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珊玲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湖北 武漢 430030)
壓瘡是指局部組織長期受壓、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所致的組織潰爛壞死[1]。相關的文獻指出,對危重的新生兒進行預防壓瘡護理的效果良好。為了進一步探究對危重的新生兒進行預防壓瘡護理的效果,筆者對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接受治療的60例危重新生兒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
擇取2017年1月至6月期間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接受治療的60例危重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時間的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入院的時間為2017年4月至6月)和對照組(入院的時間為2017年1月至3月)。對照組患兒中有男14例、女16例;其中Branden評分為10~12分的患兒有15例,為≤9分的患兒有15例。觀察組患兒中有男13例、女17例;其中Branden評分為10~12分的患兒有14例,為≤9分的患兒有16例。兩組患兒的基線資料相比,P>0.05。
在治療期間,對兩組患兒均進行常規護理,包括對其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對其進行用藥護理等。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兒進行預防壓瘡護理。護理方法主要包括:1)對導致危重新生兒發生壓瘡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并將其中的主要因素總結如下:(1)存在營養不良情況的患兒的皮下脂肪較薄、免疫力較低,從而導致其容易發生壓瘡。(2)患兒無翻身能力,從而可導致其因長時間保持體位不變而發生壓瘡。(3)護理人員欠缺護理知識或無主動服務意識,未能做好對壓瘡的評估及預防工作,因此導致患兒發生壓瘡。(4)接受液體復蘇治療和應用血管加壓素容易導致患兒發生壓瘡。2)護理人員采用改良的Braden壓瘡危險性評估量表(主要評價項目包括營養狀況、精神狀況等;Braden評分為10~12分,表示患兒發生壓瘡的風險較高;Braden評分≤9分,表示患兒發生壓瘡的風險極高)對患兒發生壓瘡的風險進行評估。對于存在發生壓瘡高風險的患兒,護理人員在每次交接班時都對患兒進行1次壓瘡風險評估,并根據其進行壓瘡風險評估的結果為其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詳細記錄當班時對患兒進行預防壓瘡護理操作的內容、時間及頻率,以供接班的護理人員查閱[2]。3)護理人員嚴格遵醫囑對患兒進行營養護理。對于無進食禁忌證的患兒,盡早對其進行胃腸道喂養。對于有進食禁忌證或對食物的耐受力不足的患兒,遵醫囑對其進行營養支持(為其輸注氨基酸、脂肪乳等),以糾正其低蛋白血癥,增加其皮下脂肪,防止其發生壓瘡。4)護理人員對存在發生壓瘡高風險的患兒進行局部組織減壓護理。護理方法主要包括:(1)對于存在水腫癥狀的患兒,護理人員在其身下墊置氣墊,并每隔2 h對其進行1次翻身。對患兒進行鳥巢護理,抬高其下肢,以促進其下肢靜脈血液的回流。對于接受CPAP(持續正壓通氣)治療的患兒,在其鼻尖受壓處墊置人工皮,以防止此處發生壓瘡。(2)護理人員根據患兒頭顱的大小為其制作水枕。將兩只膠手套分別裝上適量的滅菌注射用水并打結,再將手套上除大拇指以外的其他手指均打成死結(成型后的水枕形似雙手合抱)。用質地柔軟的毛巾包裹水枕,并將其置于患兒頭部的下方(每周重新為患兒制作并更換1次水枕),以防止其發生頭部壓瘡。5)護理人員嚴格遵醫囑為患兒使用藥物。密切觀察患兒用藥后是否出現不良反應,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告知醫生并配合醫生對其進行處理。
對比兩組患兒壓瘡的發生率及其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率。
對本文中的數據均選用SPSS 22.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s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護理后,觀察組患兒中有1例患兒發生壓瘡,其壓瘡的發生率為3.37%;對照組患兒中有8例患兒發生壓瘡,其壓瘡的發生率為26.67%;觀察組患兒壓瘡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兒(P<0.05)。詳見表1。

表1 對接受護理后兩組患兒壓瘡發生率的分析
觀察組患兒家屬中對護理工作的評價為非常滿意者有25例(占83.3%),為比較滿意者有5例(占16.7%)。觀察組患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率為100.0%(30/30)。對照組患兒家屬中對護理工作的評價為非常滿意者有10例(占33.3%),為比較滿意者有12例(占40.0%),為不滿意者有8例(占26.7%)。對照組患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率為73.3%(22/30)。觀察組患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患兒家屬(P<0.05)。詳見表2。

表2 對兩組患兒家屬對護理滿意率的分析
壓瘡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此病主要是由于患兒的局部組織長期受壓、持續缺血、缺氧引起的。
壓瘡患兒若未能及時接受相應的治療和護理,常會發生繼發性感染,從而可嚴重影響其預后[3]。如何有效地預防壓瘡已成為臨床上的研究熱點。相關的臨床實踐證實,對危重新生兒進行預防壓瘡的護理能夠有效地降低其壓瘡的發生率[4]。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接受護理后,觀察組患兒壓瘡的發生率(3.37%)低于對照組患兒壓瘡的發生率(26.67%),其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率(100.0%)高于對照組患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率(73.3%)。
綜上所述,對危重的新生兒進行預防壓瘡護理可有效地降低其壓瘡的發生率,提高其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率。
參考文獻
[1] 谷廣輝. 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高危因素及病原學分析[J]. 中國醫療前沿,2013,8(8):63,58.
[2] 富琴琴,林梅芳,王玉芳. 圍產新生兒低血糖的高危因素分析及防治[J]. 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0,8(1):52-53.
[3] 周進. 新生兒監護病房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及解決措施[J].中外醫療,2012,31(18):74-75.
[4] 顏惠萍. 危重新生兒壓瘡高危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5, 28(23):3280-3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