單一的,而是有多方面,需全方位的研究分析。為了促進體育表演項目的快速普及和可持續發展,我們應該繼續深化教育體制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不是“只打雷不下雨”空喊口號。在領導方面,教育部門在對大學開展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中進行積極引導及加強監管,認真落實各項政策,以達到大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場地設施,提供鍛煉條件,體育場地器材設施是開展好體育運動的物質保障。對于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的要積極主動,當一項基礎教育來抓來落實,讓學生接觸體育藝術的熏陶,提高個人藝術鑒別能力,促進藝術教育。在教師方面,教師不能僅限于動作技能的掌握,應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學方法與技巧進行相關變化,提高教師對業務技能、對藝術的鑒賞能力,學校領導部門應該重視,將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當作課程納入教學任務中,加強對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的重視,學校多策劃組織類似的活動和比賽,提供教師交流平臺,大家相互學習,逐漸不斷的提升教師的技能水平,更有利于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的推廣。在學生方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學生藝術教育,注重個性發展,學校可對其表演項目的動作進行自創,加入學生喜歡的元素,培養學生對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的興趣,讓學生自覺融入其中,提倡在大學應該增加體育課時,并開設相關的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課程,使學生接受藝術的熏陶,以達到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在大學更好地推廣效果。
為了使得大學生體育課呈現的豐富多彩,創建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發展團隊協作的精神,應該從各個方面支持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的開展,無論是社會、學校、還是家庭,都要動員起來。雖然體育藝術表演項目在大學得到了開展,但在大學校的開展情況并不樂觀,還有待我們繼續努力大推廣力度,使其真正進入大學體育課堂。
參考文獻:
[1]夏昌輝.襄樊市初中推廣第一套青少年校園集體舞的現狀調查與研究[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09
[2]歐陽小萍.校園集體舞在農村青少年校的實施現狀及策略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1.
[3]夏昌輝,湖北省青少年校園集體舞開展現狀及對策探討[J].讀書文摘,2016(2):28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