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致力于研究設計美術課堂聯系單,讓班主任了解學生在美術課中的德育表現。具體而言,就是以美術活動為依托滲透學校德育,通過學生美術活動調查問卷和家長美術活動調查問卷,與家長更好地配合,更深地了解學生,促進學校德育。
關鍵詞:德育;美術課堂聯系單;活動調查問卷
一、以課堂為陣地,滲透德育
1.抓課堂常規,進行品德教育
課堂教學中,我們根據學生不同時期的思想表現,制定一系列課堂常規,努力挖掘德育內容,有步驟、有重點地把課堂常規與講文明、講禮貌、講道德、守紀律的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作為學生的行為準繩。如每學期第一節美術課跟學生一起討論、總結自己在平時美術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根據商討跟學生約法三章。
美術教師每天要上的課很多,而且教的班級多,沒有很多時間跟班主任交流學生上課的表現情況,學生存在的問題都不能及時更正,班主任也不知道學生在美術課上的情況。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設計了“美術課堂聯系單”。通過這張聯系單,班主任就能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品德行為。
2. 在集體創作中,順其自然地滲透德育
美術教育中,培養并凸顯每個學生的創作個性是必要的,同時,建立學生的集體觀念、培養學生的合作態度、培養學生的良好品格也是美術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集體創作構建起一種新型的創新、合作、分享的學習關系。如在教學《我駕神州游太空》這一課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在音樂中帶領學生觀看各種各樣的飛行器,并在太空中隨之翱翔。接著,教師積極引導,創設并營造一個集體創作的“夢工廠”,要求每位學生都發揮自己的想象和才智,創作出一架專屬自己的太空飛船或飛碟,并請學生發言,介紹下該飛船的獨特魅力;請學生將飛船剪下,粘貼到預先準備好的太空圖背景中,讓學生整體感受“我駕神州游太空”的神奇之美;最后請學生為集體創作的作品命名。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寓教于樂,通過積極引導與環境創設,將個人創作與集體創作相結合,更容易引爆成員間的“頭腦風暴”,每位學生的創造性會更容易得到激發,個性也會得到更充分的發揮,同時,因分享、合作而最終創作成功的作品更增強了每個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二、以美術活動為依托,孕育德育
1.美術活動,促進德育
美術活動是一種有形、有色、有情節的藝術活動,對各年級學生有著很大的吸引力。學校通過開展一系列的美術活動,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德育。在目前浙江省浦江縣新農村建設的大環境下,浙江省浦江縣浦陽第五小學在校園文化節里舉辦了“同一個家鄉,同一個夢想”千人繪新農村建設書畫比賽的活動。學生們利用水彩、書法、橡皮泥、素描的手法創作了很多優秀的作品。學生來到操場,在藍天白云下,把家鄉建設的美麗,通過畫筆呈現出來,憑著這種心境,學生的想象力自由地翱翔,畫出了比平時更加出色的畫。
2.問卷調查,深入研究
這次家鄉新農村建設結束后,為了能了解更多學生在本次活動中的受益,筆者特設計了以下的調查問卷(內容如下):
浦陽五小校園文化節美術活動——家鄉新農村建設書畫比賽
班級: 姓名:
1.在比賽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時候?
2.在比賽中你最不喜歡的是什么時候?你是怎么解決的?
3.你喜歡在教室里畫畫還是在五環的場地上畫畫,為什么?
4.你覺得老師為什么要設計一個五環的繪畫場地?
5.如果你是老師,你如何來策劃本次場地安排,使活動更有意義。可以畫出草圖。
美術組
2016.12.24
從學生們的調查反饋中,我感受到本次活動就像游戲一樣,讓學生在快樂中汲取知識和掌握技能。在比賽前,教師、家長、學生們通過各種方式方法了解了更多浦江新農村建設宗旨。學生對“浦江新農村”的親切之情進一步加深,無形中提升了愛國情感。學生也受到了很好的“愛我家鄉”的教育,從而“我為建設新農村出力”的念頭也由此產生了。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我從中感悟出了怎樣更好地把藝術和德育相結合。
美術課中的德育教學,關鍵是要靈活多樣,結合實際。當然,美術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形式多種多樣,關鍵是教師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能根據美術學科的特點和學生實際靈活運用,使學生在創作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參考文獻:
[1]張國偉.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有效方法[J].新課程(小學版),2012(11):73.
[2]孫嘉璘.德育理念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滲透[J].新課程學習(上旬刊),2013(9):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