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士祥 于紅霞
摘 要:山東省德州經濟開發區抬頭寺鎮抬頭寺完小2017年制訂了“微創新實施計劃”。全體教師認真梳理學校管理、教學工作等層面的具體而細微的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與途徑。一年來,我們針對學校工作中實踐操作層面的具體突出的矛盾和問題、熱點和難點,著力進行方法、手段、途徑等方面的創新,利用微創新助力學校,取得了較快發展。
關鍵詞:微創新;助力;學校發展
2017年2月,新學期伊始,山東省德州經濟開發區抬頭寺鎮抬頭寺完小(以下簡稱“我?!保┲朴喠恕拔撔聦嵤┯媱潯?,啟動了微創新特色創建活動。該計劃實施的途徑是廣泛發動全體教師,認真梳理學校管理、教學工作等層面的具體而細微的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與途徑,在實踐中檢驗和完善該計劃,目的是以量變促進質變,推動學校全面發展。
一、微創新方案提出的依據
馬克思唯物主義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量變到一定程度引起質變,產生新質,然后,在新質的基礎上又開始新的量變。量變是質變的基礎和必要的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我校的微創新活動,注重學校工作中具體而細微的問題,并進行研究和解決,積少成多,由量變到質變,實現學校的全面發展。
原有的火車是“想要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而今的動車組火車,每節車都有動力,每節車都是動車飛馳的支持者和帶動者。作為學校來講,發展不能再單純地依靠榜樣的帶動力量,而需要激發教師全員參與的熱情,學校發展的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我校是一所農村小學,教師年齡普遍偏大,他們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對于教育新理念和新形式的接受需要一個過程。學校若強制性全面改革,勢必引起部分教師強烈的不解甚至抵觸情緒,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們制訂“微創新實施計劃”,就是期望逐步培養教師用“蜻蜓的眼睛”全方位審視和思考學校工作及自己承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教,而后知困”“知困,而后能自強也”,讓教師漸進式接觸和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形式。教師在發現—思考—實踐—發現的循環中實現專業發展,同時,在對學校各項工作廣泛而有深度的參與中,提高“我是學校不可缺少的一員”的意識,從而帶動學校發展。
二、微創新在學校各項工作中的實踐
1.教育教學微創新,生樂學,高效益
教育教學是學校發展的根本。我校全體教師積極參與到教育教學微創新活動中:每個教研組針對本組實際和學科特點,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分析微變革的方向,每名教師在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認真反思的基礎上,找到教學創新的點……;學校教師發展處制作相應的表格,收集整理微創新材料,進行跟進式管理。僅僅實施的一年時間,學校教育教學初步實現從課內到課外,由空想到體驗,由被動變主動,由統一變個性,由死記到游戲,形成了教學更精彩、課堂更高效的良好局面。如科學教師因地制宜,開辟第二課堂,走進學校東面的果園,將科學課上所學知識更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花柱是什么樣的,在哪呀?花的子房里有什么呀? 胚珠是什么樣的?……這些問題一一得到了解決。又如作業設計,微創新活動前,教師往往要求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統一的內容,期望達到統一的目標,從而忽視學生的個性特點?,F在,教師認識到“差異是一種資源”,而承認差異、尊重差異,更是從事教學的一個重要理念,于是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設計了菜單式作業,學生結合自己實際,自由取舍,教學內容也不再僅僅停留在知識的層面,還蘊含了豐富的教育因素。
2.安全教育微創新,效果佳,得民意
安全教育是學校的重中之重。學校安全處積極行動起來,探索新的有實效的教育和管理形式。安全教育也從以往課堂上的教師講解或者看視頻的簡單形式,增加了更鮮活的場景:教師利用學校和周邊資源,畫出標識線,模擬各種場景,讓學生在情境中學會安全知識,增強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防震防火安全演練從預設時間改為隨機時間,不重形式重實戰,全體師生從最初的無所適從到現在的有條不紊,真正提高了師生的緊急避險能力。我校位于村內,由于負責接送學生的以老人居多且換人頻繁,校門口家長接送秩序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微創新活動中,我校安全負責人在學校門口兩邊以及學校東面的公路上分別畫出了停車區、接送車輛止入線和家長等待區,并繪出草圖,通知到家長?,F在學校接送秩序井然有序,也得到家長的認同和贊揚。
3.學校特色微創新,氣氛濃,更實際
學校特色發展是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的重要途徑。我校校園開闊,一直保留了學生小菜園實踐基地,學校啟動了以“農耕文化”為載體的校園文化建設。我們避免“空洞文化”,讓學生在現實和實踐中感受農耕文化的內涵。一年來,我校因地制宜,種植桃樹、柿子樹、核桃樹等共計32棵,學生在種植與管理中,感受勞動的艱辛,回歸田園,同時有感受植物生長規律的親身體驗,引申到自己成長的歷程,從而產生“敬畏生命,感恩生命”的情感;設計農耕文化長廊,學生徜徉其中,感受農耕文化氛圍;我們又致力于農耕文化與課堂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開發“認識種子”“我愛猜燈謎”“走進對聯”等課程,提高農耕文化的內涵,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感受深。
4.學?;顒游撔?,接地氣,有活力
以往的學校活動都是由學生活動處制訂方案,各班級組織學生開展活動。在微創新活動中,有教師提出,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活動方案的設計不能沒有學生的參與。于是,活動處每次制訂活動方案的時候,學生代表都會一起參與,有時他們的有些建議雖然稚嫩,但能使方案更接地氣,活動效果更顯著。例如,慶“六一”文藝匯演方案制訂時,學生代表建議匯演中穿插“蘿卜蹲”“搶凳子”等游戲。游戲的開展使整個活動高潮迭起,學生們踴躍參與的熱情和臉上的笑容已經說明了一切。
三、實施微創新的思考
我校在微創新方案設計之初,廣泛爭取教師的意見,方案的出臺就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礎,教師的支持和擁護,使微創新活動開展得順利;同時,學校將微創新的實施過程與效果納入到各部門和教師的考核之中,也激發了全校教師參與微創新的熱情,在實施過程中集思廣益,精彩不斷。事實證明,不是教師缺乏創意,而是需要創新的環境和展現的舞臺。我校成立了微創新領導辦公室,加強過程管理,同時每學期選取精彩實例,舉行微創新經驗交流會,這對微創新活動的開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微創新活動是推動學校精致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也是實現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選擇。目前,我校的微創新活動正朝著深入化和系統化方向推進。深入化是指活動扎實,高效益,全面向優質化的目標發展;系統化指微創新活動涉及學校的方方面面(如校本課程開發、教學管理、學生管理、校園文化建設等),統籌規劃,優化學校內部環境,整體推進,創設有學校個性特征的教育文化環境和氛圍,形成微創新特色,最終促進學校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花蘭.如何讓每位教師都成為課改的“動力源”[J].人民教育,2016(7):63-64.
[2]曹紅鋒.關注學生差異資源 促進教育公平發展[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1):42-43.
[3]焦佩嬋.山區寄宿制小學發展的現狀和方向——方山縣寄宿制小學發展狀況調研[J].山西教育(管理版),2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