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巧玲 王靜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新媒體對大學生閱讀傾向的影響,探討了改善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閱讀傾向的對策:提高高校圖書館管理者和從業人員思想意識;規范圖書館新媒體服務管理機制;提高大學生閱讀意識,開展新媒體閱讀推廣活動。
【關鍵詞】 新媒體;大學生;閱讀傾向;影響;改善對策
一、新媒體對大學生閱讀傾向的影響
當前的大學生,不再像以往的被動獲取知識,隨著移動媒介的多元化,他們更加主動地,有篩選的獲取自己所需知識,諸多的新媒體也為他們提供閱讀服務,微信閱讀就是其中之一,這里“微信閱讀”指的是用戶閱讀訂閱公眾號或師生們所分享的文章,并在閱讀過程中展開系列互動活動。微信閱讀也是各高校圖書館新媒體閱讀的服務之一。本文之所以選擇大學生,是因為大學生更容易受新媒體的影響,同時這個群體更是促進閱讀素養的重點對象。2010年12月CNNTC第一次進行了《中國網絡文學用戶調查報告》顯示,從用戶從業角度來看,學生群體占的比例較多,約39.3%不難看出學生正在成為網絡文學的最大用戶。[1]東北大學的吳瓊老師按讀者學歷進行調查,得出具有高中,學士和碩士學歷的讀者是閱讀網絡文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中學士占的比例最高從而得出大學生是網絡小說的主要閱讀者。[2]
然而,傳統的紙質文獻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不能迅速的被大學生所獲取,新媒體的涌現對大學生的閱讀行為和消費方式產生深遠的影響,這迫使高校圖書館的角色定位和閱讀推廣。[3]發生轉變,圖書館應從讀者的閱讀態度、動機和行為等角度進行研究。然而閱讀傾向是決定思想和行為的重要因素。[4]L.B.Gambrell等人認為閱讀傾向是個體的自我概念及其重視閱讀價值的體現,激發學生的閱讀動機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目標。張必隱老師指出,閱讀傾向對閱讀過程有明顯影響,沒有閱讀傾向就不會產生閱讀行為。[5]眾多研究表明閱讀傾向和閱讀行為存在直接關系。大學生的閱讀傾向與閱讀的相關度密不可分。大學生進行閱讀不僅是為了得到他人認同,更重要的是為了滿足求知欲、興趣和好奇心.[6]所以高校圖書館如何利用新媒體資源重視新媒體質量,追蹤大學生閱讀的興趣點洞察大學生的閱讀心理傾向,為其提供高質量針對性強的閱讀資源顯得尤為重要。
二、高校圖書館實施新媒體閱讀的優勢
高校圖書館具備得天獨厚的文獻資源優勢和優質師資更有為教學科研服務的圖書館學從業人員,以上優勢條件為圖書館創造多樣化、科學化、泛在化和獨特化的閱讀服務提供保障。
1、文獻資源豐富
調查中發現除專業圖書館外,各類型圖書館在文獻采購上依然遵循《中國圖書館分類法》中的22大類原則,同時各圖書館會根據讀者研究方向及需求有目的的購置所需文獻資源。以邯鄲學院圖書館為例,邯鄲學院圖書館開展了特色圖書館資源服務結合區域文化優勢設置了趙文化研究所、太行山文書資料室、雁翼文學館、荀子研究中心等獨具地方特色文獻資源。利用上述資源結合新媒體手段延伸獨具地方優勢的文獻資源服務將會為圖書館發展創造契機。
2、高素養的服務人才優勢
如今的圖書館尤其是高校圖書館有別于以往的就業標準不再是解決教師家屬的安置地,大大提升了人才引進的要求必須是具備研究生以上學歷的或從事圖書館學專業的優秀人才,我國諸多知名高校圖書館和國家圖書館及各地方的公共圖書館都已引進了諸多博士生為圖書館開展獨具特色的各類型服務手段奠定堅實基礎。
3、高校圖書館服務對象的穩定性優勢
