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英
內容摘要:作為剛剛步入初中階段的學生,以他們自己的能力和還無法做到完全自主的學習。因此,這一階段的學生應先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自主的學習。本文作者結合教學實踐,從課前預習、明確學習目標、注重引導三個方面探討了如何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以供借鑒。
關鍵詞:指導 自主學習
從長遠來看,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是在結束學生生涯、離開學校之后,還能通過自主學習獲得能力上的提升。當今時代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要想不被其他人落下,要想趕超別人,就要不斷提升自己。但七年級的學生還不具備完全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教師要有方法、有策略的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一.指導學生課前預習
課前準備不僅僅是指教師要認真備課、認真準備課件,也指學生要進行充分的課前預習。只有教師和學生都很好地完成了課前準備工作,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才能得到最大的保證。學生自己進行課前的預習,是自主學習的關鍵一步。很多學生認為課前預習就是簡單的把課文內容瀏覽一遍,這種觀念是大錯特錯的,教師應該指出學生在課前預習中存在的此種觀念上的問題,避免課前預習起不到任何積極的作用,最終流于形式。課前預習要進行的內容很多,教師應該指導學生自主地完成課前預習,包括生字詞的讀音和含義、作者的生平簡介、文章寫作的時代背景和故事背景等。比如,在教學曹操的《觀滄海》時,筆者就明確告訴了學生課前預習要進行的內容——同學們,你們要通過各種手段弄清“澹澹”“星漢”“幸甚至哉”等詞匯在詩中的意思,弄清“觀滄海”中的“滄海”指的是哪。通過上網或翻閱相關書籍,整理本詩作者的生平簡介、了解本詩的寫作背景。在此基礎上試著用現代漢語翻譯全詩,課上會找學生回答。雖然這種課前預習準備的內容很多,有些學生會覺得累,這確在情理之中,但根據筆者長時間的觀察來看,雖然學生在課前預習中累了,但是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明顯輕松了許多。而且,當學生漸漸適應了這種課前預習之后,只會感覺越來越容易,越來越輕松,再也沒有學生反映說累了。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掌握了自主學習的要領,其他文章不用教師說,學生也知道該怎么預習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了質的提升。
二.給學生指定明確的學習目標
學習是一項具有很強的目的性的活動,教材中每一篇文章的學習都能獲得新的知識,教師要給學生明確出這些所要學習的新知識,讓學生不在像個沒頭蒼蠅一樣亂沖亂撞。當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之后,學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進而能夠以直線的方式最快的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習的效率。比如,在教學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時,筆者先給學生劃出了需要弄懂的生字詞,像鐳、報酬、奢望、蹂躪、呵責、猝然、繭子、竭力、閑暇、眺望等,讓學生弄清讀音以及含義,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流暢地閱讀文章,并能大致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和思想。這篇文章通過居里夫人的自述,以質樸的語言對自己的性格、為人、理想和信念進行總結和回顧,表現了自己作為科學研究工作者所具備的堅忍不拔的精神、淡泊名利不為世俗所動的品格和專注地投身科學研究的熱情。這篇文章學習的重點是在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還有文章語言的質樸美。于是筆者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找出能體現居里夫人人格美和文章質樸美的詞匯、句子和段落,反復閱讀。如此一來,給學生指出了學習的重點,他們這群顛簸在文字的海洋中的小船也就有了航向,從而能夠最快的完成這篇文章的學習任務,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旁敲側擊,進行引導
以往,教學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教師提出一個問題,接連叫起好幾個學生回答都沒有人答得上來,這時教師明顯失去了耐心,為了能使教學順利的進行下去,教師就直截了當的把知識“喂”給了學生。這種行為是不提倡的,當出現這種情況時,教師應該想方設法進行引導,把學生帶到正確的方向上來。比如,在教學龔自珍的《己亥雜詩·其五》時,對于詩中的最后兩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筆者叫了幾個學生都沒能說出這兩句詩所要表達的意思。通過他們的回答,筆者明白了學生的問題所在,原來他們不明白為什么落紅能護花。于是筆者進行引導——在秋天的時候,當樹葉全部都掉落的時候,有些人會選擇把樹葉埋在樹的周圍,而不是清理掉,你們知道是為什么嗎?有的學生回答到:“因為樹的葉子里有養分。”筆者說:“這位同學說的不錯,確實是這樣。同樣的,花的花瓣里是不是也有養分呢?”學生們一下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也明白了這兩句詩所表達的意思和蘊含的作者的情感。如此一來,通過這種旁敲側擊的方式,使學生自己通過思考弄懂了詩句的意思,培養了自主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
總之,實踐證明,通過教師有方法、有策略的指導,能夠使學生多動腦筋、少花時間,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生都會自主學習了。
參考文獻
[1]龐維國著.自主學習[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王婷婷,龐維國.自我決定理論對學生學習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啟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9(11)
(作者單位:湖北省竹溪縣龍壩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