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鵬 楊小立 尚翠俠
摘 要:目的 觀察康復訓練聯合多種物理因子治療肩袖損傷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2月肩袖損傷患者6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物理因子治療,包括中頻電治療儀及超聲治療儀、超短波治療儀;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增加運動康復訓練,采用Neer肩關節功能評分評估兩組療程結束后治療效果。結果 兩組治療后Neer評分與治療前相比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療程結束后治療組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83.20±2.23)分vs(93.26±1.46)分],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康復訓練聯合多種物理因子治療肩袖損傷,可有效促進患者肩關節功能的恢復,提高臨床療效,值得臨床推廣使用多手段聯合治療肩袖損傷。
關鍵詞:肩袖損傷;康復訓練;物理療法
中圖分類號:R684;R49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04.070
文章編號:1006-1959(2018)04-0184-02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various physical factors in the treatment of rotator cuff injury.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rotator cuff injury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hysical factors,including medium-frequency electric therapeutic apparatus and ultrasonic therapeutic apparatus and ultrashort wave therapeutic apparatus.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Neer shoulder function score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fter the end of treatment.Results The Neer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P<0.05).After the treatment,the scor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83.20±2.23)vs(93.26±1.46)],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P<0.05).Conclusi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a variety of physical factors in the treatment of rotator cuff injury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and improv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It is worth to promote the use of multiple approaches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rotator cuff injury.
Key words:Rotator cuff injury;Rehabilitation training;Physiotherapy
肩袖由四塊肌肉構成:岡上、下肌,小圓肌及肩胛下肌,肩袖損傷常因四塊肌腱出現損傷或無菌性炎癥,表現為肩部疼痛、持續壓痛、活動受限或肌肉萎縮、撕裂,好發于使用肩部頻繁的人群[1]。從時間上分類主要分為急性損傷及慢性損傷。隨著MRI的普及以及就診意識提高,肩袖損傷診斷率越來越高,對于肩袖損傷的及時有效治療顯得尤為重要。肩袖損傷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康復治療和手術治療。本研究運用康復訓練聯合物理因子療法觀察治療肩袖損傷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2月門診確診的肩袖損傷患者60例。本次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年齡>75歲,合并嚴重心肝腎等系統疾病者、精神病、腫瘤患者及不能堅持治療者。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后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42~63歲,平均年齡(47.3±9.15)歲, 平均VAS評分(6.81±2.11)分;對照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41~67歲,平均年齡(45.2±8.24)歲,平均VAS評分(7.51±1.77)分;各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采用物理因子治療,急性損傷72 h內制動休息。物理因子治療采用YK-2000B型(廣州一康科技有限公司)中頻電治療及達佳DL-C-BⅡ型超短波、CZT-8A型超聲波治療。中頻治療儀操作細節:患肩疼痛部位放置電極片,刺激量以肌肉收縮為度,20 min/次,1次/d,2 周為1療程。超短波治療法:患者臥位,患肩痛處前后對置電極,劑量為無熱量,20 min/次,1次/d,2 周為1療程。超聲波療法:患者坐位,患肩痛處涂抹耦合劑,探頭往返微移稍用力按壓,模式為連續式超聲,強度為0.75~1.5 W/cm2,15 min /次,1次/d,2 周為1療程[2]。
1.2.2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做運動康復訓練治療。①早期(受傷后1~7d):患肩制動休息,用前臂吊帶懸吊胸前,避免患肩上舉、外展,指導聳肩運動、屈肘、握拳等動作,以期減輕疼痛和減少組織水腫。②中期(7~21 d):被動活動肩關節活動,幫助患者進行肩關節屈伸、外展、內旋等各方向活動,循序漸進過渡到手指爬墻、棍棒練習、滑車等。以期肌肉松解和緩解痙攣。③后期(21~60 d):進行肩關節功能及肌力訓練。牽伸練習:對肩袖構成肌肉及周圍肌肉群進行輕柔緩慢地牽拉;關節活動度訓練:在無痛及可忍受范圍內做患肩關節的生理訓練;加強肌力練習:增強岡上肌等主要肌肉的的肌力;肩胛骨的運動控制能力練習:通過聳肩等動作練習肩胛骨的下降、后旋等動作。所有訓練時以無痛或患者可忍受為度。所有訓練組1~2次/d,30 min/次。兩組均2 周為1個療程,2個療程后比較療效[3]。
1.3療效評定 采用 Neer肩關節功能評分系統,總分100分,其中疼痛占35分,功能占30分,活動占25分,解剖位置占10分;90~100分為優,80~89分為良,70~79分為中,70分以下為差。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Neer肩關節功能評分未見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兩個療程后,兩組Neer評分均有改善,與治療前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3 討論
肩袖在整個肩關節運動中對盂肱關節起支撐和穩定作用,肩關節外展過程中肩袖肌固定肱骨頭于肩盂中心,肩關節以此中心為軸,作前屈、后伸、外展、內收、旋轉及環轉各方向上運動,肩關節解剖特點是肩袖損傷的內在因素[4]。肩袖損傷的治療包括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保守治療主要有早期制動休息,各種理療方法,藥物治療以及康復手段。對于早期損傷較小又不接受手術創傷性治療的肩袖損傷患者,綜合康復訓練聯合多種物理因子療法不失為最佳治療方案。①超短波和超聲波治療針對關節疼痛可以控制炎癥、減輕疼痛[5];②中頻電刺激針對肌肉萎縮可以激活肌肉機能,減少失能;③康復訓練針對關節受限和關節半脫位可以逐漸改善。循序漸進,使軟組織逐漸恢復正常機能[6]。
我科室經過多年的臨床治療和觀察,發現運用康復訓練聯合物理因子治療肩袖損傷取得了更好的療效。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康復訓練治療,治療組總體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提示采用物理因子配合康復訓練治療肩袖損傷,療效較好,較單純物理因子治療更有利于早期恢復。通過中頻治療可鎮痛、促進局部血運、降低感覺神經興奮性和肌肉組織張力,通過超聲波在傳播過程中的機械作用和熱作用,改善人體功能,消除病理過程,促進病損組織恢復,超短波可以促進炎癥的吸收,減少炎癥反應。而對肩袖損傷患者實施康復訓練可以有效減輕患者疼痛,改善局部水腫和炎癥,防止肌肉萎縮,改善關節活動范圍,促進受傷組織的修復。同時可以增加本體感覺的輸入,有助于肩關節功能的全面恢復。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Neer評分量表由于主觀因素的干涉,數據采集存在一定的誤差。
綜上所述,運用物理因子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肩袖損傷,可以彌補單純治療的不足,有效幫助患者恢復肩關節的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高天昊,白玉龍.肩袖損傷康復治療進展[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6,31(11):1264-1267.
[2]劉亞娟.綜合康復治療對老年肩袖損傷患者肩關節運動功能恢復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2):2945-2946.
[3]張明,周敬杰,翟宏偉,等.肩胸關節運動訓練對肩袖損傷術后肩關節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2015,30(2):128-130.
[4]汪新華,錢軍,翁習生,肩袖損傷的解剖學研究進展[J].中華解剖與臨床雜志,2017,22(3):256-259.
[5]王春艷.康復干預配合阿是超聲波治療肩關節疼痛的效果探究[J].光明中醫,2015,30(6):1269-1270.
[6]萬里,卞榮.持續平移性關節內活動技術對肩袖損傷后功能康復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3,28(11):1021-1024.
收稿日期:2017-10-24;修回日期:2017-10-31
編輯/成森