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江霞,王 梅,鄭歆蕾
(四川省廣元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產科,四川 廣元 628017)
切口瘢痕妊娠是指有剖宮產史的女性在再次妊娠時,其受精卵或胚胎著床在其前次剖宮產切口的瘢痕處,是一種特殊的異位妊娠[1]。由于切口瘢痕處的血供豐富,故這類患者可在短時間內發生孕囊破裂出血、子宮破裂及失血性休克等病變,威脅其生命。近年來,隨著剖宮產率的升高,切口瘢痕妊娠的發病率也有所上升。過去,臨床上一般使用甲氨蝶呤聯合負壓吸引清宮術對切口瘢痕妊娠患者進行治療。但該療法易導致患者發生術中大出血、子宮穿孔、術后下腹隱痛、陰道出血等并發癥,且其病情的復發率較高[2]。近年來,隨著宮腔鏡技術的廣泛應用,臨床上使用甲氨蝶呤聯合宮腔鏡局部電切術治療切口瘢痕妊娠,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以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間四川省廣元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產科收治的150例切口瘢痕妊娠患者為研究對象,進一步探討用甲氨蝶呤聯合宮腔鏡局部電切術治療該病的臨床效果。
選取四川省廣元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產科在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間收治的150例切口瘢痕妊娠患者為研究對象。這150例患者的納入標準為:1)經B超檢查等被確診患有切口瘢痕妊娠。2)不存在凝血功能障礙。3)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4)在接受治療前的1個月內未使用過甲氨蝶呤。5)未發生子宮大量出血。6)未患有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的疾病。這150例患者的年齡在25~4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3.1±2.7)歲;其孕次在2~4次之間,平均孕次為(3.2±0.5)次;其距離上次剖宮產的時間在1~5年之間,平均時間為(2.7±1.1)年;其停經時間在35~70 d之間,平均時間為(56.3±5.5)d。將這15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75例/組)。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從兩組患者入院后的第1 d起,按1 mg/kg的劑量為其肌內注射甲氨蝶呤,每天注射1次。在開始注射后的第4 d、第7 d,對兩組患者進行陰道彩超檢查和血β-hCG水平檢測,當其孕囊周圍的血流為點狀信號或無血流信號、其血β-hCG的水平<500 mU/ml時,對兩組患者分別進行手術治療。1)用宮腔鏡局部電切術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手術的方法為:對患者進行硬膜外阻滯麻醉。待麻醉起效后,使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向膨宮機中置入濃度為5%的甘露醇作為膨宮液,按350~400 ml/min的速度為患者進行膨宮。將電極的切割功率設置為60~70 W,將電凝功率設置為40~50 W。在B超引導下觀察患者子宮及妊娠組織的位置,然后經陰道為其置入宮腔鏡。在宮腔鏡直視下對患者的妊娠組織進行電切,包括對其子宮前峽部的妊娠組織進行電切。對患者的創面進行電凝止血,然后退出宮腔鏡設備。2)用負壓吸引清宮術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手術的方法為:對患者進行靜脈麻醉。待麻醉起效后,使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經陰道為患者置入負壓吸引器,將吸引管的吸孔對準其妊娠組織。用400~600 mmHg的壓力吸除患者的妊娠組織,盡量一次性吸除干凈。查看吸出的妊娠組織,初步確認絨毛組織的完整性。為患者退出負壓吸引器。
手術結束后,觀察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持續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術后陰道流血的時間、月經周期恢復的時間、血β-hCG水平恢復正常的時間和術后住院治療的時間。對兩組患者均進行6個月的隨訪,觀察其再次妊娠的情況和病情的復發情況。
用SPSS22.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手術持續的時間、術后陰道流血的時間、月經周期恢復的時間、血β-hCG水平恢復正常的時間及術后住院治療的時間均較短,其術中的出血量較少, 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的對比 ( x±s )
在治療結束后的6個月內,觀察組患者的再次妊娠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其病情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結束后6個月內兩組患者再次妊娠情況及病情復發情況的對比 [n(%)]
切口瘢痕妊娠是一種較為兇險的異位妊娠。子宮切口瘢痕處存在微小的縫隙,胚胎可進入該縫隙,并在其中定植。由于切口瘢痕處的組織較薄弱,妊娠組織可經該部位深入子宮肌層,侵襲子宮血管,從而易引起子宮破裂及失血性休克等,危及患者的生命[3]。該病患者在病情被確診后,應立即接受終止妊娠、殺死胚胎、清除妊娠組織的治療。
目前,臨床上常用甲氨蝶呤聯合宮腔鏡局部電切術對切口瘢痕妊娠患者進行治療。甲氨蝶呤是臨床上常用的抗代謝藥物。該藥可抑制二氫葉酸還原酶的活性,減少四氫葉酸的生成,還可抑制妊娠滋養細胞的生長,破壞絨毛組織。對切口瘢痕妊娠患者在術前使用甲氨蝶呤可對其妊娠組織進行滅活,使大部分的絨毛組織壞死,從而減少其孕囊及孕囊周圍的血供,避免其在接受后續手術治療的過程中發生大出血。用宮腔鏡局部電切術對該病患者進行治療時,其宮腔內的組織可被放大2~3倍,手術醫生可準確地判斷其妊娠組織所在的位置,從而徹底地清除其妊娠組織,并及時對出血點進行電凝止血。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用甲氨蝶呤聯合宮腔鏡局部電切術治療切口瘢痕妊娠對患者造成的創傷小、對其生育功能的干擾小、術后其恢復的效果好,且其病情不易復發。
參考文獻
[1] 廖晟,王海娜.宮腔鏡手術聯合甲氨蝶呤治療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分析[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3,36(9):13-16.
[2] 陳春霞,葉敏歡.甲氨蝶呤化療聯合宮腔鏡手術電切治療剖宮產切口瘢痕妊娠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20):142-143.
[3] 郭志鵬.甲氨蝶呤聯合宮腔鏡手術治療剖宮產切口瘢痕處妊娠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5):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