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對象就是廣大的師生,在時間和空間上服務讀者沒有公共圖書館那樣繁瑣,這就為圖書館開拓思維、創新服務理念和手段提供條件。高校圖書館應著重利用新媒體閱讀平臺培養大學生閱讀興趣和水平改善大學生閱讀質量。閱讀層次和深度決定大學生的閱讀能力,只有讓其熱愛閱讀、主動閱讀、深層次閱讀,挖掘自身閱讀潛質才能改善大學生閱讀現狀這也是我們圖書館人面臨的首要任務。
三、改善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閱讀傾向的對策
1、提高高校圖書館管理者和從業人員思想意識
高校圖書館服務的宗旨應是滿足校內師生的教學和科研需求的同時改善閱讀方式單一的問題。改善讀者閱讀水平,實現閱讀科學化,結合新媒體技術提高優質的服務意識。
高校圖書館想要構建新媒體背景下的閱讀模式,發揮高等院校的凝聚力、輻射力,各高校主管領導和校內相關人員必須從思想上高度重視高校在多樣化讀者服務中的重要性,應樹立高等院校圖書館開展新媒體服務的使命感、責任感轉變陳舊思想,勇于開拓創新。
2、規范高校圖書館開展新媒體服務的管理機制
應制定政策與法規和上級主管職能部門協商擬定建立一套完善的監管辦法或條例。在處理突發事件時缺乏法律支持力。所以必須明確高校圖書館開展新媒體服務中的職責。進一步調整實施辦法揚長避短,最終制定適合高校圖書館開展新媒體服務的政策法規,使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加大高校圖書館特色服務與建設的主動性。創造資金保障,根據邯鄲市各高校圖書館情況來看,必須發掘出新的經費籌集渠道,才能有利推進大學新媒體服務的步伐。可以采取政府補貼、招商引資、面向社會開放圖書資源等。總之要解決高校圖書館館經費短缺問題不但要“開源”,更應“節流”,加強圖書館資源的利用和維護,使其在既經濟又節約的環境中科學發展。
3、提高大學生閱讀意識,開展新媒體閱讀推廣活動
一直以來,在大學生的意識當中已經習慣于傳統紙質文獻的閱讀新媒體閱讀的建立需要大學生從思想上轉變閱讀方式。因此,如何快速有效讓學生們適應新媒體閱讀方式打開傳統的思想觀念意識,勇于嘗試新的閱讀方式是影響大學生閱讀水平的重要體現。高校圖書館應開展針對新媒體服務為主題的活動月,目的是為了激發大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自主閱讀習慣、提升閱讀質量。圖書館借助各種媒介廣泛開展特色服務,提高大學生閱讀能力對大學生閱讀行為、閱讀方向等方面進行科學指導及專題講座,完善新媒體服務內容。
四、結語
總之,隨著閱讀的歷史變遷和發展沿革,新媒體閱讀正廣泛的被大學生所接受,培養大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理想信念和核心價值觀,以新媒體為平臺為大學生建立讀更科學、更多樣、更有效、更持續的新媒體服務機制,為高校大學生新媒體閱讀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CNNIC.中國網絡文學用戶調查報告:2010年12月[EB/OL]. [2011-08-02].http://www.cnnic.cn./h/po20120612508648894476.pdf.
[2] 吳瓊.網絡小說及其讀者關注度分析[J].圖書館建設,2012(3)66-69.
[3] 劉亞.移動互聯時代大學生圖書館閱讀推廣策略——基于社會化閱讀的啟示[J].圖書館論壇,2014(5)48-54.
[4] 韋納著,孫煜明譯.人類動機:比喻、理論和研究 [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2010.10.10.
[5] 張必隱.閱讀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6] 宋鳳寧,宋歌,佘賢君等.中學生閱讀動機與閱讀時間、閱讀成績的研究關系[J].心理科學,2002(1)84-87.127.
【作者簡介】
謝巧玲(1963-)女,邯鄲學院副研究館員.
王 靜(1980-)女,邯鄲學院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