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根
摘 要:美育是學校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靈活地滲透美育。要在詩詞教學中培養學生對美的感染力,要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對美的創造力,要在課外活動中培養學生對美的發現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美育;滲透;感染力;創造力;發現力
中圖分類號:G623.7;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0-0051-01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應當懂得啟發想象、引領思考、引導觀察,讓美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讓每個學生在美的感知和體悟中得到成長。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遵循素質教育的原則,注重教學的科學性和思想性的統一,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美育的重要性,注重滲透美育。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美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滲透策略進行研究。
一、美育的內涵與意義
美育是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發展學生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稱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在人的全面發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是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育可以增強學生對美的發現力、感受力、理解力和創造力,能夠促使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善于發現美,并感受這世間的美好。學生具有對美的發現力、理解力和創造力,就能夠在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積極向上,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充滿陽光和自信。學生正處于認知發展的培育時期,對事物的認知和了解已經具備了可塑性的特點,在這一階段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和培養,能夠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養成和發展。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美育的教學意義和作用,在日常的教學設計和安排中,注重將美育有效地滲透到語文教學之中。
二、美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美育可以促進學生對美好事物的認知和了解,增強學生對美好事物的感受和感悟。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進行美育,培養學生對美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培養學生對美的發現力和感染力。
(1)在詩詞教學中培養學生對美的感染力。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學寶庫中的珍品,是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的文化遺產。古詩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古詩詞豐富的情感表達、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極強的表現力等,都是教師在教學中值得關注的重點和關鍵。在教學古詩詞時,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詩歌理解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以及對作者情感的感悟。古詩詞美學的表現力極強,比如描寫西湖美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描寫小草隱喻美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描寫江南美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古詩詞是語文教師進行美育的重要載體,在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在古詩詞的講解中,滲透美的教育,從而讓學生在美的體驗中,發現古詩詞的美。例如,在教學《山行》一詩時,教師可以通過詩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來讓學生想象詩句中的情境:傾斜彎曲的石徑,白云繚繞中的人家,詩人停下車來,觀看山中的楓樹,感受那如火的楓葉。詩歌通過詩人的感情傾向,以楓林為主景,描繪出一幅色彩艷麗的山林秋色圖。
(2)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對美的創造力。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是教師在教學時格外注重的一部分。作文能體現學生遣詞造句的功底和布局謀篇的能力,能體現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因此,語文教師都會通過作文教學,提升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培養學生善用修辭的能力和布局謀篇的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作文教學的設計滲透美育。學生要較好地完成一篇習作,離不開豐富的語句和修辭手法的運用,一篇作文往往是學生創造力、想象力的具體體現。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對美的創造力。
(3)在課外活動中培養學生對美的發現力。課外活動是學生感受大自然、了解課堂之外的美的有效途徑。在進行課外活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外部環境的美麗。例如,教師可以以“自然之美”為主題進行一次課外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尋找美麗的自然景物,并且要求學生說出自己觀察的景物是什么,它美在何處,從而培養學生善于發現美的能力。
三、結束語
總之,將美育融入語文教學,不僅能提升語文教學質量,而且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語文教師要通過美的教育,促進學生對美好事物的認知和理解,增強學生對美好事物的感受和感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在詩詞教學中培養學生對美的感染力,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對美的創造力,在課外活動中培養學生對美的發現力,有效地進行美育滲透,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
參考文獻:
[1]錢智宏.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滲透策略[J].教育藝術,2011(10).
[2]陸旭東.淺談語文教學中的美育工作[J].語文學刊,2013(01).
[3]李競云.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學中美育的實踐探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
[4]黃嵐.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美育[J].吉林教育,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