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
最近,中國企業和名人頻頻陷入輿論漩渦,但無論是道歉還是發表聲明,似乎都沒能扭轉局勢。為什么會事與愿違?在筆者看來,企業家和名人道歉很有學問,簡而言之,就是要做到“五不”,把握“五度”。
企業家道歉一定要做到“五不”:不狂妄(frantic),要尊重輿論尊重受眾;不逃避(flee),要反省錯誤承擔責任;不虛偽(false),要真誠溝通切忌狡辯;不僥幸(fluke),要快速反應切忌拖延;不慌亂(flurried),要設置預案系統應對。筆者把以上五點統稱為“危機公關5F陷阱”。
有些企業出現負面輿情后非常狂妄,甚至威脅媒體,對輿論和受眾缺乏最起碼的尊重和敬畏之心,以為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甚至以為花錢能收買媒體,搞定輿論。在自媒體高度發達的今天,這種愚蠢的做法無異于掩耳盜鈴。也有些企業不能正視自己的問題,不愿意深刻反省自己的錯誤,更不敢主動承擔責任,而是想方設法推卸,或者打太極拳,以為這樣就可以蒙混過關。
還有些企業對外溝通時毫無真誠,絞盡腦汁欺騙消費者,更有甚者把自己置于道德高地,玩弄大眾于股掌之間。這么做的結果往往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最后落得被人唾棄的下場。這一點也是“危機公關5F陷阱”中最可怕的一個,企業一旦身陷其中,很難有翻身的機會。
說了這么多問題,那么企業和名人在出現負面輿情時到底該怎么道歉呢?筆者認為,道歉要做到“五度”,即速度、態度、角度、風度和制度。
速度一定要快。出現輿情后盡量在第一時間發聲,信息未必一定要很多,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讓人感受到企業的反應非常迅速。態度一定要好。千萬不要講大道理,不要試圖說服生氣的消費者,你越解釋越糟糕。這個時候誠懇的態度能在很大程度上消減人們的抵觸情緒。角度一定要準。簡單說就是就事論事,不能回避問題,也不要把問題擴大化,不要顧左右而言他,不能打太極拳,更不能答非所問。風度一定要雅。不要在道歉的同時扯上其他人,或者千方百計為自己找借口,讓人感覺沒有風度。制度一定要嚴。這就需要企業事先制定系統的預案,必要時設立新聞發言人制度,并且反復演練,嚴格執行。面對重要輿情,一定要系統應對,一致對外。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人如此,企業亦然。臉書在“用戶數據門”曝光之后,股價暴跌。但憑借公司CEO扎克伯格一系列道歉之舉,最終實現股價反彈。通過分析,小扎誠懇認錯勝過巧言令色,證明自己而非攻擊別人,這些都有“五度”的影子,值得學習。▲
(作者是品牌聯盟智庫秘書長)
環球時報2018-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