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雪瓊 張譯尹 何夏玲
【摘 要】本文以廣西南寧技師學院為例調查中職教師幸福感、壓力水平和職業倦怠狀況,結果發現中職教師幸福感、壓力水平和職業倦怠狀況總體良好,但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仍需關注,有一定比例的教師需通過自我調適或專業心理援助舒緩壓力,消除職業倦怠感,提升幸福感。提出中職教師應正確認識,合理期待,體驗教師崗位的幸福;進行職業發展規劃,優化人文環境,促進中職教師幸福感提升。
【關鍵詞】中職教師 幸福感 壓力水平 職業倦怠 調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1B-0015-02
中職學校教師比普通中學教師面臨更大的學生管理壓力,加上中職教師社會地位有待提高、教師專業發展狀況不佳等因素影響,中職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越來越受關注。隨著積極心理學在我國廣泛傳播,大眾越來越多地從積極的角度認識和關注心理健康。在積極心理學的影響下,中職教師的幸福感也成了熱議的話題。中職教師的幸福感如何?本文以廣西南寧技師學院為例,對教職工幸福感、壓力水平和職業倦怠狀況進行問卷調查。
一、研究對象及方法
(一)研究對象。本調查采用隨機抽樣法,在廣西南寧技師學院抽取教師共 300 人,收回有效問卷 292 份,有效率為 97.3%,其中男教師 150 人,女教師 142 人。
(二)研究方法。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使用的量表為:
1.中職教師幸福感。研究選用 Argyle 編制的《牛津幸福感問卷》(修訂版)進行測試。李義安等檢驗發現該問卷具有較好的心理測量學指標,問卷共 29 個題目,將各題得分相加即為幸福感總分。總分越高,表示幸福感越強。
2.中職教師壓力水平。研究選用楊延忠修訂的中文版《知覺壓力量表》,由 14 個問題構成,要求被試者根據自己的感受應答,將各題得分相加即為壓力水平總分。總分越高,表明感知到的壓力水平越高。
3.中職教師職業倦怠。研究選用 Maslach《工作倦怠問卷》(通用版)進行測試。李超平等檢驗發現該問卷具有較好的心理測量學指標,問卷共 16 個題目,將各題得分相加即為職業倦怠總分。總分越高,表示職業倦怠感越強。
測試的有效問卷用 SPSS17.0 軟件進行數據錄入、整理和分析。
二、調查結果
(一)幸福感狀況。調查顯示,14.4% 的中職教師幸福感水平較低;中等水平幸福感的教師占 70.8%;另有 14.8% 的教師幸福感水平較高。
測量幸福感水平在不同年齡、性別、職稱、崗位、學歷等變量的差異發現,不同年齡、性別、崗位和學歷教師之間的幸福感無顯著差異,不同職稱教師之間的幸福感有顯著差異,幸福感水平的高低排列依次是:助理講師、無職稱及高級講師、講師。
(二)壓力狀況。調查顯示,85.3% 的中職教師壓力狀況良好;8.8% 的教師壓力較大,需要自我調適;5.9% 的教師壓力過大,需要尋求專業的心理援助。
測量壓力水平在不同年齡、性別、職稱、崗位、學歷等變量的差異發現,不同年齡階段間的壓力水平有顯著差異,壓力感水平的高低排列依次是:20-29 歲、30-39 歲、40-49 歲、50 歲及以上;不同崗位教師的壓力也有顯著差異,壓力感水平的高低排列依次是專職教師、行政人員、校領導。
(三)職業倦怠狀況。調查顯示,90.8% 的中職教師職業倦怠總分較低,工作積極有干勁;8.5% 的教師工作動力不足,需要自我調適;0.7% 的教師職業倦怠總分較高,建議休假調整或尋求專業心理援助。
統計結果顯示,該樣本中中職教師的工作倦怠感在年齡、性別、職稱、崗位、學歷等變量無顯著差異。
(四)幸福感、壓力和職業倦怠的關系。幸福感和職業倦怠、壓力的相關系數分別為 -0.553 和 -0.551,呈中等強度的相關。職業倦怠和壓力的相關系數為 0.73,呈較高強度的相關。表明中職教師所感受到的職業壓力越大,職業倦怠程度越嚴重,幸福感體驗也越低,幸福感、壓力知覺和職業倦怠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
三、討論
(一)中職教師幸福感狀況。所選樣本中中職教師的幸福感狀況總體較好,中等以上幸福感水平的人數占總樣本的 85.6%。這可能是因為所選樣本來自祖國南疆少數民族地區城市,生活節奏緩慢和生活壓力不大,加上該校在當地職業教育方面處于領先地位,使得樣本中教師總體體驗到比較高的幸福感。同時,近幾年國家對職業教育發展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傾斜,使得教師在沒有升學壓力的中職學校里能更好地發揮個人的主動性,從而體驗到更多的滿意感和幸福感。
調查結果顯示,具有不同專業技術職稱的教師,他們的幸福感水平存在顯著差異。幸福感最高的助理講師多是年輕教師,剛走上工作崗位,充滿激情和活力,幸福感水平最高。幸福感最低的講師處于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期,有些是面臨著職稱評審、職務晉升及個人發展瓶頸等的壓力,體驗到的幸福感相對較低。
