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在闡述了新時代下高校音樂教育的內涵及作用的基礎上,分析了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革建議:加大對音樂教師隊伍的建設力度;拓寬音樂教學渠道,改革音樂教學方法;加大對音樂課程建設資金投入;開發信息技術優勢,豐富教學內容。
【關鍵詞】 高校;音樂教學;作用;存在問題;改革建議
一、前言
音樂課程作為高校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在日常的教學中應當將更多的重心放到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和音樂實踐能力當中。為了能夠更好地實現當前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目標,高校音樂教育教學一定要在現有的基礎之上展開進一步的創新??v觀我國現階段的高校音樂教育教學情況來看,雖然課程改革工作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具體不足如:音樂教師團隊建設落后、資金投入不到位、教學模式過于陳舊、對新媒體的認識不足等等,這些不足的存在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專業素質能力提高和教學質量,還關系到為未來社會培養什么樣的音樂人才。因此,在新時代下,重視高校音樂教育的積極作用,分析音樂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探尋行之有效的對策,實現音樂教學改革的目的,從而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音樂人才不懈努力。
二、新時代下高校音樂教育的內涵及作用
在當前的新時期背景下,高校音樂課程的主要教學目的是通過學習音樂來提升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高校音樂課程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從音樂教學角度來分析,音樂本身具有著多變性和組織性的特點,因此,教育者應當合理化運用這一藝術形式,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手段將飽含豐富情感和深刻思想內涵的音符傳遞給學生,讓學生自然地融入其中,真正感受到音樂藝術所散發出來的無限魅力,在此過程中既能夠使得學生的精神文化得到熏陶,又可以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法國思想家、音樂評論家羅曼·羅蘭曾說過:“藝術正如生活那樣,它是無窮無盡的。因此也不可能有什么能使我們認為,還有比本身就是時代的海洋的音樂更美好的”。
高校音樂課程的教育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音樂課程教學可以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眼界。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學生會通過接觸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音樂來產生不一樣的感受。我們經常說,音樂藝術無國界,但來自于世界各地的音樂卻具有著不同的風格和藝術特點,使得學生不僅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識和社會風俗習慣的有所了解,還有助于進一步拓展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促進他們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音樂創造力和藝術審美的能力。
其次,音樂課程教學可以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相較于其他課程,音樂教學的核心就是對文化與精神的傳授。因此,當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時,會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來與音樂家進行精神層面上的溝通。在音樂藝術的熏陶和影響下,學生的思想意識和外在氣質均會出現潛移默化的改變,從而為其日后的人生發展打下良好的堅實基礎。
最后,音樂課程有利于學生放松心情和釋放壓力。當前大學生在校內面臨著學習成績競爭、獎學金競爭、評獎評優競爭等諸多競爭壓力,畢業生在畢業前面臨著激烈的就業競爭形勢和壓力,這些壓力有時候使得學生透不過氣來,如果不進行正確的心理疏導就很容易發生不該發生的事故。而有效的音樂教育教學課程能夠通過具有積極情緒和正能力的音樂來感染大學生,用充滿拼搏精神的歌詞和優美的旋律來鼓舞大學生,使得大學生能夠及時有效的緩解和釋放自身的壓力和不良情緒。
三、高校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高校音樂教師團隊的建設較為落后
眾所周知,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保障,尤其是對于音樂這門課程來說。由于音樂課程教學具有一定的意識性和內涵性,因此對于教育者的專業能力、道德素養以及教學技巧均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很多高校并沒有對音樂課程給予應有的重視,不僅沒有積極建設音樂教師團隊,而且在進行課程安排時也表現得非常隨意,進而影響到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提高。
2、高校音樂教學模式過于陳舊
通過分析大量的高校音樂教學實踐可知,我國很多高校都存在著音樂教學模式過于陳舊的問題。主要原因有如下幾點:首先,教育者仍然主要運用的是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課堂中并沒有重視與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從而導致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其次,教育者并沒有發揮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所選擇的教學內容也沒有符合當代大學生的興趣需求,并且會向學生硬性規定一些所謂的“必學曲目”,久而久之會讓學生對音樂課程產生厭煩心理,為其日后的全方位發展帶來負面的影響。
3、對新媒體認識和資金投入不足
