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陽光
摘 要:為了解阻礙豫東地區農村體育發展的因素,文章采用問卷調查法、文獻資料法、訪談法、數理統計法對豫東地區農村體育情況進行了抽查,旨在了解影響農民群眾參與體育鍛煉活動的因素,為未來農村體育的發展提供依據。
關鍵詞:豫東地區;農村體育;現狀;發展;阻礙因素;調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1-0033-01
(1)研究對象。阻礙豫東地區農村體育發展的因素是本次調查活動的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第一,文獻資料法。本文研究是在查閱大量與農村體育相關資料的基礎上,整理出與本文有關的信息,并圍繞豫東地區農村體育情況進行了查閱,利用網上的文獻資料為本次調研提供可靠的理論。第二,問卷調查法。根據研究內容制定了“影響豫東地區農村體育發展的因素”的調查問卷,采用隨機抽樣的調查方法,調查豫東地區20個行政村的部分農民。共發問卷400份,采用農民群眾口述、本文作者代填的方式填寫問卷。第三,訪談法。對行政村的村委干部以及農民群眾進行訪談,了解阻礙他們參與體育鍛煉活動的原因。第四,數理統計法。用Excel對問卷調查進行分類數理統計。
(1)主觀因素分析
1)對體育鍛煉重要性的認識
由表1可知:有80%的調查對象認為體育鍛煉在生活中很重要,有16.3%的群眾認為體育鍛煉在生活中的作用一般,認為體育鍛煉在生活中不重要的人僅占3.7%。從調查可知,人們對體育鍛煉在思想上還是非常認同的,但并沒有進行實際體育鍛煉,可見造成豫東地區農村體育發展沒有預想中好的原因不在于人們的思想方面,而在于其他方面。
2)人們不參與體育鍛煉的原因
由表2可知:影響人們參與體育鍛煉的因素中認為自己缺乏興趣的占30%,可見雖然群眾大部分都知道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但他們的體育意識并不強;受傳統觀念影響,18%的群眾認為參加體育鍛煉會被人笑話,可見農民群眾的體育觀念還是比較落后的,這就要求在開展農村體育的時候把體育觀念、體育意識的培養放在第一位;26%的群眾認為沒時間參與體育鍛煉;21%的群眾認為沒精力參與體育鍛煉。這說明廣大農民群眾把大部分時間和主要精力放在了農活或其他事情上。
(2)客觀因素分析
1)農村人口結構分析。調查可知,在豫東農村迫于生活壓力,幾乎每家的青壯年都會外出打工掙錢補貼家用,只有老人和孩子及一些其他原因不能外出打工的年輕人留在農村,這造成農村老人和孩子居多,也就是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現象。大部分老人不僅需要從事農業勞動,還要照顧孩子,沒時間參與體育鍛煉。2)阻礙農民參與體育鍛煉的客觀原因。調查可知,影響人們參與體育鍛煉的客觀因素中占第一位的是缺少場地和器械,占比為65%,可見場地和器械是體育運動開展的關鍵,如果沒有場地,何談開展。在豫東地區的農村,場地缺乏現象是非常嚴重的,這是改善農村體育狀況需要解決的第一問題。影響人們參與體育鍛煉的客觀因素中占第二位的是沒人指導,占比為18%。在農村地區,農民文化水平不高,對于健身方法的掌握較薄弱,很多人不知道該怎樣從事體育鍛煉,以至于影響參與體育鍛煉。影響人們參與體育鍛煉的客觀因素中占第三位的是距離遠,占比為13%,這也是場地的原因,說明場地分布不合理或者場地鋪蓋的密度較小等。
其一,結論。在豫東地區的農村,農民群眾知道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但是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不強,還有很大一部分人對體育鍛煉不感興趣、怕人笑話,這是體育觀念不正確導致的。農村留守人員中老人和孩子較多,這影響了體育運動的開展。農村的健身基礎薄弱,健身器械十分匱乏,不能滿足健身需要,農民本身對健身方法的掌握較薄弱,在體育鍛煉中缺乏指導。其二,建議。首先,要加強對農民健身的宣傳,轉變他們對體育運動的固有觀念,積極開展趣味性項目,提高他們的參與積極性與興趣。其次,增加健身器械的投放力度與覆蓋面,讓群眾健身更方便,政府要派遣體育指導人員下鄉對農民群眾進行健身指導。最后,政府可出臺一系列政策進行招商引資,引進一些愿意在農村扎根的企業,還要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就業或創業。
參考文獻:
[1]胡慶山,王健.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價值審思與現實困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4(07).
[2]薛明陸.新農村社區體育共生發展模式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