(二)中職教師的工作壓力狀況。所選樣本中的中職教師壓力狀況良好。分析原因發現,一是學生學習氛圍濃厚,師生互動較好。二是中職學校以就業為導向,教師無須面臨升學壓力,教師群體中缺乏你追我趕的競爭模式。三是中職教師常年任教相似課程,缺少挑戰的教學工作,教育科研壓力相對較小,多數教師習以為常,習慣于待在“舒適區”等,諸多原因使得中職教師沒有感受到較大的壓力。
調查結果顯示,中職教師壓力水平隨年齡增加而遞減。20-29 歲的年輕教師缺乏工作經驗,面臨社會環境適應、工作能力提高及婚戀等多方面的壓力。30-49 歲的教師,家庭基本穩定,有一定的工作經驗,但也面臨個人專業發展的壓力。50 歲及以上的教師,家庭壓力小,工作業務熟練,心態比較放松。不同崗位教師的壓力也有顯著差異。專職教師屬于學校的一線崗位,教書育人的預期不能立竿見影,而且工作任務繁雜,較多體會身心俱疲的感覺。
(三)中職教師的職業倦怠狀況。調查結果顯示,中職教師整體上體驗到的職業倦怠感水平不高,在不同群體中也沒有顯示出顯著的差異,有 90.8% 的教師工作積極有干勁;僅有不足 10% 的教師感覺到工作動力不足,需要進行自我調適或借助專業援助。
近幾年國家對職業教育發展的逐步重視,使得中職學校能對各專業發展進行合理規劃,根據學生實際能力,建設各種專業實訓室,安排了較多實訓實踐課程,較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氛圍較好。在課堂上,師生積極互動,教師更愿意認真投入工作。然而,中職學校也缺乏針對中職教師職業發展進行引導,這使得中職教師的職業發展前景不明朗,缺乏明確的發展方向,導致出現工作動力不足等情況。
(四)幸福感、壓力和職業倦怠的關系。調查結果顯示,中職教師的幸福感、壓力知覺和職業倦怠之間有密切的關系:幸福感和職業倦怠、壓力呈負相關,職業倦怠與壓力呈正相關,較高幸福感的中職教師,體驗到較少的職業倦怠和壓力,較少體驗到職業倦怠的中職教師也較少感知到壓力。這可能是因為有較高幸福感的中職教師,更多地關注主觀幸福感,注重內心體驗,能夠較合理歸因,較好地解決職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及應對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而較少體驗到職業倦怠的中職教師能夠克服職業發展中的困難,甚至有較好的職業發展規劃,從而使其較少地感受到各種壓力,從而更能體驗到更多的幸福感。
四、建議
從調查結果來看,中職教師幸福感、壓力水平和職業倦怠狀況總體良好,但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仍需關注。調查發現仍有一定比例的教師需通過自我調適或專業心理援助舒緩壓力,消除職業倦怠感,提升幸福感。
(一)正確認識,合理期待,體驗教師崗位的幸福。對于不同職稱教師之間的幸福感有顯著差異,講師幸福感水平最低,而助理講師的幸福感最高的現狀,可以從提高大眾對職業教育的正確認識、對中職教師的合理期望,給予中職教師更多的人文關懷等入手,重視中職教師的心理健康,特別是處于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期講師,從而使得中職教師有更高的心理素質,更合理的職業期望,真正發展自我,擁有寬闊、充實、和諧而幸福的心靈。
(二)進行職業發展規劃,優化人文環境,幫助教師減壓,促進幸福感提升。針對中職教師壓力水平隨年齡遞減而增加的情況,希望學校建立教師發展性評價機制,開展青年教師專業發展長期規劃培訓,同時,希望中職教師主動爭取廣泛的社會支持,重視與家人、同事、朋友的交流,贏得良好的認同和支持,不斷調整自我的職業生涯規劃,從而減少壓力。
對于不同崗位教師的壓力有顯著差異,專職教師壓力感水平最高,校領導壓力感水平最低的狀況,希望學校加強對專職教師的科學管理,建立良好的支持和干預措施,創建尊師重教,和諧、寬松的校園環境,讓教師們充分展現自己的熱情和智慧,同時,適時組織教師參加一些放松身心的文娛活動,促進教師相互了解,相互學習,相互支持,相互成長,從而有效地緩解壓力,降低職業倦怠,進一步促進職業教育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義安,陳彥壘.牛津幸福感問卷(修訂版)的維度結構及信效度檢驗[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3(1)
[2]李超平,時 勘.分配公平與程序公平對工作倦怠的影響[J].心理學報,2003(5)
[3]楊延忠,黃漢騰.社會轉型中城市居民心理壓力的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3(24)
【基金項目】廣西南寧技師學院 2016 年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中職教師壓力感知、職業倦怠和幸福感的狀況調查及其關系研究——以廣西南寧技師學院為例”(NGSYKY20168001)。
【作者簡介】粟雪瓊(1979— ),女,廣西南寧人,碩士,廣西南寧技師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管理;張譯尹(1990— ),女,廣西南寧人,碩士,廣西南寧技師學院心理教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何夏玲(1986— ),女,廣西桂林人,碩士,廣西南寧技師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