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在分析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存在問題的基礎上,論述了優化策略:改進教學觀念,完善教學方法;注重計算機師資隊伍建設;精理論,多實踐;積極創建多元化教學模式,實施分層教學;進一步完善考核評價體系。
【關鍵詞】 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存在問題;優化策略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化、多媒體化及智能化均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計算機教育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為社會培養一批技術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并掌握計算機技術已成為一門必修課程,近年來計算機教學取得諸多成效,能夠把日常生活與工作中的問題進行有效解決,不過,縱觀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學,仍存在很多問題急需解決,不利于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致使許多學生無法以本專業就業,不得不改行從事技術含量較低的工作,違背了高職教育的初衷。如何進一步深化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從而培養出合格的技術型人才,已成為現代高職院校急需解決的重要任務。
一、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教學方法陳舊,缺乏創新
計算機公共基礎課作為高職院校學生的必修課,可有效培養學生的計算機專業素養,不過,在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時,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師大都沿用傳統教學方法,即以講解為主,學生只是負責被動的聽,該模式化教學方式與計算機基礎課教學的特點不符,很難調動起學生參與計算機教學活動的興趣,學習過程比較枯燥乏味,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2、教材不科學,課程體系滯后
計算機技術發展速度很快,相關的教學知識需要不斷的更新,從而滿足時代發展需求,不過,很多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教材并未進行更新,教材內容陳舊,難以與社會發展需求適應,計算機課程涉及的內容過于廣泛,雖然學生對計算機知識進行全面的學習,不過,通常表現為雜而不精。另外,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普遍較為落后,尚未考慮到目前市場發展需求,很難滿足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現狀。
3、新生計算機基礎水平參差不齊
隨著中學計算機教育的推廣,絕大多數高職學生非零起點,不過仍有部分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水平較低,而在教學過程中若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很容易出現兩極分化的局面,基礎好的學生,很容易產生倦怠,而基礎差的學生,則感覺授課太快,從而對計算機課程產生畏懼心理。
4、考核方式不合理
計算機專業作為強調實踐操作的學科,所以,考核時應該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不過,目前的考核方式仍以筆試為主,對于實踐操作不太重視,雖然節省了考試成本,卻違背了學生進行計算機學習的初衷。
5、計算機教學內容及方法單一
目前,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學內容與方法普遍較為單一,課程設置已跟不上計算機技術發展的腳步,仍開設一些已經過時的課程,致使高職學生無法了解和掌握計算機的最新知識與技術。就教學方法而言,仍以講授法為主,學生普遍處于被動灌輸的位置,很難調動高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二、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的優化策略
1、改進教學觀念,完善教學方法
計算機教學與其他的專業教學不同,屬于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專業,作為計算機教師在教學中需平衡理論與實踐教學的關系,避免顧此失彼現象。同時,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師需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不以應付考試為目的,而應該幫助高職學生掌握計算機知識,著力培養其計算機實踐能力。
2、注重計算機師資隊伍建設
各高職院校需積極與計算機行業合作,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努力從單一的“理論型”向“雙師型”轉化,更好的適應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的發展。同時,各高職院校需積極組織教育者參加培訓,進一步提高計算機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同時管理計算機教育者時應該遵循人性化的管理模式,積極為他們提供優質的教學環境。
3、精理論,多實踐
高職院校的計算機理論教學應該與本科院校開課方式相區別,不可盲目套用本科培養模式,因為高職院校主要是培養技術型人才,開設理論課程主要是用于為實踐服務,所以,選擇教材時應以易懂為主,切實做到精理論,多實踐這一培養方式。
4、積極創建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上機輔導及集中授課作為最常用的計算機教學模式,隨著教學手段的日新月異,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師需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環境,綜合多媒體教學軟件及機房二者結合的方式,積極創造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使得教學更加直觀,實際動手能力得以提升,進一步優化計算機教學。
5、區別對待,分層教學
針對高職院校新生計算機基礎水平不一致的現象,計算機教學時應該采用分層式教學方式,從而幫助所有學生均可所收獲。在高職院校新生入學時,計算機教師可對新生進行摸底測試,并根據測試結果,有針對性的實施分層教學。對計算機基礎水平較高的學生可進行免修,而對計算機基礎水平較差的學生,則設置不同難易程度的課程,從而供不同水平的學生選課,這種分層教學方式,可有效提高學生計算機學習的積極性,也可以有效解決新生計算機基礎水平不齊的狀況。在上機實踐時,針對計算機基礎水平相對較差的學生,需耐心的個別指導,盡可能多的鼓勵,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計算機基礎水平好的學生指導后進學生,該過程既可以鞏固操作,又能增進學生間的交流,滿足更深的求知需求。
6、進一步完善考核評價體系
考核評價作為對教學效果的反饋,而計算機專業更注重操作能力,所以,計算機的考核方式應該以理論考試為基礎,關鍵是以實踐為重點,將筆試和上機相結合,更加注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幫助他們在接受考核的同時進一步加深對所掌握知識的理解,切實提高高職院校學生對實踐操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結語
21世紀是人類進入信息化的時代,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對高職院校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時期,作為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教育工作者,需要更新觀念,開拓進取,積極探索出更好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現有資源,著力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實踐和創新技能,充分激發學生計算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現其全面發展,符合社會及市場經濟對人才的客觀需求。
【參考文獻】
[1] 張姍姍.論當前時期下高職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信息與電腦,2012.
[2] 王衛華,王長杰.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興趣的研究與策略[J].時代教育,2012.
[3] 高楊.大學計算機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與反思[J].網友世界,2013.
[4] 王媛斌.高校計算機教學的現狀與對策分析[J].人才資源開發,2016.
[5] 田志軍.高校計算機教學的現狀與思考[J].信息與電腦,2012.
[6] 宮婷.高校計算機教學過程的現狀和反思[J].民營科技,2012.
[7] 鐵銳.高職高專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探討[J].大眾科技,2006.
[8] 鄭恩洋.關于改進高校計算機教學方法的分析與研究[J].學周刊,2012.
[9] 許美玲,張迎輝.當前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研究[J].課堂理念與教學方式,2011.
【作者簡介】
周黎明(1977-)男,漢族,湖北監利人,大學本科,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