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清
摘 要:新課程標準下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有效性已經成為目前我國高中生物教育的關注點。文章分析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性,探究了提升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利用多媒體教學,優化課堂提問,設計實驗活動, 鼓勵學生積極思考。
關鍵詞: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課堂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1-0093-01
高中生物作為自然學科中的一門重要學科,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如何高效地學好生物這門學科對于高中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新課程改革進行多年,一些教學思想與方法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高考的壓力下,教師在教學中將知識點快速地向學生灌輸,課后分發成堆的隨堂練習,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忽視,只是被動地接受生物知識,這就造成了學生對于生物知識的學習效率較低。因此,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使得學生學習效率提高這一問題受到了廣泛的重視。高效率的學習不僅可以給學生留出更多的獨立思考時間,還可以培養學生對生物學科的探究能力,并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相比起傳統的教學模式,情境化的教學模式更能夠贏得學生的喜愛。為了更好地提高高中生教學的課堂效率,在高中人教版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多利用多媒體來進行生物知識的講解,這樣可以將很多抽象的概念轉變成生動的內容,不僅能夠營造出熱烈的學習氣氛,讓學生更有興趣參與到課堂學習與互動當中,而且能夠加深學生對于生物知識的理解,達到提高中生物教學課堂效率的目的。例如,在關于DNA 的分子結構章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 DNA 雙螺旋分子的圖片和結構模型,并聲情并茂地對其結構進行講解, 使得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學習DNA分子的結構,形成對該章節知識比較清晰的印象。課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制作 DNA分子結構的模型并進行評比,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利用多媒體教學在帶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能夠使學生高效地學習到生物知識。
陶行知先生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然而,無效的“問”只會讓生物課堂變得索然無味,學生與教師互動不起來。因此,針對傳統生物教學中教師不注重提問環節、學生沒有足夠的獨立思考時間的弊端,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多多提出有意義、對學生具有引導力的問題,以“問”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思維,讓整個課堂活躍起來。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人類遺傳病”這一課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幾個問題:什么是遺傳病?請說出遺傳病的種類。遺傳病的危害有哪些?下列這幾種遺傳病的概率分別是多少?在學生回答完這些問題后,教師可以繼續提問難度系數較大的問題,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去思考,通過這種方式來優化生物課堂的提問,使得課堂教學在“問”中走向高效。
實驗是生物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中生物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探究能力,對于提高生物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生物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學生的生物實驗活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設計符合學生生物水平的實驗活動,引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積極動手動腦,從而快速理解和掌握所學生物知識。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生物過氧化氫分解實驗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分組進行實驗,從而促進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在此實驗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究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有什么不同之處,還可以討論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的關系的實驗等。教師在引導學生做實驗的同時,可以設計相關問題,讓學生在做實驗的同時去積極思考與討論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實驗現象是什么?這種現象說明了什么問題?實驗結束后,還要鼓勵各小組學生一起互動討論問題。在實驗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完全體現,這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以提高,而教師的主要責任是引導學生和調控課堂。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高中生物教師應該努力通過“問”的方式使教學質量得到提升,有效提問可以增加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引導學生去積極思考。生物教師針對各個層次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提問方式來鼓勵其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課后也可以布置不同形式的作業給學生,從而培養他們的思考能力,指導其對知識進行總結整理,加強對未知領域的學習與探究,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
總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利用多媒體教學、注重優化課堂提問、注重設計實驗活動,從而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善于動手的能力,讓學生的主體性在課堂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使得教學有效性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高。這樣,也有利于高中生在今后學習之路上的發展。注重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合理的教學策略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宋霞.新課程下高中生物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2.
[2]趙占良.人教版高中生物課標教材中的科學方法體系[J].中學生物教學,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