在新時期背景下,新媒體的廣泛應用讓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和便捷,這一變化同樣也出現在高校的音樂課堂中。新媒體時代下,音樂教師只有與時俱進,重視新媒體的積極作用,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然而,當前一些學校的音樂教師并不重視新媒體,認為新媒體是互聯網發展的產物,對音樂教育不會產生影響,尤其是年齡較長、執教年限較長的老教師對新媒體的使用更是不屑一顧,在日常的音樂課堂中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這很難調動新時代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另外,由于音樂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特點,在應用新媒體教學時對教學硬件和軟件系統的要求都很高。而一些學校和教師對新媒體認識的不足,也導致了用于建設專業多媒體教室和購置音樂器材的投入資金嚴重不足,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校音樂教學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高校音樂教學改革建議
1、加大對音樂教師隊伍的建設力度
教育者的綜合素質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在高校音樂課堂教學中,音樂教師應當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將自己的音樂知識不遺余力的傳授給學生。不難想象,如果教育者的綜合素質較差,無論是在選擇教學方法上,還是在傳授教學理念上均會存在弊端,從而會對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高帶來一定的影響和阻礙作用。為此,高校在日后的教學改革工作中一定要從根本上提高音樂教師隊伍的綜合實力。具體來說,首先,高校應當從社會中招聘一批優秀的專業音樂人才,以此來為原有的音樂教師團隊注入新鮮的活力;其次,高校要面向學校內部的音樂教師團隊展開系統培訓,并結合以往在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集中探討分析,結合當代大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音樂追求來制定出更加適合培養學生的教學方案;最后,高校要給予音樂教師更多的重視,同時還要對他們的教學成果給予一定的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
2、拓寬音樂教學渠道,改革音樂教學方法
為了能夠緊跟時代的發展腳步,教育者要盡可能的拓寬音樂課程的學習渠道,選擇一些符合大學生學習特點的教學方法。具體而言,首先,教育者要以音樂課堂教學為基礎,將音樂實踐與音樂文化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了解音樂課程教學中所蘊含的人文性和藝術性;其次,教育者要進一步豐富音樂課堂中的教學資源。例如,可以在課堂中引入廣播音樂、網絡音樂以及電視音樂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和愛好來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需要注意的是,教育者要保證音樂課程的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知識性,同時還要協調好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之間的主次關系;最后,教育者要密切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動態化表現,確保他們可以準確把握音樂風格、了解音樂文化,在聽覺藝術的影響下努力探尋何為音樂的人文性。
3、加大對音樂課程建設的資金投入
隨著我國高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生源數量也在隨之提升,這也就對諸如教學設施等硬件設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很多高校都沒有為音樂課程配備足夠的音響和樂器等設備,從而影響了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
高校音樂課程的教學改革已經是迫在眉睫之事,而豐富的教學設施則是保證教學效率進步提升的基礎條件。對于音樂課程而言,學生不僅要在課堂上學習相關的音樂知識,而且還要在此基礎上展開實踐訓練,這樣才能夠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為此,高校要盡可能的增加對音樂課程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為音樂教學的改革工作提供必要的教學設備與教學設施,在進一步豐富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同時提升教學質量。
4、開發信息技術優勢,豐富教學內容
時代的進步與科技的發展讓信息技術成為了高校音樂課堂中的新寵兒,為了能夠將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的價值更好的發揮出來,高校要盡快建立起一套健全的網絡音樂教育系統。一方面,高校要針對當前的音樂課程改革現狀來有針對性地購置音樂資源數據庫,讓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基礎來選擇試聽材料,爭取讓他們的音樂文化素養在短時間內出現質的飛躍;另一方面,高校還應當以音樂課程為基礎來為學生搭建網絡音樂學習平臺,通過此種方式來緩解音樂教育者的教學壓力,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音樂課程的學習變得更加輕松、自在。
【參考文獻】
[1] 張寧.新媒體視閾下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策略研究[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9)1-7.
[2] 王婷婷.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校音樂教學改革問題探討[J].大眾文藝,2015(16)253.
[3] 李東靜.素質教育背景高校音樂教學改革問題探討[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9)217-218.
[4] 劉慧婷,歐陽林.新媒體時代的高校音樂教學改革[J].戲劇之家,2016(22)178-180.
[5] 李新.新媒體時代的高校音樂教學改革[J].新聞戰線,2015(05).
[6] 姜兆啟.音樂教學的審美價值[J].職業,2011.07.
【作者簡介】
荊嫄,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