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君
(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腫瘤醫院,四川 鹽亭 621600)
目前,腫瘤已經成為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臨床上對腫瘤患者主要是進行手術治療。采用此治療方法可根除腫瘤患者的病灶,對提高其生存率具有積極的意義。由于對自身病情及進行手術治療存在恐懼心理,腫瘤患者易出現過度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這些負性情緒不僅會影響其手術的順利進行,還可影響其術后的康復。有研究表明,對進行手術治療的腫瘤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能夠有效地其緩解恐懼、焦慮等負性情緒,促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療工作,改善其預后。心理護理是指通過醫護人員的言行、舉止等行為向患者傳遞感官認識,通過影響其心理活動來堅定其接受治療的自信心,從而達到護理目標的一種護理方法。為了進一步探討對進行手術治療的腫瘤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的有效性,筆者對在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腫瘤醫院進行手術治療的60例腫瘤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間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腫瘤醫院收治的120例腫瘤患者。將這120例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對照組的60例患者中,有男性27例,女性33例;其年齡為35~72歲,平均年齡為(53.19±5.91);其中乳腺癌患者有15例,胃癌患者有19例,肺癌患者有12例,食管癌患者有8例,直腸癌患者有6例。在觀察組的60例患者中,有男性36例,女性24例;其年齡為32~74歲,平均年齡為(51.76±6.82)歲;其中乳腺癌患者有16例,胃癌患者有18例,肺癌患者有13例,食管癌患者有6例,直腸癌患者有7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患者的病情經臨床檢查后,被確診患有腫瘤。2)患者為首次接受腫瘤外科手術治療。3)患者的年齡<75歲。4)患者的溝通表達能力正常。5)患者無藥物過敏史。6)患者未合并有其他系統的嚴重疾病。7)患者未合并有精神疾病。8)患者簽署了參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獲得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手術治療及常規護理。對其進行常規護理的方法是:1)對患者進行疼痛護理。2)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3)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4)對患者進行體位護理。5)對患者進行引流管護理。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是:1)腫瘤患者在被確診后,往往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恐懼、擔憂等負性心理。而且由于患者對自身的病情和相關醫學知識不夠了解,故在入院后其會出現情緒低落、對治療缺乏信心等情況。因此,護理人員需對患者進行前期的心理護理。具體的方法是:⑴在患者入院時,護理人員應面帶微笑地接待患者及其家屬,并對其表示出充分的理解和尊重。⑵耐心地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治療方案,并解答他們提出的疑問,以消除其疑慮,使其積極地配合治療。⑶在患者住院期間,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并使用鼓勵性的語言讓其放松心情,增強其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以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2)對患者進行圍手術期心理護理。⑴在進行手術前,患者因擔心手術能否成功及術后身體恢復的情況,極易出現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甚至會出現失眠的癥狀。因此,護理人員需對患者進行手術前的心理護理。①密切地觀察患者的情緒狀態,針對其不良情緒對其進行心理疏導。②為患者講解進行手術的目的、手術的方案與流程及術后護理的方法等,使其相信手術醫生及責任護士的能力,以提高其對手術治療的信心。③向患者家屬講解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風險,使其做好相關的心理準備。⑵患者進入手術室后,易其出現心跳加速、血壓升高等癥狀。因此,在對患者進行手術準備時,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并對其進行安慰和鼓勵。在患者處于清醒的狀態時,醫護人員要避免討論與患者病情有關的問題,以免對其產生心理壓力。另外,護理人員在輔助麻醉師對患者實施麻醉操作時,應動作輕柔,同時可告知患者進行麻醉的操作步驟,以減輕其緊張、恐懼等負性情緒。⑶對患者進行術后心理護理。①護理人員要耐心地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并告訴其在術后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②告知患者要多進食維生素含量高及高熱量的食物,以提高其免疫力,促進其身體的恢復。③告訴患者發生惡心、嘔吐、發熱等術后并發癥的原因,并鼓勵其克服身體的不適,積極配合治療。3)對患者進行康復期心理護理。⑴為患者詳細講解進行康復治療的重要性,消除其對康復治療的誤區,使其能夠以樂觀的心態積極配合康復治療。⑵向患者講述以往進行康復治療成功的案例及相關的治療經驗,以幫助其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⑶鼓勵患者恢復以往的正常生活,并盡可能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⑷告知患者家屬要安慰和鼓勵患者,并協助患者接受康復治療,以促進患者身體的恢復。
1)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的情緒狀態進行評估,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越嚴重。2)使用由美國護理專家Kolcaba研制的舒適狀況量表[1],從生理、心理、社會文化和環境4個維度對患者術后的舒適度進行評估,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術后舒適的程度越高。3)將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一般滿意和不很滿意四個等級。總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比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將本次研究的數據錄入到SPSS19.0軟件中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護理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和SDS評分均更低(P<0.05)。詳見表1。

表1 進行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SAS評分和SDS評分的比較(分,x±s )
接受護理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術后舒適度的評分更高(P<0.05)。詳見表2。
接受護理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更高(P<0.05)。詳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術后舒適度評分的比較(分,x±s )

表3 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率的比較[n(%)]
隨著生活環境的變化及人們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腫瘤的發病率呈明顯上升的趨勢。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腫瘤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多數腫瘤患者在被確診后會產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大量的臨床研究表明,不良的心理因素與腫瘤的發展和患者的預后均密切相關[2]。苗傲霜等[3]的研究表明,負性情緒可導致腫瘤患者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從而抑制其T 淋巴細胞的功能,進而使其腫瘤細胞得以生長繁殖。因此,在對腫瘤患者進行治療的同時,應對其進行心理護理,以緩解其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從而改善其預后。肖寧等[4]對腦腫瘤患者及其家屬實施延續心理護理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接受心理護理后的第14天、第28天、第3個月時,其SAS評分、SDS評分均明顯低于未實施心理護理的對照組患者,且其對治療的依從性也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唐夢莎等[5]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接受心理護理后,其整體生活質量QL的評分明顯高于未接受心理護理的對照組患者。這些研究結果均證實,對進行手術治療的腫瘤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可明顯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和治療的效果。因此,護理人員在對進行手術治療的腫瘤患者進行護理時,應根據其心理特點為其制定系統的心理護理方案,并通過耐心地向患者講解治療方案、為患者解答疑問、向患者講述治療成功的案例等方法來幫助其放松心情,促使其積極配合治療。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接受護理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和SDS評分均更低,其術后舒適度的評分及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均更高。這說明,對進行手術治療的腫瘤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緩解其焦慮和抑郁等負性情緒,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和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Kolcaba KY. Holistic comfort: operationalizing the construct as a nurs e-sensitive outcome[J].ANS Adv Nurs Sci,1992,15(1):1-10.
[2] 付鳳環,黃蓉,于永超,等.惡性腫瘤住院患者SCL-90量表心理健康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2013,29(3):454-456.
[3] 苗傲霜,齊玉龍,王嵐.社會心理因素與癌癥發生發展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0,8(12):1556-1604.
[4] 肖寧,朱丹,肖水源.延續心理護理對腦腫瘤患者及家屬負性情緒的影響[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4,22(2):373-376.
[5] 唐夢莎,胡鴻,王國平,等.心理干預對中國惡性腫瘤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Meta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4,31(5):376-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