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燕 金亞云 康徐紅 程洋
【摘 要】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項目是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學生就業創業質量的重要決策。本文以南通理工學院為例,以促進學校發展為目標,從構建創新創業體系的角度出發,簡單闡述了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發展的重要性。
【關鍵詞】創新教育;創業教育;學校發展
0 引言
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要決策,是一項事關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和畢業生更高質量就業創業的系統工程,意義十分重大。對于正處于跨越發展、轉型發展中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南通理工學院而言,構建科學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育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1 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
廣義上講,創新創業教育就是將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相結合,創新是創業的核心,創業是創新的重要體現,兩者密不可分。創新教育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目標,創業教育以培養具有開創性性格為目標,兩者相結合,注重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學生既具備創新開闊思維,又具備一定的首創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和社交管理的技能。
2 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
南通理工學院是介于研究型高校和高職高專之間的應用型本科院校,以培養應用型高技能人才為主要任務和目標。作為民辦高校,要想在未來的高校競爭中脫穎而出,必須要從依靠生源謀發展轉向依靠質量品牌求發展的思路上來,以應對日益嚴峻的生源危機和就業危機。要提高品牌質量,無疑是以提高教育質量為出發點,教育質量的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必然提升,學校的品牌影響也就跟著上升。學校在堅持“真心辦學,良心育人”教學理念的同時,應該注重精心設計創新創業教育鏈條,構建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轉變注重知識傳授的傳統理念,加強重視學生能力和素質培養的新理念。
3 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
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必須將創新創業教育、創業訓練和創業實踐三者相結合。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必須結合專業教育和課程教學,注重在改造專業教育和課程教學中培育學生創新創業素質,不能簡單盲目地鼓勵學生脫離課堂、脫離專業、脫離學校學習開展創業實踐。
3.1 教學體系
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可以采取將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輔助活動三者相結合的模式。
“理論”課程主要用來傳授相關基本知識,創新創業的課程主要涉及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可以采取必修課和選修課的形式開設。必修課程主要涉及創新創業知識的基本理論和概念,授課對象面向全校學生,還可以通過一些事例和視頻,讓學生認識創新創業活動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學生能夠進行自我判斷,是否有能力繼續學習。后續的創新創業的專業學習,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業意識,提升創業技能,所以可以采取專業選修課的形式完成。
“實踐”主要用來搭建創業平臺,提供創業機會。目前,學校已經建立了3D打印研究所和機器人研究所等具有創新意識的場所,已經為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部分實踐基礎。除此之外,學校可以與企業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共同建立創新創業實踐基地,開辟教育新空間,學生在企業的實踐基地,不僅可以進行與企業同步的實習活動,還可以進一步了解企業真實的經營管理模式,為以后的創業提供參考與幫助;學校還可以采用訂單式培養人才,與企業聯合培養學生,這樣既不耽誤學生基礎專業知識的學習,又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還為創業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輔助活動”主要是創新創業講座以及與專業知識相關的創新創業大賽。開展講座,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視野;定期開展創業計劃大賽,可以提高學生查閱資料、團隊協作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2 教學模式
傳統教學注重傳授理論知識,4年制的大學培養模式完全足以承擔教學任務,所以會導致課程安排較松散,學生課余時間較多;在第七個學期,學生更是無心上課,大部分學生都忙于找工作、考研等。所以可以改變人才培養模式,采用“3+1”模式,也就是說,將所有的基礎課程、專業課程以及創新創業的課程學習安排在前3學年完成,實習、創新、創業、就業實踐等活動集中在第4年開展。學生在完成實踐活動的過程中,也可以為畢業設計或論文收集相關的資料,幫助提高畢業設計或者論文的質量。
“3+1”人才培養模式使教學內容的安排更加合理、緊湊,并且為學生提供了1年的接觸社會和了解社會的時間,從社會中、從生活中學習,接受社會的教育,逐步學會用所學習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實現了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融合。
3.3 管理與運行體系
學校可以成立創新創業學院或者創新創業教育中心,各個相關行政部門共同開展。創新創業的必修課程由創新創業學院或者創新創業教育中心面向全校學生開設,各院系主要負責開設與自身專業相關的選修課程或者創新類課程。學校還可以建立創新創業科技園,鼓勵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并征集具有盈利和發展前景的項目進駐,為創業團隊提供經營場所和必要的辦公條件,提供相關的政策法律咨詢服務和專業技術咨詢服務。
4 結束語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全員、全過程、全方位教育,涉及學校所有教師、學生,以及各個學院、各個部門,并關聯多樣化的社會主體。學校可以發揮多學科、強學科的優勢,促進校內資源鏈接和整合,強化協同育人氛圍,積極培育校企、校地之間的協作,不斷拓展社會資源,在助力創新創業教育的同時,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校新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偉,薛紅燕.高校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與實施研究[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1:17-19.
[2]章劉成.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及實踐[J].質量探索,2016,02:64-65.
[3]馬轉玲.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6,16:169-170.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